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东区政府网站
退出长者模式
长者浏览模式
政府文件
河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东区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
文号: 临东政办字〔2023〕19号 成文日期: 2023-09-18
发布日期: 2023-09-19 效力状态: 生效中

临东政办字〔2023〕19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临沂汤头温泉旅游度假区、河东经济开发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区政府各部门,上级驻河东各单位:

《河东区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已经区委、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河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9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河东区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号)》和省、市、区工作部署,制定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如下:

一、积极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1.培优育强重点产业。围绕产业链条化发展,强化“一链一策”产业培育,聚焦光伏、医疗器械、食品、轻工业等重点产业,全力推进四大园区建设,加快力诚光伏、中金检测试剂、爱朵护理用品等重点项目落地见效。(牵头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参与单位: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农业农村局)

2.提升产业链能级。落实全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要求,以“2+2+N”产业为核心,逐一打造产业链条,实行企业、项目、产品、技术等清单化管理,做长做大做强产业链。以龙头企业配套产业链为重点,向上下游延伸,进一步壮龙头、强配套、提能级,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效应。高标准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沿着“标志性产业链—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共同体”路径做大做强。(牵头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3.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加大精准跟踪服务力度,力争年内税收过千万元企业突破20家。按照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梯次培育体系,持续推动创新型企业提档晋级,2023年力争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单项冠军1家。(牵头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4.抓好抓实重大项目建设。聚焦重大战略、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滚动接续实施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重点推进爱朵瞬吸高透气母婴系列护理用品、中金年产6000万人份体外检测试剂生产等项目建设,推动中绿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综合利用、皓正年产10万吨铁塔制品及年产太阳能自动跟踪支架1000万套(二期)、三丰新增年产16000吨塑料母粒等项目投产运营。(牵头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5.全力以赴招大引强。抓实招商引资“头号工程”,瞄准500强、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用好以商招商、专班招商、专业招商,力争全年新引建央企、500强和头部企业投资项目4个,投资过10亿元产业项目5个,到位市外资金80亿元。聚焦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开展精准招商,着力引进培育一批引领性、带动性、支撑性的行业领军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产业加快崛起。(牵头单位:区投资促进中心)

6.持续加大技改力度。开展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提级行动,用足用好各级技改支持政策,滚动实施更高层次技改工程,支持引导企业开展以制造过程智能控制、关键工艺节能降耗为方向的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全年技改投资增长10%,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60个以上。(牵头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7.强化数字赋能。开展数字经济“百城牵手万项”活动,积极推介企业上云用数。依托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河东区工业企业加入多层级平台体系。深入落实开展“工赋山东”专项行动,培育2家晨星工厂。(牵头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8.精准管控“两高”行业。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新建“两高”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格落实产能、能耗、煤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减量替代。(牵头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河东生态环境分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9.加大金融保障力度。发挥好市应急转贷基金的作用,推动应急转贷业务增长。利用秘书专班机制,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综合服务,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推动供应链金融提质增效,积极推动辖内核心企业及链条上中小企业接入供应链金融平台,实现供应链票据签发、流转和贴现融资。(牵头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参与单位: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10.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重点做好省、市级总部经济企业(机构)申报争取工作,积极争取奥德集团、东城金谷、华太集团等列入省、市级总部经济企业(机构)名单。(牵头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参与单位: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区财政局)

二、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11.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围绕全区高新技术、规模以上工业、现代农业等重点发展领域开展调研,利用沂蒙校地合作驿站,开展校企合作与技术对接等产学研活动,推动大学与企业在产品创新研发、生产技术改造升级、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牵头单位:区科学技术局)

12.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配合做好沂蒙山实验室建设工作。推进海螺新材料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加快市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步伐,争取申报成功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023年力争重点产业建立1-2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牵头单位:区科学技术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13.培育创新创业共同体。积极融入全市创新创业共同体体系建设大局,推动产业与研究院(中心)联动,在重点产业领域布局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打造集研发、服务、孵化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共同体等新型研发机构。(牵头单位:区科学技术局)

14.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医养健康等领域企业积极参与“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形式项目,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攻关,解决关键技术难题2项以上。依托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平台,做好企业创新项目立项研发,鼓励企业通过项目研发明确产学研合作切入点,提高产学研合作针对性、成功率,2023年力争列入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10项,新增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牵头单位:区科学技术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15.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构建“初创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性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实行动态管理。2023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85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90家以上。(牵头单位:区科学技术局)

16.强化创新人才引育。立足产业基础,实施孵化载体提升工程,发挥“中科云创”和“万宝电子”创众空间的孵化作用,提升孵化服务能力,培育科技型企业,打造一批人才集聚高地。积极推荐高层次人才申报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力度,利用沂蒙系列人才工程,遴选发现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实施“青年人才创业齐鲁”行动计划、青年人才集聚专项行动,吸引青年人才1000人以上。(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区科学技术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三、加快商城转型升级

17.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以“四个商城”为统领,依托东部商城和空港物流园,推动“商、仓、流、园”一体化发展,培育拓展优势地产品,力争市场交易额达到630亿元,物流总额突破180亿元。(牵头单位:区商城管委会)

18.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施电商园区平台培育行动,完成凤凰电商直播产业园建设,积极招引总部经济、文化创意、金融服务、跨境电商等产业项目入驻。全力推进临沂五金城、奥德杉杉国贸城等传统市场电商化转型。(牵头单位:区商城管委会、区商务局、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19.强化仓储提质扩容。争取天翔冷链物流园1号低温仓储建成投用,2号低温仓储开工建设;格力智能物流园和临沂国际金属生态城二期标准化仓储主体建成,全年新增标准化仓储15万平方米以上,智能仓储占比达到35%。(牵头单位:区商城管委会)

20.推动物流多元化发展。加快传统物流集约整合,启动容大物流园二期、格力智能物流园等项目建设;突出发展多式联运,开工建设中俄铁路物流园二期工程。指导国际生态金属城、天翔冷链物流园申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物流枢纽功能、提高物流服务品质。(牵头单位:区商城管委会、河东交通运输分局)

21.高标准打造东部商城。加快钢材等大宗商品贸易商、加工商向临沂国际金属生态城集中,推进金属生态城二期尽快开工建设。鼓励万宝企业总公司在园区内安装充电桩、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设施,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牵头单位:区商城管委会)

22.繁荣会展经济。积极组织企业参加RCEP区域(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秋季五金展、木博会、体博会等重点展会,持续加大对本地优质产品推介力度。(牵头单位:区商务局,参与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区林业发展中心、区商城管委会)

四、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23.实施高标准农田提升工程。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3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产能稳定。以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地力水平。(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局)

24.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重点发展畜牧屠宰加工、蔬菜、食品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重点培育支持预制菜产业集群。针对全区村镇域内主导产业,积极创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1个以上,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3个以上。(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25.推广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行动,推广稻渔综合种养、路基高位圆池等养殖模式、饲料替代等技术,开展用药减量,培育示范点2个以上。(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26.实施“四雁工程”。完善农村带头人“选育管用”机制,建立返乡创业工作站,吸引归雁人才40名以上,培养种养能手、文化人才、能工巧匠鸿雁人才50名。发展壮大合作社雁阵主体,新培育联合社5家,规范运营合作社达到100家;区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达到100家。推行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统战部、区农业农村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工商联)

五、加强区域对接融合发展

27.主动对接重大区域战略。积极融入全国全省全市区域布局,紧抓沂蒙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鲁南经济圈,谋划实施一批区域合作重大事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提升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牵头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8.推进实施区域协作重点工程。积极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强化“图斑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效果。围绕“十五河十五沟四渠两库”治理,通过水安全建设、生态河道修复、水环境治理,加快推进水系连通,科学配置水资源,构建“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的大水网体系,保持大水面、大通道、大景观特色。(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水务局)

29.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配合做好“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组织参加山东-央企经贸合作对接会。以“一带一路”沿线和RCEP成员国为重点,切实提升经贸合作水平。组织企业参与“境外百展”拓市场,开展日韩、欧美等招商推介活动,支持奥德等企业“走出去”投资,形成“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开放格局。(牵头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商务局、区商城管委会)

六、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30.大力提振消费市场。实施“消费提振年”行动,推动重点消费暖流、文旅消费引流、中高端消费回流、新兴消费强流“四流汇聚”。积极组织参加汽车团购、家电促销、产自临沂直播季等活动。(牵头单位:区商务局、区商城管委会,参与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31.拓展城乡消费市场。引导吾悦广场等争创省级智慧商圈、临沂十大商圈,重点培育沂州古城等特色商圈街区。加强乡镇商贸中心建设,丰富适合农村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供给,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市集经济,让城乡烟火气更足、生活味更浓。(牵头单位:区商务局、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参与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供销社)

3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保障好临滕高速、京沪高铁二通道建设和启阳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G518快速路项目;年内打通凤翔街、凤临街等8条断头路,完成凤鸣街、堤下路等24项道路工程,力争上半年实现启航路全线贯通。新建“四好农村路”15公里,持续推进村内通户道路硬化。(牵头单位:河东交通运输分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河东区公路中心)

33.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沂河、沭河、汤河、李公河防洪标准。加强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加强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提升灌区供水保障能力和供水管理能力。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牵头单位:区水务局)

34.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千兆光网、数据中心等规模化应用,推进5G网络信号城乡全覆盖。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实现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数据中心规模化应用,积极争创省级数据中心建设。(牵头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大数据局)

35.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强化新版智慧城市指标落实,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推动政务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智慧应用场景开发和应用,建设6个以上智慧社区。扎实开展城市增绿补绿行动,启动体育公园建设,新建口袋公园41处,新增绿化面积29万平方米,构建“八路八廊”城市绿色路网。加快推进“四供两排”,新增供热面积60万平方米、供水管网10.1公里,基本完成重点区域雨污分流。(牵头单位:区大数据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七、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36.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开展整区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建设,年底全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5万千瓦。(牵头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

37.促进油气提质增效。推进中俄天然气管道、山东环网东南天然气管道全面建成投产,提升管道油气供应保障能力,提高管道安全传输能力和智能化工作水平。(牵头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

38.构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新格局。精准对接“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科学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

39.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落实国家鼓励可再生能源消费政策。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宣传协调,推广使用新能源车辆,提升纯电动汽车在新销售车辆的比重和公共领域占有率。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开展中心城区绿化和环境卫生“双提升”行动,抓好垃圾分类处置。(牵头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和改革局、河东生态环境分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40.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精准治污减污,深入打好三大攻坚战,开展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推进清洁取暖改造,开展移动源综合治理,加强扬尘污染管控,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完成。做好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三水”统筹,确保国省控断面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医疗废物100%安全处置。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加快推进排污权市场化交易。(牵头单位:河东生态环境分局;参与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河东公安分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河东交通运输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应急管理局、区水务局、区林业发展中心、区科学技术局等)

41.加强生态建设和修复。实施“绿满河东”科学绿化三年攻坚行动,稳步有序推进荒滩荒地造林、乡村绿化美化,以“三河五线”为框架,组织开展绿化质量提升,调整和优化树种结构,完成造林97亩,创建绿色示范村庄30个。(牵头单位:区林业发展中心、河东生态环境分局、区自然资源局)

42.全方位落实“四水四定”原则。把水资源作为刚性约束,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准入“正负面清单”,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深化用水制度改革,建设节水型社会,坚决抵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配合开展沂沭河流域水量调度,保障国控、省控重要断面生态水量达标。(牵头单位:区水务局、河东生态环境分局)

43.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建筑全面推广政策,施行统一管理、分级实施的星级绿色建筑标识管理模式,引导发展高星级绿色建筑。2023年全区新增绿色建筑60万平方米,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95%以上。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严格执行国家、省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一步提升建筑能效水平。(牵头单位: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44.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评选市级以上绿色工厂2家以上,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创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鼓励开发一批绿色设计产品。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组织节能诊断服务。引导重点领域企业实施“能效”“水效”对标,按照省统一部署开展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工作。(牵头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45.强化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积极申报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推荐工作,推广应用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指导有条件的企业纳入工信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牵头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46.提升城市排水能力。加快雨污河流管网清零,对完成整治的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巩固整治成效,对新排查出的城市黑臭水体即知即改、动态清零,通过工艺改造等方式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牵头单位: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参与单位: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八、纵深推进改革开放

47.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深化审批改革,优化涉企服务,实行部门帮办代办,推动政策直达快享。按照省、市政府办公厅统一部署,适时组织编制市县乡三级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实现同一行政许可事项在市域内同标准、无差别办理。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健全完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监管。加大证明事项清理力度,深化“无证明城市”3.0建设。深化“双全双百”工程,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实现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高频主题集成服务“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办好”。迭代升级“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深化网厅融合,全面提高线下“一窗受理”和线上“一网通办”水平。(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委编办、区司法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大数据局)

48.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健全区属企业董事会授权管理工作机制,指导区属企业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引进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高层次人才。指导区属企业试点实施中长期激励,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完善中小微企业纾困机制,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心培育上市后备企业,加强上市培训辅导,分类梯队推进,力争上市工作有新突破。(牵头单位:区财政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49.提升开发区承载能力。在集约高效利用前提下,按照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合理推进开发区发展空间有序拓展。推进开发区结合区域优势和发展基础明确产业主攻方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产业聚合效应,精心培育1-2个主导产业。加快有机更新和扩容利用,不断提升开发区经济产出能力和骨干企业产出效益。(牵头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参与单位:区商务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科学技术局)

50.推进出口提质增效。围绕骨干企业、特色产业和重点国别搭建市场开拓平台,“一企一策”推动瞪羚、专精特新及制造业单项冠军等高成长型出口潜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一业一策”推动节能环保装备、绿色化工等机电高新技术产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引导工程机械、劳动密集型产品等优势产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推进实施《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先期行动计划》。(牵头单位:区商务局)

51.优化进口商品结构。落实《山东省推动进口贸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加大关键技术、重要设备及零部件进口贴息力度,积极组织参加RCEP区域进口商品博览会,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扩大重要资源能源型商品及民生消费品进口。(牵头单位:区商务局)

52.提升跨境电商发展质效。落实《山东省跨境电商跃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培育一批跨境电商品牌企业。在重点海外仓布局建设“山东品牌商品展示中心”,通过“前展后仓”模式深度拓展国际市场。积极组织参加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山东跨境电商生态大会、中国(山东)跨境电商交易博览会。(牵头单位:区商务局)

53.优化提升外资企业服务。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依规平等享受国家、省、市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等支持政策。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用好“山东省稳外贸稳外资服务平台”,落实项目用地、能耗、环保等政策支持,及时协调解决物流、用工、人员出入境等方面的困难问题,持续优化外商投资营商环境。(牵头单位:区商务局)

54.加快培育本土跨国公司。持续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模式,提升园区承载功能。积极落实全省对非经贸合作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国别方案,务实扩大对非经贸规模。积极培育本土跨国公司,鼓励龙头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优化配置全球资源要素,鼓励跨国并购带动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回归集聚发展。(牵头单位:区商务局)

九、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产业

55.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围绕“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基本内涵,挖掘阐释沂蒙精神丰厚内涵、时代价值,持续推出理论研究成果。瞄准打造在省内和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剧目,创作推出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的文艺精品。发挥沂蒙干部学院作用,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依托流动党员党委建设沂蒙精神展馆,打造辐射全国的红色教育品牌。大力宣传群众身边的沂蒙精神传承人,培树更多的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推动沂蒙精神进机关、进党校、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教育和体育局,参与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56.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实施文明风尚行动,深化移风易俗,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力争新入选市级文明村镇5个。深入开展“最美小区”“诚信商铺”“微笑窗口”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文明餐桌、文明出行、文明旅游等系列文明风尚行动。力争新入选市级文明单位4个、市级文明校园5所。加强道德典型选树宣传,完善“河东好人”评选机制,拓展好人评选村、镇、县三级联动,梯次推进的工作格局。新评选出河东好人10余名、河东区道德模范10名。(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

57.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五有”标准全覆盖,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提质扩面、提档升级。持续深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全区各镇(街道)推广使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推动志愿服务精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

58.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组织参加“乐享沂蒙、舞动沂蒙、戏聚沂蒙、书画沂蒙、悦读沂蒙、匠造沂蒙、玩趣沂蒙”系列文化活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发展新型文化设施,积极推进城乡书房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深入实施基层文化设施提升工程,提档升级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小广场50个,打造绿谷城市书房。扎实推进应急广播体系、乡镇数字影院等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和旅游局)

59.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优化提升红色文旅线路,以新四军军部为核心,加强与红嫂文化博物馆、沂蒙水利建设展览馆、临沂东夷文化博物馆等展馆的对接交流,做好红绿结合、文旅融合文章。开展红色教育体验中心标准化小剧场改造提升、华东野战军纪念馆场景数字化提升等沉浸式项目改造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沂蒙乡愁,温泉记忆”民宿品牌。(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中心、区党性教育基地管理服务中心)

60.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提升。牢记弘扬沂蒙精神使命,精心选题创作革命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反映新时代稻改精神长篇报告文学《沂河两岸稻花香》。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群众性小戏小剧创作展演,创作2部沉浸式情景小剧,积极参与省、市举办的各类文艺评选、展演等活动。积极协助推进电视剧《战旗如画》《沂蒙人家》、电影《大突围》等拍摄制作。组织开展好第二届“凤凰文艺奖”评选工作。(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和旅游局)

61.不断提升城市品牌形象。丰富文化旅游消费新场景、新模式,策划开展“亲情沂蒙·乡村好时节”品牌主题活动,鼓励各景区举办乡村音乐节、乡村露营节等节庆活动,全面提振文旅消费。(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中心)

62.建强全媒体传播矩阵。创新宣传方式,建立以新媒体生产传播为中心的全媒体指挥调度机制,打造中央省市区媒体和商业平台、政务新媒体、“三支队伍”宣传矩阵,实行一键统发,集中发声。培养自媒体网络大V,壮大各行业和部门网评员队伍。做好大流量账号培育孵化,主动到抖音、快手等平台孵化一批大流量账号。深入推进区级媒体改革,用好“12345·河东首发”客户端,持续扩大优质产能。推进融媒体中心提质增效,实现与社会综合治理、政务服务、智慧城市、民生服务热线等平台数据对接。(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区文化和旅游局)

十、全力推进共同富裕

63.落实省推进共同富裕顶层设计。积极落实省推进共同富裕行动纲领和目标体系,明确共同富裕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路径方法和政策措施。开展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以上。(牵头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64.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建设,持续实施教育强镇筑基行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加强基础教育集团化、联盟化建设和学校结对协作,教育强校扩优行动中小学覆盖率达到40%以上。持续扩增教育资源,新建、改扩建学校8所。推进特殊教育适宜融合发展,争创2-3所省级随班就读示范校。(牵头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65.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打造科教片区,为河东区实现“工业强区”战略培养更多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建立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紧密对接。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办学、校企合作育人,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政策扶持,制定出台支持性政策文件,激活学校和企业办学活力,积极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生态。(牵头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66.推动低保扩围增效。完善城乡低保准入和家庭经济状况评估认定条件。健全进一步做好低保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因病致贫重病患者认定等政策措施。落实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将城乡低保标准提高5%以上,有序缩小城乡救助标准差距,争取城乡低保标准差距缩小到1.28:1。(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67.完善兜底性养老服务。做好城乡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工作,以重残、失能、留守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为重点,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制度,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68.优化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网络。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00户。(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69.完善传染性疾病医疗救治体系。加快区疾控中心建设项目进度。依托市人民医院东医疗区,建成达到三级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的独立院区。(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70.争取优质医疗资源落地河东。持续推动临沂市中心医院河东院区、鲁南眼科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落地,集聚高品质医疗资源,让群众不出河东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发展和改革局)

71.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丰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创新完善医防协同融合机制。(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十一、筑牢安全发展底线

72.着力抓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做好新冠病毒感染应对,强化群众防护知识普及、疫苗接种、就医用药保障、医疗救治服务和农村地区防控,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有基础性疾病群体的健康管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73.着力抓实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企业责任事故“四项制度”,坚决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全链条风险管控,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统筹做好防汛抗旱、气象、地震、人防、消防等工作,加快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处变水平。(牵头单位: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参与单位:区水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发展和改革局等)

74.着力稳金融防风险。发挥全省“金安工程”预警作用,加强重点企业流动性、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等领域动态监测、及时识别和主动防控。压实主体责任,坚持“一企一策”制定风险化解方案,加快重点企业风险化解进程。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支持推动解决“执行难”问题。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牵头单位: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区财政局,参与单位:河东公安分局、区法院)

十二、组织实施

75.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完善政策,加强指导。各镇街构建统分结合、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的协同推进体系,进一步创新机制、细化举措,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76.完善工作机制。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责任实效化的要求,建立工作台账,定期调度推进,确保重大政策落细、重点任务落实、重大项目落地。建立问题发现、协调、解决、反馈闭环管理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77.强化督导检查。构建监测、评估、督查、考核闭环工作链条,建立工作推进统计评价体系、目标指标体系,加强全过程全方位监督检查,用好用活检查考核结果,充分发挥激励约束作用,对推动力度大、成效明显的镇街和部门,在资金、用地、能耗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依法依纪追责问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