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市河东区某小区,一部电梯出现轻微异响,未等物业人员察觉,监管平台已发出红色预警。维保单位根据系统定位迅速赶到现场,仅用1小时完成部件更换,避免了可能引发的困人事故。这是河东区推行特种设备“无感监管”模式的生动实践,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起全天候安全防线,实现“未病先治”的精准防控。
无感有为,以智慧监管实现“监管不扰民、服务不断档”。针对特种设备数量多、分布广、风险高的特点,临沂市河东区市场监管局依托“智慧市监”平台,构建“物联网+大数据”监管体系,实现智能感知全覆盖,在电梯上加装物联传感装置,实时采集运行状态、故障报警等数据,24小时动态监测设备“健康指数”。确保风险预警精准化,建立设备安全评估模型,通过数据比对分析自动识别超期未检、异常运行等隐患,实时推送预警信息至企业和监管部门,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防控”。实现监管流程全闭环,通过平台实现隐患发现、派单整改、复查销号的线上闭环管理,实现“数据跑腿代替企业跑路”。2024年以来累计处置预警信息1100余条,隐患整改率达99.3%,事故风险同比下降40%。
无形有防,以数据预警实现“见之于未萌、化之于未发”。这项无感监管模式以数据为纽带,通过对维保记录、故障率等指标的大数据分析,形成企业信用画像,推动监管资源向高风险主体精准倾斜,从“人海战术”到“数字智控”,从被动处置到主动预防,“无感监管”重构了特种设备安全治理新范式。它像无形的安全卫士,用数据编织防护网,既守住安全底线,又释放发展空间,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可复制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这种智慧监管模式实施后,电梯年检逾期率从2.8%降至0.3%,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8.4%,真正实现了监管“无处不在”又“无事不扰”,不仅筑牢了安全底线,更以“无形之手”护航企业发展,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
无扰有准,以精准治理实现“执靶向于痛点、解民忧于细微”。坚持“监管+服务”双轮驱动,推动执法从“刚性约束”向“柔性引导”转变,推行分级分类管理,根据设备类型、使用场景、历史数据等要素,建立“红黄绿”三色风险等级库,对低风险企业“无事不扰”,对高风险领域“重点盯防”。推广远程在线诊断,组建专家团队,通过视频连线、实景指导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云体检”,精准治理“靶向化”,以服务提升监管温度,帮助企业快速排除故障,降低运维成本。如某小区以前每月需停梯检查,现在通过实时数据共享,年均可减少停机检查24小时,相当于减少费用6万余元,使企业设备管理成本下降30%,维保效率提升20%。
无界有责,以多元共治实现“聚合力于各方、守平安于日常”。以“无感监管”为纽带,凝聚多方智慧与力量,推动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协同共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行“一企一码”电子档案,企业扫码即可查看设备信息、自查清单和整改记录,倒逼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引入第三方技术力量,与行业协会、检验机构合作,开展设备安全评估、人员培训等专业化服务。实现公众参与透明化,在电梯等民生领域开通“扫码查安全”功能,群众可随时查看设备检验状态、维修记录,并通过“随手拍”功能参与隐患监督,形成全民共治格局,将无形的责任边界化作有形的安全屏障,让电梯安全真正成为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公共产品,企业自主报检率从87%提升至96%,电梯困人故障率同比下降28%。
下一步,临沂市河东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深化“无感监管”应用场景,拓展至气瓶充装、锅炉节能等领域,推动特种设备安全治理体系向“智能化、精准化、人性化”迈进,以更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