索 引 号: | hedongquhd0102/2021-0000254 | 公开目录: | 决策草案 |
发布日期: | 2020-12-28 | 发布机构: | 河东区发改局 |
关于河东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年**月**日在河东区第十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征求意见稿)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书面报告河东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区委“12366”发展举措,深入开展“重点工作攻坚年”“重大项目突破年”双年行动和“横向打擂台、纵向抓攻坚”活动,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迎难而上、承压前行,全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稳定,经济秩序恢复向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大幅提升,较好地完成了全年计划和“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经济运行稳步复苏。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建立健全“问题全收集”“政策全落实”两张清单,经济持续回稳向好。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3亿元,增长5.7%,“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3亿元,增长9.5%,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93.98%;固定资产投资176.3亿元,增长8%;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63.65亿元、434.34亿元,分别增长21%、2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00元,增长5.2%。企业培育成效凸显。深入开展“1+7”帮服行动、企业家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各项惠企政策,助力企业做大做强。产值过亿元企业**家、税收过千万元企业**家;新增“四上”企业255家;新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3家;三丰化工成为全区首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永安特种装备成功入选省级单项冠军;锦鸿源生态农业获批省级瞪羚企业;圣大环保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项目建设全面提速。梳理确定“四个一批”重点项目128个,其中,省级重大项目13个、市级重大项目19个。加快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和要素跟着好项目走机制,探索推行“标准地”出让,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速,86个建设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0.9亿元。抢抓国家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政策机遇,发行专项债券6.25亿元。
(二)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以“343”产业为主攻方向,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旧动能焕发生机。深入实施五金产业转型升级集中攻坚行动,加快华业鲁蓝表面科技生态示范园、金科临沂智能制造科技城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与中铸协开展战略合作,完成95家铸造企业“十化”改造提升。全力推进大林万吨智能化果蔬干燥生产线、万德福AD果蔬浓缩生产以及FD果蔬加工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加速食品产业高端化发展。有序推动建筑业升级,实现建筑业企业资质升级5家、资质企业增项27家。新动能加速成长。“十强”产业增加值、“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较年初分别提高**个、**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6.3%,增速居全市第**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26.7%,较年初提高5.9个百分点。文旅融合提质增效,获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东夷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入选省服务业特色小镇培育单位,获批市首批文旅网红打卡地1家、市首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2家,全年接待游客42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5亿元。双招双引成果丰硕。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创新型领军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持续招大引强,实施“产业链靶向招商”,成功举办“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招商引资推介会”,全年新签约项目29个,合同投资额815.2亿元。获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省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项目1个,引进高层次人才17名、各类外国人才21名。
(三)发展动力不断积蓄。坚持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不断厚植发展新优势。重点改革持续深化。率先完成行政审批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分类审批、综合出证”服务模式。创新“村居受理、网上审批、村居出证”审批模式,在全省率先将211项行政审批事项窗口前移到村居便民服务站。全面推行企业开办“1001”新模式,市场活力显著增强,新增市场主体3073户、同比增长28.7%。成功打造供销农场综合改革、建筑装饰装修垃圾分类等改革典型。佳画电商被确定为省版权登记示范点和文创壁饰产业标准化试点。科技创新活力增强。扎实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计划,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3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7家。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建成招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浙江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成功备案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新增省院士工作站、省级工程实验室、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各1家。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积极融入临沂市国家物流枢纽和省级“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局,加速临沂国际金属生态城项目建设,全年实现市场交易额525亿元,物流总额826亿元。全力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预计完成进出口总额55亿元,增长71%,到位外资1.9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城乡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坚持组团发展,统筹推进相公科创城、八湖东部商城、凤凰岭等片区开发,有序推动征收项目44个,完成征收面积533万平方米。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承办了全市城市品质提升现场会、全市党建引领沂蒙红色物业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工作现场会。基础设施全面提速。加快实施北京东路西段改造提升工程,岚罗高速建成通车,完成G233大修、G205中修工程主体施工,加快推进23条城区道路、6个四供两排工程、5个电力配套工程、5个绿地公园建设,打通断头路3条,改造提升农村道路431.6公里。新增集中供暖面积156万平方米。加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建5G基站442处,基本实现主城区5G通信网络信号全覆盖。乡村振兴全面提质。扎实推动乡村振兴“三步走”,以20个重点工程、100个重点项目为载体,着眼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新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70余家。入选第一批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8个村居列入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完成农村道路硬化369万平方米、改厕3.5万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4631户,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市级示范片区1个、区级示范村7个。
(五)工作底线守牢夯实。聚焦聚力、精准施策,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脱贫攻坚圆满收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对全区2965户5063人已脱贫享受政策户和88户196人即时帮扶户,逐户逐人开展“回头看”,高质量通过省市评估。扎实做好东西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通过政府拨付、社会捐助帮扶资金160万元,消费扶贫104.6万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41天,同比增加52天,PM2.5同比改善16%。2个市控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完成84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抽查合格率100%。深入推进“绿满河东”行动,新增省级森林村居2个。风险防控有力有效。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打掉恶势力团伙3个,破获涉黑恶案件52起。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行动和信访工作打擂攻坚专项行动扎实开展,累计交办信访案件716件,已化解528件,化解率为73.7%。“金安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全区不良贷款率降至0.5%。
(六)社会民生持续改善。140件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全区民生领域支出37.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2.7%。公共服务更加优质。新建、改建中小学39处,625个大班额实现“清零”。山师大鲁州高级中学、临沂明德实验学校等名校顺利招生入学。远通汽贸入选省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入库名单。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疫情常态化防控常抓不懈,河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力提升项目有序推进。放大医养健康品牌优势,大力推进区第一人民医院、区人民医院医疗康复养护中心、金秋阳光养老等重点项目建设。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造提升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场所40个。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坚持就业优先,新增城镇就业1049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救助水平持续提高,城市、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84元、511元。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576.8万元。社会事业更加协调。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区。区综合档案馆正式启用。妇女儿童、老龄助残、民族宗教、国防动员、慈善事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短板,主要是:全区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还不稳固,消费恢复相对缓慢;新旧动能转换仍处于攻坚期、空窗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有待加快,新经济规模小、占比低;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足,研发投入占比亟待提升;营商环境还不够优化,政务服务效率不高、流程不优、信息不畅等问题依然存在;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公共服务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这些差距和不足,需要高度重视,采取更有力措施加快解决。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安排和主要任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城的关键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至关重要。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为确保以上目标顺利完成,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新突破。全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乘势而上、产业链条拓展延伸,着力优化产业生态,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瞄准产业链终端、价值链高端,以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为重点,实施“百企百项百亿”技改工程,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深入推进五金产业转型升级集中攻坚行动,加快智慧五金产业园、金科•临沂智能制造城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铸造企业“十化”提升改造。放大现代高效农业及食品加工产业效应和品牌效应,以标准化加工为引领,支持凯佳食品、大林食品、万德福食品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健全完善建筑建材企业扶持政策,鼓励建筑企业晋升资质等级,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推动中联水泥搬迁。做大做强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综合运用财政、土地、金融、科技、人才、知识产权等政策,强力攻坚领军企业培育、关键技术研发、重大项目建设等,力争实现新突破。抢抓数字经济机遇,鼓励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现代产业集群。立足“抓特色、抓集群、抓龙头”发展思路,聚焦产业布局、发展方向和缺失链条,加大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力度,加快培植一批具有“链主”地位的引领型企业,重点打造九曲总部经济、凤凰岭智慧五金、八湖商贸物流、相公科教创新、汤头温泉旅游、太平高效农业、梅埠公铁联运等集聚度高、关联性强的产业集群。
(二)全方位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关键性作用,全方位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力促进消费提质扩容。融合集成“医药养食游”等重点领域,强力推进区人民医院医疗康复养护中心、金秋养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探索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方位扩大医养健康产品供给。依托润阳、万兴等直播基地,大力推广以先每模式、佳画模式为代表的无接触式服务、直播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力争实现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56亿元以上。统筹“商、仓、流”一体化发展,3月底前全面完成钢材市场搬迁,加快推进临沂公铁联运物流产业园、天翔国际冷链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力争实现新三板、科创板等市场取得突破,新增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6-8家。坚持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引领,全力服务沂州古城、翔宇旅游观光打卡地、十竹斋文化艺术商业广场等项目建设,不断激发文旅市场活力。全力提速重点项目建设。聚焦项目招引、落地开工、建设进度、要素供给等关键环节,加快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全力推动美菜网纳维亚一号、墨海生物科技、中科瑞祥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华侨城等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产业类项目落实落地,加快形成重点项目良性滚动循环格局。聚焦重点领域,全力争取一批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省市重大项目盘子。全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鼓励企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支持企业借助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扩大出口,力争进出口总额突破55亿元。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举办好秋季五金展、商博会等展会。加快推进中瑞文旅、文创小镇等外资项目,确保全年到位外资9000万美元。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速尼日利亚临沂中洋工业园、安哥拉奥德工业园等项目建设。
(三)更大力度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塑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聚焦改革创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施策,最大限度挖掘和释放发展潜能。打造高效政务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全力攻坚流程再造,持续推进一件事“一链办”主题式服务,完善告知承诺制改革工作机制,稳步推进企业注册登记等业务“跨省通办”。全面推广企业开办“1001”模式,开发使用企业开办“微审批”平台。优化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加快第二批131项高频民生事项上线“爱山东”APP河东分厅,不断提升“掌上办”能力。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设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临沂研究院、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等科创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等共建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中小科技企业“入库”计划,全年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各10家。创新实施领军人才聚集工程、凤凰英才升级工程、青年人才筑梦工程、人才服务精品工程、人才集团领航工程五大工程,全年遴选高层次创新人才2名、创业人才2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资本向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要领域集聚。深入推进实施股改计划,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力争培植工业总产值过50亿元企业2家。扎实开展“1+7”帮服行动、企业家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坚决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四)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彰显中心城市发展新内涵。优化“两心引领、六街联动、三镇相拥、六轴集聚”空间布局,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近悦远来”现代生态新城。提升中心城区能级。放大河东产业、区位、资源禀赋、重大平台等优势条件,积极融入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沂东新城、科教创新城、汤泉旅游度假区、经开区凤凰新城、八湖东部商城、太平片区等片区开发建设,稳步推动安居小区、九曲党委家属院、河东法院家属院3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加大征收拆迁力度,确保全年完成征收500万平方米以上。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实施综合交通枢纽提升行动,全力配合临沂启阳机场改扩建、北京路沂河桥及两岸立交改造工程、滨河东路改造提升、沂河路快速化改造等工程建设,启动G518日定线临沂至临港段快速路改建、G206威汕线莒南官西坡至汤头段改建工程建设,统筹推进陶然东路、凤鸣街等7条中心城区道路建设,打造“153060”快速交通圈。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80万平方米以上。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抓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扎实做好工地扬尘治理、渣土运输车辆管控、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等重点任务,确保全区空气优良天数持续增加。扎实开展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持续加快汤河流域综合治理、凤凰岭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巩固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果,确保市控断面全面达标、区控断面达标率持续提升。持续开展疑似污染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面做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全面开展土壤污染修复。
(五)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三步走”工作部署,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河东样本”。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严守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充分发挥上海蔬菜外延基地优势,积极开拓长三角农产品市场,不断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努力在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农产品供应基地”中走在前列。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加速推进中科瑞祥智慧农业、恒大高科农业等项目建设,打造各类新型经营主体50家以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5300户、户户通道路硬化225万平方米,打造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6公里,改造提升道路12条。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第一批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点状供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项试点任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扩面增量,有效盘活农村资金、资产、资源。
(六)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着力促进民生福祉新提升。谋划实施9大类40项重点民生工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推动教育扩容提质。全力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6处,稳步推进临沂经济职业学院新校区、狄邦国际教育学校等项目建设。稳定和扩大就业。着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兜牢就业基本盘,力争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00人。促进文体融合发展。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切实提高公民思想道德水平。办好第五届文旅惠民消费季。有序推动区委党校、区图书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区博物馆、区美术馆等规划建设,改造提升村级文化服务中心50个。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新建、改造提升村居、单位健身工程50处。提升健康河东水平。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确保疫情不出现反弹。健全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体系,确保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率要达到100%。全力推进区第一人民医院、区精神卫生中心、区疾控中心等项目建设。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区级养老服务中心1处、提升改造区级福利中心设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孤儿、残疾人和困难老年人等特殊群众关怀关爱,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稳定保持在50%以上。加强社会治理。全面做好安全生产、扫黑除恶、维稳信访等各项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2021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锐意进取,奋力开启全面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区新征程,为加快推动临沂实现“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战略性转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