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东政发〔2016〕10 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临沂汤泉旅游度假区、河东工业园区(临空经济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区直各部门,上级驻河东各单位:
《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区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河东区人民政府
2016年5月10日
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 录
序 言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成就
第二节 “十三五”发展环境
第二章 发展思路与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要求
第三节 战略定位
第四节 主要目标
第三章 创新发展,实现转调升级新跨越
第一节 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第二节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第三节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第四节 壮大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五节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第四章 协调发展,实现统筹均衡新跨越
第一节 推进“五区”协调发展
第二节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三节 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第四节 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第五章 绿色发展,实现生态河东新跨越
第一节 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第二节 推进生产生活绿色化
第三节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第四节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第五节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第六章 开放发展,实现内强外拓新跨越
第一节 构建便捷畅通开放通道
第二节 加快外经外贸优化升级
第三节 提升“三引一促”质量和效益
第四节 提升“走出去”层次和水平
第七章 共享发展,实现幸福河东新跨越
第一节 提前完成脱贫任务
第二节 积极发展教育事业
第三节 着力促进就业创业
第四节 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第五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六节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第七节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切实加强党的领导
第二节 强化发展的法治保障
第三节 加强规划衔接与落实
第四节 加强项目谋划与实施
第五节 加强规划监测与监督
“十三五”(2016—2020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是争先进位、勇创一流、建设繁荣宜居幸福新河东的关键时期。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河东区委关于制定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指导全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区域规划、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基本依据,对于深入实施“五区托一城”发展战略,加快全区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转型的重要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五区托一城”发展战略,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保持中高速稳健运行,社会事业发展全面进步,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经济实力稳步增强
2015年全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78亿元,年均增长10.6%,是2010年的1.65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亿元,年均增长22%,是2010年的2.7倍。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4.5亿元,年均增长25%,是2010年的3.3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5亿元,年均增长21.6%,是2010年的2.7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市前列,荣获全省县域经济“两个同步增幅前十位的县(市、区)”第一位和“科学跨越发展前十位的县(市、区)”第七位。
二、“五区”建设全面提升
坚持把“五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产业支撑的主平台和转、调、创的主阵地,将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企业培植、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与“五区”紧密结合,“转、调、创”取得明显成效。临空经济区总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机场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获准开放航空口岸,临沂火车北站开通国际集装箱快速班列,奠定了航空物流和国际货运基础。汤泉旅游区综合开发项目快速推进,温泉产业持续升温,获批全市第一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并被认定为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北区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推进,晋级百亿园区,高端五金产业聚集区加快建设,工业园区在全省开发区前移15个位次,被认定为山东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东城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见成效,房地产、城市综合体、公共服务项目扎实推进,与北城新区遥相呼应。农高区争创省级农高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为全市第三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和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一城两区百园”中的一园。
三、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0年的7.89:53.13:38.98发展到2015年的6.75:48.39:44.86。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了1.14和4.7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5.8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期间,粮食总产实现连增,累计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32.5万亩,农业“三品一标”认证89个,发展规模产业化龙头企业15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71家,家庭农场79家,获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省出口农产品集群发展项目区。
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实施骨干企业培植计划、“腾笼换鸟”计划和“百企百项百亿”技改工程,引导优势产业加速聚集,实现存量、增量、质量同步提升。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均突破500亿元,利税、利润分别比2010年增长3.76倍和3.64倍,培育企业集团10家,税收过千万元企业达11家。“十二五”期间,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412个,完成技改投资285亿元,增长20.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逐步提升。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完成进出口总额3.96亿美元,是2010年的1.4倍。企业上市实现零突破。天同食品公司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山东森诺特环保能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振淇机械、远通锻造、强盛工具、玉华食品4家企业分别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有中国驰名商标4个,山东省名牌产品11个,山东省著名商标2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获“全国农业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中国脱水蔬菜加工城”、“中国五金产业工贸城”等称号。
服务业发展提档升级。瞄准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重点培育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行业,积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温泉文化旅游快速发展。建设奥华温泉、华野总部旧址、龙园生态旅游观光园等多个项目,累计接待游客1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1.35亿元。特色商贸区建设稳步推进。新增专业市场5处,市场成交额、物流总额均位居全市第二位。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引进万达城市广场、豪森华府综合体、荣盛富翔、鲁商知春湖等多个项目,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270万平方米。金融业快速发展。各类金融服务组织发展到42家,2015年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30亿元、172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82倍、2.34倍。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引入企业总部3家,电子商务主体突破60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0亿元。河东区列入省级服务业重点城区,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服务业发展先进县区。
四、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连续开展4年“重大(重点)项目突破年”、8期项目建设“百日会战”活动,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先进县区。“十二五”期间,累计争取省级重点建设(储备)项目3个,实现了省重点项目建设“零”的突破;累计争取市级重点项目66个,总投资599.5亿元,23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累计实施区级重大(重点)项目327个,完成投资407亿元,奥华国际温泉度假村、临沂龙园生态旅游观光园、10万吨重晶石墨项目、东城新区教育学区项目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项目建成,成为拉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关键。“走出去、请进来”步伐加快,实际到位区外资金270亿元,是“十一五”的2.25倍。
五、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全区城镇化率达到57.6%,年均增长2.28个百分点。城区拆迁改造和开发扎实推进。全面启动滨河区域25个旧村、91个片区搬迁改造,完成房屋征收面积720万平方米、还建面积451万平方米,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配套水平明显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城区道路52公里、农村公路295公里,铺设各类管网391公里,供热能力达到800万平方米,结束了河东无集中供热的历史,在全市率先实现天然气镇镇通;开工建设了陶然路沂河大桥、南京路沂河大桥、北京东路立交等重点工程,东外环、陶然路立交、解放东路立交竣工通车,南京东路贯通至老东兴路,温泉路正在加紧施工,大交通格局逐步形成。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汤头街道被列入全市新市镇,郑旺镇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汤河镇被评为山东省十佳花卉乡镇;“幸福家园”建设计划加快推进,累计建设城乡新型社区39个,配套建设综合服务中心43个,打造美丽村居57个;社区配套不断健全,“户收、村集、镇区运、市处理”垃圾处置模式高效运转,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六、生态环境加快提升
两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迎淮工作和大气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列入国家淮河流域“十二五”规划的治污项目提前建成。强力防治水环境污染,新建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及汤头、郑旺等镇街污水处理厂,新敷设城乡污水管道37公里。开工建设汤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完成李公河湿地二期工程,河流水质显著改善。严格落实20条加严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停产治理违法企业37家,取缔土小企业1480家,淘汰黄标车7730辆。节能降耗任务圆满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企业77家,万元GDP能耗降低3.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全区“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明显增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顺利完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测评迎查任务。
七、民生保障不断夯实
贯彻落实“民生优先战略”,坚持“体系化”推进民生建设,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民生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全区民生支出年均增长28%,占财政总支出达到84%。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突破万件,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工程试点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实施了教育优先发展三年规划及再提升工程,建设学校87所、标准化幼儿园36所,城乡学校运动场实现塑胶、草皮化,全区中小学校全部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教育综合督导成绩多次位居全市第一。体育事业实现跨越发展,社区、行政村体育设施基本覆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成功创建首批山东省体育产业基地。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区图书馆、文化馆建成开放,农村文化广场覆盖率达到85%,连续两届被授予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区。卫生事业重点突破,实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三年规划,建成区疾控中心实验室、区医院门诊楼、区妇幼保健院门诊楼和5个镇街卫生院建设项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稳步实施。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健全,全区企业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新增扩面工作超额完成。就业保障有力推进,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各项改革深入推进,被列为全国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区、全省依法行政试点县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县区。平安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民主法治、社会治理及党的建设等全面推进,统计、人事、武装、档案、审计、物价、计划生育、食品药品、城市管理、民族宗教等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健康发展。
总体看,“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实施进展顺利,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节能减排各项约束性指标如期完成,发展质量逐步向好、城乡面貌日益改善、人民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为“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平衡。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多变,经济结构调整将不断深化,世界经济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中低速增长态势。随着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IPP)进程的加速推进,新兴经济体将面临严峻挑战。但受益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中韩自贸区、亚投行等跨国重大战略的逐步实施,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合作将愈加密切,发展中国家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前进态势没有变。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及“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启动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为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新引擎、注入新动力。经济处于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交替的关键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国家不断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这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也形成了倒逼的压力。
从省内看,“十三五”期间,山东省经济社会将进入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转型期。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两区一圈一带”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深入实施,经济增长呈现多极化趋势,区域发展进入深度整合、提升整体竞争力的新阶段。经济国际化步伐加快,对外开放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进,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中心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将构建“双核、四带、六区”网络化城镇化空间体系,建设沿海地区国家级城市群、“一带一路”重要枢纽、中日韩协作先导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调整,对统筹产业布局、人口集聚、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新的挑战。
从市内看,随着西部经济隆起带、主体功能区规划、省城镇体系规划、沂蒙革命老区规划等的深入推进,临沂市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将建设Ⅰ型地区性大城市。作为东陇海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的重要城市,临沂商贸龙头地位进一步强化,将建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新型工业强市。同时,临沂市委、市政府“八大战略”、“六场硬仗”战略布局和“三引一促”、企业“二次创业”、“商城国际化”等一系列重大决策的部署实施,为加快建设“大美新”临沂增添了新的动力支撑。
从自身看,“十三五”时期,河东既拥有与全市同样的机遇条件、环境优势和政策支持,更拥有独特的优势和机遇。一是平台载体“专”的优势。我区在全省、全市的总体坐标中定位准确,临沂临空经济区、经济开发区北区、东城新区、汤泉旅游度假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五区”平台基础良好,发展前景广阔,成为承载临空经济、新型工业、城市经济、健康城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独特平台。临空经济区、东城新区、汤泉旅游度假区发展上升至市级发展战略重点,将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和亮点。二是发展空间“阔”的优势。按照全市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布局,我区成为临沂中心城区“北上东拓”扩容提质的主要发展空间,全域纳入了临沂中心城区建设发展的格局,道路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全市重点投资计划,未来城市建设、城镇化发展空间广阔。三是产业定位“特”的优势。在改造提升和巩固发展五金机械、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发展临空经济、现代金融、健康养生、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发展空间大、具有河东特色、与其他县区差异化发展的产业,努力形成“N”个税收过亿元的产业,构建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四是生态环境“优”的优势。我区拥有优质的滨水、湿地生态资源,丰富的温泉、旅游资源,绿地覆盖率高,农产品品牌多,工业污染小,具有发展旅游、养生、休闲、医疗、高端住宅等绿色产业的稀缺生态环境优势。五是民生保障“好”的优势。全区民生投入足,城乡一体、均衡普惠的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管理体系不断健全,教育、医疗、养老、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六是精神动力“强”的优势。“五区托一城”发展战略深入人心,全区风清气正,人心思齐,发力赶超、争先进位、勇创一流的信心倍增,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实现“十三五”美好蓝图的精神动力强劲。
然而,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不强,一些主要指标没有到达目前临沂中心城区的平均贡献水平;产业结构不优、转型升级不快、创新驱动力不足,缺乏大项目、大产业支撑,城市经济、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与中心城区的地位不匹配;载体平台支撑作用有待增强,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水平落后于新型城镇化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社会建设面临新情况,民生建设财政持续投入压力大;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瓶颈需进一步破解突破,改革攻坚任务仍然艰巨。这些困难和问题,将在“十三五”时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克服、解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省委省政府“走在前列”、市委市政府“大美新”临沂建设的部署要求,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深入实施“五区托一城”发展战略,按照区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确定的“一个提前、四个倍增、六个显著提升”主要目标任务,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均衡、城乡统筹发展,抓好生态建设,扩大开放力度,增强民生保障,争先进位、勇创一流,努力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繁荣宜居幸福的新河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基本要求。
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全区发展的战略基点,集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完善创新发展体制,着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高效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推进科技、企业、产品等创新纵向深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展模式等创新横向深入,形成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内生机制。
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深入推进区域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军民融合。优化提升“五区”发展布局,推动“五区”协调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弘扬沂蒙精神,深入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发展。坚持保障生态安全,把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作为重要着力点,以创建生态文明制度为导向,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河东建设,为建设大美新临沂作出新贡献。
开放发展。坚持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中谋划自身发展,抢抓“一带一路”、东陇海、中韩自贸区等战略带来的开放机遇,加快“请进来、走出去”步伐,推动国际口岸开放、国际人才引进,建设国际物流通道,打造对外开放载体平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共享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以人为本,坚持基本性、巩固保障性、增强均衡性,实施精准扶贫、精确脱贫,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着力提高全面小康的代表性、获得感和满意度,让河东发展更有温度,让群众幸福更有质感。
依托沂蒙、立足河东,坚持“五区托一城”发展战略,牢牢把握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实施突破,着力实现优势发展、特色发展,打造国际航空运输物流枢纽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全省现代生态宜居休闲区,开创发力赶超的新局面。
——临沂临空经济区致力于打造国际航空运输物流枢纽区。依托现有物流基础和高速公路、铁路、临海出港通道便捷优势,积极发挥机场和临空经济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引擎作用,大力发展航空物流、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带动城市空间、产业结构的跨越发展。规划建设公铁联运物流园区(火车北站),发展仓储、冷链物流、四方物流,逐步打造全国肉制品、脱水蔬菜、农产品、化肥集散中心,扩大口岸开放,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区全面对接国家级临沂经济开发区。加快推动工业重心南移,对接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优惠政策和发展理念,加快“腾笼换鸟”,规划建设五金产业园区和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产业园区,为全区发展提供工业和制造业支撑。
——临沂汤泉旅游度假区致力于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充分发挥温泉资源优势,构建健康养生城市平台,发展健康养生养老产业,以创建全省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推动健康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化升级同步进行,将河东打造成临沂乃至辐射鲁南苏北的国家级温泉养生旅游度假区。
——临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致力于打造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发挥农高区的样板示范作用,创新经营体系,激发主体活力,大力推进低碳农业、品牌农业、示范农业和现代农业建设,实现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新突破,建设全市农产品加工城核心区,示范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打造空间布局科学、地域特色鲜明、产业特点突出、农旅高效融合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临沂东城新区致力于打造全省现代生态宜居休闲区。充分发挥滨河优势和园林生态城区的特点,加快滨河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滨河湿地公园、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化旅游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集休闲娱乐、商业购物、文化旅游、体育健身为一体的滨水生态绿色长廊,建设现代宜居滨水生态城市,打造全省现代宜居休闲区。
综合考虑全区基础条件和未来发展趋势,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一个提前”、“四个倍增”、“六个显著提升”。
“一个提前”:与全市、全省同步,比全国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个倍增”:到2020年末,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15年增长一倍。
“六个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实现全区经济综合实力、发展协调性、生态环境质量、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社会文明程度、体制机制创新显著提升。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临沂现代服务业拓展区。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进入全市前六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力争进入全市第一方阵。“十三五”期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5∶41∶54,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发展协调性显著提升。空间发展格局更加优化,“五区托一城”发展战略进一步实施,对接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取得重大进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全域城镇化格局初步形成。到2020年末,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城镇供水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100%,集中供热普及率80%。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惠民,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不断上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全面完成上级约束性任务目标,水和大气质量持续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重要突破,人民群众拥有美好的生活家园。到2020年末,林木覆盖率提高到35%,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6%,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居民生活质量水平显著提升。脱贫攻坚任务提前完成,2016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十三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地方生产总值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控制在2.8%以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实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乐养、住有宜居。社会保障覆盖率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实现全覆盖,就业比较充分,群众的幸福指数逐年提升,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到202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率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99.8%。
——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沂蒙精神大力弘扬,文明建设展示新风貌。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5%。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治理更加有效,公平正义得到保障,尊法守法成为习惯,诚信友善蔚然成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群众满意度、安全感明显提高。
——体制机制创新显著提升。区域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农村产权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加完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表2-1 河东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分类 | 指 标 | 2015年 | 2020年目标值 | 年均增长 | 属 性 |
经济发展 | 地方生产总值(亿元) | 178 | 10% | 预期性 | |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 13.8 | 24 | 12% | 预期性 | |
三次产业占比(%) | 6.75:48.39:44.86 | 5∶41∶54 | 预期性 | ||
创新发展 | 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比重(%) | 31 | 39 | [8] | 预期性 |
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 | 3.5 | 预期性 | |||
协调发展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57.6 | [10] | 预期性 | |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46.19 | [10] | 预期性 | ||
建成区路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 | — | 1.47 | 预期性 | ||
城镇供水普及率(%) | 100 | 预期性 | |||
城镇燃气普及率(%) | 100 | 预期性 | |||
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 | — | 80 | 预期性 | ||
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公里/平方公里) | — | 16 | 预期性 | ||
城镇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 | — | 100 | 预期性 | ||
绿色发展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 | 完成市分解任务 | 约束性 |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吨) | — | 约束性 | |||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 — | 约束性 | |||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 0.53 | 0.7 | 约束性 | ||
林木覆盖率(%) | 34 | 35 | 约束性 | ||
空气质量改善指标 | - | 市平均以上 | 约束性 | ||
开放发展 | 进出口额增长率(%) | [8] | 预期性 | ||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 3269 | 10000 | 预期性 | ||
共享发展 | 年均减少贫困人口(人) | — | 2017年底基本完成脱贫 | 约束性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33986 | — | 11% | 预期性 |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 13188 | — | 11.5% | 预期性 | |
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为1) | 2.58 | ≤2.8 | 约束性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5 | <3.5 | — | 预期性 | |
城镇每年新增就业人数(人) | 6787 | [22000] | — | 预期性 | |
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 | 90 | 90 | 预期性 | ||
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 | 100/99.1 | 100/99.1 | 预期性 | ||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89.8 | 93 | 预期性 | ||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 | 99.7 | 99.8 | 预期性 |
注:①预测目标的[]内为五年累计数;②绿色发展类别指标目标及属性根据国家和省、市要求适时调整。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创新作为引领和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全区发展的核心位置,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形成新常态下加快推动转型升级和科学跨越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积极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一、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实施“农高区提升计划”,启动推进农业科技企业孵化中心建设,加强园区科技项目聚集及成果转化能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水平,争取在五年内实现2-3家科研院所、5-8家涉农企业的研发中心入驻孵化中心,形成功能强劲的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孵化体系。
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实施“创新平台构建”计划,推动“双百”企业建立自主研发平台,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通过联营、投资、参股、控股、兼并等方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提高技术开发投入的比重和申报专利的比重,增加政府对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的投入。集聚创新要素,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一批培育、试点和示范企业梯队。力争3年内全区所有重点骨干企业、5年内全区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科技研发机构全覆盖。
深化产学研合作。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行动,加强与国内知名院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及一流专家合作,积极吸引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院校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部委所属科研单位来我区设立科研机构。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战略新型项目,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益高的创新型企业。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
二、优化区域科技创新环境
加大科技投融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科技融资平台,构建新型科技融资体系。探索政策金融、商业金融为企业服务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担保中心、风险投资机构、产业基金的作用,构建完善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支持企业在股权交易所挂牌融资,或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设立创业投资发展金,通过跟进投资和风险补贴资金的方式,鼓励投资机构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综合的企业信用风险预警、传递、管控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优化科技企业市场环境,提高企业信用意识。
推进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抓好临空经济区、农高区、电商产业园区等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建设河东区科技创新孵化基地,加强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技师工作站等载体建设,为大学生和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优质条件。支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载体建设。到2020年末,全区建成国家级人才平台5家、省级人才平台15家、市级人才平台40家。
积极发展众创空间。充分发挥互联网开放创新优势,调动全社会力量,支持创新工场、创客空间、社会实验室、智慧小企业创业基地等新型众创空间发展。充分利用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商贸企业集聚区等现有条件,通过市场化方式构建一批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实施新兴产业“双创”行动,建立一批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
坚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科学定位,以建设农业强区为目标,增强与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的交流合作,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农业技术创新,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一、健全农业发展服务体系
(一)健全现代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整合现有质检资源,加快建立布局合理、职责分明、功能健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依托农高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五片区”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在各农产品基地建立检测室,率先在全市建立健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到2020年末,全区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35万亩。
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加快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在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推广应用,强化上下游追溯体系对接和信息互通共享,不断扩大追溯体系覆盖面,实现农副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扶持家庭农场适度规模化经营。依托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整合支农资金,增加财政支持,探索建立农民“不种不收”、合作社“统种统收”模式,逐步在全区推广,彻底把农民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到2020年末,农民专业合作社突破700家,家庭农场突破100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0家,家庭农场示范场20家。
(三)推进名优特色品牌创建
加快制定全区品牌农业发展意见,完善品牌农业奖励扶持政策。鼓励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围绕粮食、蔬菜、苗木花卉、果品、柳编、水产品等名优特色农产品创建农产品品牌。强化对生产基地的监管管理,进行生产全过程跟踪检查和标志管理,推进“三品一标”产品生产规范化发展。持续扩大“河东品牌”、“国家级农高区品牌”影响力,巩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到2020年,新增“三品一标”产品5个,全区80%以上的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营销。
二、培育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以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为目标,按照“生产基地、市场在外,研发服务、产业链在内”的模式,围绕花卉苗木、都市农业、蔬菜(食用菌)三大主导产业,形成特色鲜明、模式先进、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
(一)花卉苗木
依托汤头先导区的科技引领支撑作用,以汤河特色花卉苗木产业为基础,建设汤河苗木花卉产业园,发展沿沂河、沭河特色花卉苗木,打造集品种培育、科技示范带动、生产销售、观光旅游“四位一体”的综合型花卉苗木产业聚集区。
优化品种结构,全面提升质量。以市场为导向,巩固以海棠为主的主导产业和以桂花、古树、苗木为主的观赏苗木优势地位,加快发展其他品种绿化苗木、大棚设施花卉和盆景。大力推进花卉苗木培育朝着容器化、艺术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增强科技研发,加快成果转化。通过与国内外花木产业研究机构和龙头企业合作,采用产学研联合方式,逐步建立花卉苗木科研开发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构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体系,优化和调整汤河花卉苗木的品种、品质结构,促进传统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科技型现代生产方式转变。
扶持龙头企业,建立示范基地。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现有花卉苗木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增加其市场份额。加强联合,通过改组、改制、改造组建融生产、开发、运销、园林工程、技术推广、信息服务为一体的集团企业。通过政府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辐射带动等方式,新建一批花卉苗木基地,推广“合作组织+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的运作模式,强化设施栽培,保证苗木花卉产品质量和周年化供应。
(二)都市农业
立足滨河生态与区位优势,按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城乡一体化新型社区“两区同建”模式,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大主体功能,建设高端高效生态都市农业体验区。着力发展农业技术产业示范、农耕文化体验、观光智能温室、农业展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社区五大功能片区,打造现代农业、景观园林、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居住“五位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
核心带动。以打造一个国家级都市农业博览园作为核心,带动整体品牌的形成,带动区域人气,实现区域价值提升。
分区联动。依托正直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奥德都市农业博览园、立晨沂河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等项目,进行整体布局,提升都市农业内涵,丰富旅游服务。
创意引领。突出创意农业和旅游度假,通过农业+休闲、农业+会议、农业+度假、农业+运动、农业+地产等创意农业开发模式,打造乡村度假和创意农业旅游等都市农业旅游亮点。
品牌培育。深入挖掘农业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的功能价值,延长完善都市农业旅游产业链条,培育都市农业休闲旅游品牌,打造临沂“后花园”。
(三)蔬菜(食用菌)
提升蔬菜(食用菌)产业链,形成品种选育、种植、精深加工、配送、质检、信息服务等全产业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蔬菜(食用菌)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产业由大到强转变。
构建农业科技研发平台。以临沂市农科院整体入驻园区为契机,以农业科技企业孵化中心为载体,搭建农业科技研发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蔬菜品种选育、食用菌组织培育、标准化生产、肥水一体化等科技支撑服务。
建立国家食用菌产业联盟。依托瑞蕈天库菌种研发中心,联合国内其他食用菌生产公司合作创建国家级食用菌产业联盟,搭建食用菌协同创新平台,实现园区食用菌生产的产业化、智能化、工业化。
构建蔬菜产业集群。依托八湖镇优质莲藕、草莓生产种植,构建蔬菜产业集群,建立临沂加工蔬菜产业联盟,创建蔬菜驰名品牌,拓展和完善蔬菜产业链条,大力发展脱水蔬菜、速冻蔬菜、反季节净菜加工等精深加工品,重点培育2-3个全国驰名品牌。
专栏 “十三五”现代农业重点任务 |
u重点项目:瑞蕈天库菌种研发中心、农业科技孵化中心、河东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项目、万泽双孢菇全产业链项目、华盛绿能农业种植、美格生物兰花组培项目、农科院农业科技示范园、立晨沂河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奥德农业博览园、索尔立体绿化苗木基地、正直农业观光园、万福龙家庭农庄项目等 u重点集聚区:奥德都市农业体验区、临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汤河苗木花卉产业园 |
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发展新兴产业,大力推动企业“二次创业”,推进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实现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依托现有骨干企业,深入“腾笼换鸟”和“百企百项百亿”技改工程,引导优势产业加速聚集,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促进存量、增量、质量同步提升,着力打造五金机械、食品加工两大支柱产业。
(一)五金机械
依托经开区北区五金产业园和河东区现有的五金生产基础,打造“省级五金机电生产基地”,建设五金、钢材专业电商园区。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强对骨干企业的扶持。重点发展以汽车桥箱和工程机械配件等产业为主的工程机械产品链和电动工具产业,壮大五金机械产业。积极引导天海高压容器与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强强联合,打造特种设备研发制造产业集群。
到2017年末,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到2020年末,力争产业产值突破700亿元。
专栏 “十三五”五金机械产业重点任务 |
u重点项目:昆宏工具大直径超薄无噪声轮锯片生产项目、山东启阳工具年产400万台液压千斤顶项目、蒙凌集团技术改造、伟光工贸机械配件生产项目、远通霸尔肯汽车整备中心、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心项目等 u重点集聚区:台湾精密五金科技工业园、豫鲁五金机械产业园、相公五金工业园 |
(二)食品加工
以培植和强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重点,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开发生产绿色、安全、保健食品,形成分工专业、相互依存,原料、加工、销售联接优化的产业链条。重点培植大林集团、凯佳食品、六和饲料、天同食品、天成面粉等骨干企业,做好衍生产品的开发生产,加大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力度,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种(养)殖、深加工、储藏运输、销售消费为一体的食品生产加工体系,发展壮大食品工业。
到2017年末,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达到100家,实现产值400亿元;到2020年末,力争实现产值700亿元。
专栏 “十三五”食品加工产业重点任务 |
u重点项目:葛沟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临沂凯佳食品加工项目、大林食品加工项目、天同食品科研中心及水果深加工项目等 u重点集聚区:八湖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
二、发展壮大新兴产业
加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引导、招商力度,集中力量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高端产业,形成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力争到2020年末,全区新兴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三)新能源新材料
抓住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紧盯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加快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培植发展,大力发展纯能可充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和节能环保材料、科技电子导热膜等高科技产品。重点招引新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燃料等新能源项目,依托中节能光伏科技大棚、浙江同景光伏发电等项目,发展新能源产业。依托东昀高纯石墨深加工、临沂墨锋石墨烯纳米粉体制备产业化项目,创建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成立齐鲁石墨烯研究院,研究开发石墨烯在散热材料、润滑脂、导电吸波材料以及防腐领域的应用,将石墨材料产业培育成未来发展主导产业。
到2017年末,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到2020年末,力争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
专栏 “十三五”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点任务 |
u重点项目:山东东昀石墨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特种石墨项目、临沂墨锋科技有限公司超临界石墨烯生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三丰化工造粒扩产项目、高性能金刚石生产项目、浙江同景光伏发电项目、泰国国家石油PTT项目等 u重点集聚区:东昀石墨产业园、石墨烯产业园、东昀石墨硫系高能电池产业园、河东环保产业示范园 |
(四)高端装备制造
利用临沂机场、区位优势、交通资源,培育发展航空制造和高科技制造产业。航空制造重点发展通航飞机总装、活塞类通航飞机发动机、航空零部件、通航零部件、飞机维修专用工具、通航发动机零部件、航空运动装备制造。紧抓以互联网为代表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融合以及新业态的出现机遇,引入富士康等重大新一代电子信息龙头制造支撑项目,同时注重引入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带动区域科技研发技术水平提升。
专栏 “十三五”高端装备制造重点任务 |
u重点项目:富士康金机城、齐鲁通用航空、临沂航空嘉年华、卡威新能源汽车、蒙凌汽车改装等 u重点集聚区:临空高端装备制造区、富士康产业园 |
(五)生物医药
依托宏欣医药、医药甾体生产、海纳阳光医疗外包服务华东总部基地等项目,大力发展医药类共性公共技术平台,积极培育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不断丰富产业内涵。联合大型医药企业及全国科研院所,建设新药研发平台、大分子中试平台等,提升产业科技创新水平,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加快构建生物医药产业链,重点招引一批现代医药项目,发展生物技术药物、抗体药物、化学新药、现代中药、高端医学装备、移动医疗与智能穿戴设备等产业门类。力争到2020年末,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
专栏 “十三五”生物医药产业重点任务 |
u重点项目:君瑞医药产业园、尚荣健康医疗产业园、力康医疗器械健康产业园、西部控股大健康产业园等 |
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业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扩大规模、拓展空间、优质高效发展,建成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
一、生产性服务业
顺应制造业服务化趋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培育现代金融、总部经济、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行业。
(一)商贸物流
打造特色国际商贸物流区。积极融入临沂商城国际化进程,启动实施临沂国际商贸城河东特色商贸区建设三年规划,以打造机场周边临空商贸区、老城区传统市场商贸区、新城区现代商贸区三大区域为重点,加快形成以城区商业中心和总部经济为主导,以机场高端服务业和国际物流产业为特色,以社区及镇村商业服务体系为基础的国际化商贸新区。
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基地建设。整合提升现有物流资源,引导扶持国投华阳物流、东立物流、德正达物流等企业进入第三方物流领域。加快推进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现代物流基地建设,促进航空、铁路、公路运输方式无缝对接,形成一体化多式联运中心。以多式联运为突破口,提升区域物流综合竞争实力,打造便捷高效的区域综合物流枢纽。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形成连接城乡、辐射周边、融入全国的物流网络。加强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配送企业的对接,鼓励物流配送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深度合作,培育信誉良好、服务到位、运作高效的重点快递配送企业。
加快推进专业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凤凰红木文化城、临沂国际花木城、九州商贸城、空港物流城等专业市场建设和运营。改造提升建材市场、东立物流废旧机电市场、土杂市场、家电市场等部分老旧市场,加快新兴业态和先进经营管理理念的推广应用,提升市场的管理水平。建设万达城市商业广场、天元锦都城等城市综合体,提升我区商贸物流业态水平。壮大升级钢材物流城、五金机电市场,打造千亿级金属材料制品市场集群,不断提升我区专业市场交易额在全市的比重。
加快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中心建设,依托供销系统为民服务信息综合平台和流通网络优势,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在区电子商务创业园成立区级农村电商服务中心,扶持农民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销售农产品,逐步打造河东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网络。到2020年末,实现全区200个行政村全覆盖。
到2017年末,商贸物流业实现增加值50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亿元;到2020年末,商贸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0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亿元。
专栏 “十三五”商贸物流业重点任务 |
u重点项目:河东五金市场、河东钢材交易中心、中铁特货汽车现代物流、航空物流分拨中心、供销社农产品电商物流商贸城、供销社电子商务网络建设项目等 u重点集聚区:临空经济区商贸区、河东东城新区商圈、航空物流园、华阳公铁联运物流园区 |
(二)电子商务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政府引导推动,着力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壮大电商产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实现电子商务总量快速扩张、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有机融合,打造河东特色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加快电子商务集聚发展。按照“一产一园、差异发展”的理念,推进示范性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完善配套服务,集聚一批国内外电子商务企业,形成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提升区级电子商务孵化园区,创新服务,完善配套政策,助力电子商务企业培育,加快产业发展。
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推进创众空间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支持双击科技建设运营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鼓励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推动发展地产品电商平台。抓住河东区作为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试点县区的机遇,围绕区内特色产业,加强与阿里巴巴集团的合作,引导五金工具、特色农产品等产品建立垂直平台,探索发展B2C(企业到用户)、O2O(线上到线下)等电子商务交易模式。
到2017年末,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220亿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占进出口总额的20%以上,建成4个示范性电商产业园区、1个特色“电商镇”、1-2个特色“电商村”;到2020年末,力争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00亿元。
专栏 “十三五”电子商务重点任务 |
u重点集聚区:区级电子商务孵化园区、创众空间跨境电商产业园 |
(三)现代金融
实施金融创新工程。充分利用临空经济区和东城新区空间、资源优势,大力引进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金融机构,规划建设河东区金融产业功能区,推动金融服务业集聚发展。到2017年末,全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0亿元以上,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00亿元、200亿元;到2020年末,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至15家,实现增加值20亿元,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00亿元、300亿元。
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积极推进农合行、齐商村镇银行、临商行等地方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鼓励引导其强化自身管理,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探索培育互联网金融机构,推进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发展。力争到2017年,成立10亿元的政府引导基金,支持创业企业发展。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鼓励发展小额信贷机构,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用贷款、民间融资服务、融资担保等新型信贷业务,更好地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到2020年末,普惠金融机构达到22家。
积极拓展保险市场。大力引进保险机构,积极拓宽保险服务领域,不断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物流业保险、旅游业保险等保险产品和服务,逐步构建主体多元、特色突出的保险机构体系,优质高效、方式多样的保险服务体系,生态良好、安全稳定的保险市场体系。力争到2020年末,全区保险主体达到20家左右。
拓展企业融资新渠道。强化企业上市培育,鼓励和引导更多企业利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齐鲁股权交易中心等挂牌融资。鼓励引导企业尝试债券、区域集优票据等融资渠道,建立起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相互并存的多样化融资渠道体系。支持民间资本参与股权投资,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私募市场,更好地服务全区经济转型升级。力争到2020年末,引进和培育证券公司2家,上市和挂牌企业达到20家。
专栏 “十三五”现代金融业重点任务 |
u重点项目:万达财富基金、华斯达克金融服务中心等 u重点集聚区:金融街、河东区金融产业功能区 |
(四)总部经济
抓住临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机遇,加快东城新区向总部经济模式转型。吸引国内外企业总部或分支机构入驻,实现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总部经济和城市发展相结合、总部经济和产业导向相结合、总部引进和总部培育相结合。加大对总部企业信贷支持力度,金融机构优先安排授信。定期召开银企联席会议,在融资上优先支持,帮助有条件的企业申请国家政策性贷款,鼓励总部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合资合作、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积极开展法人股质押、个人财产抵押、应收账款质押和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等抵(质)押融资方式,满足总部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
到2017年末,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新增总部经济企业2家;到2020年末,力争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争取新增总部经济企业3家以上。
专栏 “十三五”总部经济重点任务 |
u重点项目:海纳阳光医药总部等 u重点集聚区:东城新区 |
(五)商务服务
依托商务楼宇创业载体,坚持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原则,引导一般性商务服务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积极促进商务服务业集中集聚发展,逐步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广泛、运作规范的商务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律师、公证、会计、审计、资产评估、节能环保等商务服务业,积极发展人才、劳动力、法律服务等市场中介组织,大力推广咨询、代理、代办、经纪、拍卖、担保等中介服务方式,为企业经营管理、居民消费和社会信息沟通提供有效服务。
到2017年末,全区商务服务业实现产值50亿元;2020年末,实现产值100亿元。
专栏 “十三五”商务服务重点任务 |
u重点项目:慧谷星岸城、天元锦都城等 u重点集聚区:东城新区 |
(六)文化创意
充分挖掘沂蒙文化、东夷文化、商贸文化等文化资源,发展以媒体传播、印刷出版、书画工艺品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文化创意资源,突出文化特色,将创意产业与休闲娱乐业互动发展。重点发展影视制作、网络游戏、数字内容和动漫等相关影视动漫产业,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图书报纸等出版产业,移动通信、网络设备、智能终端等科技研发产业。支持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印刷出版产业园,打造鲁南苏北区域性文化创意产业化基地。
到2017年末,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到2020年末,力争产业规模突破40亿元。
专栏 “十三五”文化创意重点任务 |
u重点项目:沂州古城文化旅游产业综合开发、迪可可儿童文化产业城市综合体、沂河文化城等 u重点集聚区:河东文化创意产业园、印刷出版产业园 |
二、生活性服务业
坚持拓展内涵、打造品牌、便民优先、引领时尚,发展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健康养生等生活性服务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生活服务需求。
(七)文化旅游
实施旅游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依托河东区文化资源优势,整合温泉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发展河东特色的文化休闲旅游业,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强区”。
温泉资源开发。依托汤泉旅游度假区,在原有规划项目的基础上,通过文化注入,提升汤泉国际旅游度假区的竞争力,丰富温泉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儒家文化,借鉴御温泉经验,开发齐鲁儒风特色温泉产品。结合健康、养老养生产业打造养生文化旅游地产。
历史文化开发。整合相公街道现有的释佛寺、分金台遗址、治水遗址等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管鲍分金文化,将文化转化为有形的观赏载体,开发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延长旅游消费产业链,打造成集文化体验、宗教朝圣、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相公管仲文化旅游区。挖掘蛋壳陶出土地、凤凰岭文化遗址、祝丘城遗址等文化资源,建设遗址公园,展示特色遗址文化。突出抓好沂州古城建设,提升城市面貌和气质。
红色文化开发。依托区内的新四军最后一个军部旧址、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基地、华东军政大学旧址、小汤山战斗遗址等众多革命遗址,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重点围绕前河湾村新四军军部旧址开发打造新四军军部华东野战军文化园,打造红色旅游基地,大力开发红色旅游产品。
古村民俗文化开发。整合白塔街古村、雹神庙、临沂国际影视城、板栗园等文化资源,用文化创意激活片区发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说、舞蹈、美术、传统手工艺、曲艺、体育项目在白塔街村进行集中展示和体验。结合万亩板栗园,构建乡村文化遗产休闲小镇。加快临沂国际影视城二期建设,与古村、板栗园、军部等项目实现区域联动,共同构建百年乡村文化创意体验区。
乡村文化资源开发。挖掘农高区农业旅游资源,注入休闲、娱乐、健身等内容,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推动发展特色乡村文化旅游。依托汤河片区海棠种植、湿地资源,打造汤河国际海棠旅游区,推出中国海棠文化旅游品牌。依托八湖片区荷塘、湿地景观,打造八湖万亩荷塘旅游区,形成集荷花观光、主题餐饮、特色娱乐、滨水度假、时尚运动、主题旅游商品购物等为一体的荷花主题旅游产业链。依托草莓种植基地,开展观光采摘等系列旅游体验、文化创意活动,打造刘店子草莓旅游区,提升草莓生产的品牌效益。
到2017年末,旅游总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到2020年末,旅游总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
专栏 “十三五”文化旅游产业重点任务 |
u重点项目:沂州古城、奥德凤凰欢乐大世界、临沂龙园生态旅游度假区、新沂蒙青少年农事体验园、中华海棠博览园、金刚岭万亩荷塘开发项目、翔宇豪生五星级酒店等 u重点集聚区:汤泉国际旅游度假区、八湖万亩荷塘旅游区、奥德都市农业体验区 u申请试点:省级休闲旅游度假区、国家农业公园试点、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u节庆活动:白塔街文化庙会,草莓采摘节,沂州海棠节,国际温泉节,河东创意农业节 |
(八)教育体育
教育培训。规划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集聚区,逐步配合、引导各类职业院校搬迁至集聚区发展,积极吸引省内外职业院校搬迁、建立分校或合作办学,逐步打造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示范区。到2020年末,力争在校生规模达1万人,成为辐射鲁南苏北地区的职业教育基地,打造教育培训产业化基地。积极引进高等职业教育,加快九天飞行学院、温泉旅游学院等院校建设,为临空区飞机改装、飞行培训、飞机维修等航空产业和汤泉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推进成人教育再就业培训基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建设。鼓励各大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建立校企合作联盟。统筹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打造“河东劳务品牌”。
体育休闲。依托沂河滨水环境优势、已建体育休闲设施以及体育运动赛事的品牌声誉,以获批省级体育产业基地为契机,大力发展体育休闲产业。继续丰富河东体育休闲内涵。积极推进临沂市体育公园建设,加强体育设施和项目的市场化开发和运营,依托水上运动中心、正直汽车公园等现有的体育设施,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运作团队,开发一批如时尚极限运动、卡丁车等可供大众参与体验的体育休闲项目;同时,发展以自行车骑行、健行长跑为代表的线性体育项目,盘活串联河东体育休闲资源,丰富河东体育休闲内涵,打造河东区水岸体育休闲集群。提升河东体育休闲品牌的影响力。继续做大做强百里沂河水上运动挑战赛、航空嘉年华暨世界特技飞行表演赛,加大商业化国际国内赛事的引入,依托临沂机场和正直汽车主题公园,与国内外赛事专业机构合作,积极引进航空特技表演,汽车、摩托车场地赛、锦标赛等国内外高规格体育赛事,发挥赛事品牌宣传作用,借助赛事进一步提升河东体育休闲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打造体育产品器材基地。依托山东省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体育产品和器材设计、制造、展览销售的一体化基地。定期举办“临沂·河东体育用品创意设计大赛”,广开思路,征集优秀设计方案,促进“产、创”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到2017年末,体育休闲产业规模达到10亿元;到2020年末,产业规模达到30亿元。
专栏 “十三五”教育体育产业重点任务 |
u重点项目:九天飞行学院、温泉旅游学院建设项目、瑞健特体育器械生产项目等 u重点集聚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集聚区、临沂市体育公园 u节庆活动:航空嘉年华、百里沂河水上运动挑战赛、正直汽车体育比赛 |
(九)健康养生
充分发挥临沂“中国温泉之城”的禀赋优势,挖掘温泉的衍生价值,着力招引一批游乐观光、温泉度假、健康养老养生项目,推动“商文旅”一体发展,打造富有生态和地域特色的健康养生服务集聚区,建设“健康城”。
升级以温泉养生为特色的健康休闲业。深入挖掘温泉品质内涵,融入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和世界健康理念,开发温泉养生、养老度假、美容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条,研发护肤、美容、养生系列保健产品,提升项目层级、宣扬养生文化。
打造辐射鲁南苏北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开拓健康管理业和健康医疗业新优势,通过“以养带医”形成康复专科医疗和疗养特色,打造河东旅游健康业的核心竞争力。以煤炭疗养院、河东康复医院等现有的健康服务机构为基础,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的医疗和健康服务资源,布局以康复为特色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产业,形成集“有医”(医疗服务)、“含疗”(康复疗养)、“重养”(养生保健)三位一体的健康服务体系。重点引入特色专科医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健康服务企业,形成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将河东区打造成辐射鲁南苏北的养疗共享地,成为示范山东省、闻名中国的健康新城。
到2017年末,健康养老养生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到2020年末,力争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
专栏 “十三五”健康养生产业重点任务 |
u重点项目:鲁商国际健康城、小院汤城、奥华温泉、名仕温泉、澳信养老养生、汤泉古城、八河养老养生项目等 u重点集聚区:汤泉健康养生服务区、尚荣健康医疗产业园、中日金秋康泰健康产业园、奥德健康产业园 u申请试点:省级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试验区 |
第五节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网络化进程,拓展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建设新空间,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以此为契机,大力实施信息通信基础网络提速升级工程,加快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升级改造,促进资源共享,全面提高信息通信基础网络建设和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光纤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到2016年末,实现全区各镇街的行政村和大社区光纤全覆盖,有线宽带实现光纤全入户,基本建成高速、融合、安全的新一代通信基础设施。
深入推进“智慧河东”建设。加快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促进公共服务创新供给和服务资源整合。加快构建河东智慧化信息网络体系,不断提升全区信息化服务发展水平。加快“云计算与智慧城市”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创新的管理理念,在城市设施维护、建设工程管理等方面,通过强化跨部门数据整合和业务协同,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加强智能交通的探索,尝试建立道路交通综合服务管理新型平台,提高交通信息化对综合交通组织、运行、管理的支撑作用。推进“数字城管”建设,由城区逐步向镇街(园区)、社区延伸,构建“无缝隙、全覆盖、全天候”城市管理体系和服务、管理、执法三位一体“大城管”格局,开发建立城乡社区网格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社区与职能部门的信息对接交换和资源共享,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能力。
专栏 “十三五”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项目 |
u长城宽带、智慧城市云计算、数字电视广播村村通工程、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 |
统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协调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大力推动城市经济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军民融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坚定不移实施“五区托一城”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区域空间布局,不断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和整体竞争能力,健全“五区”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全区一体化科学发展。
临沂临空经济区:按照“立足区域资源、临空制造驱动、商贸转型升级、项目高端植入”的发展思路,打造河东区及临沂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依靠机场资源、民航运输的便捷性等,发展航空运输关联类产业,如航空公司基地、航空制造与维修等;发挥临沂国际商贸名城优势,推动临空高端商务服务业发展,发展以电子商务、会议会展、商品展览展示、总部经济、大数据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引进技术、人才、资金密集型的以航空制造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产业,重点发展航空制造,适度发展微电子、移动通信、光机电一体化、物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技术创新,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积极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主动融入临空区的建设,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临空高科技制造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五金机械、建材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优化“两心两轴五片区”的规划布局。“两心”指凤凰岭街道和相公街道,作为产业园区发展的生活配套服务区,统一配套基础设施和景观环境;“两轴”指凤凰大街和联邦路两条发展主轴线,同时发展园区次干路、过境交通等与南部开发区对接,形成产业区基础设施共享;“五片区”包括高端五金产业聚集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区、高端装备制造区、临空高科技制造区和现代物流园区。
东城新区: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新区空间资源,进一步明确“现代高端休闲居住区、公共服务中心区”的功能定位,优化提升“双心双轴双廊”的规划布局。“双心”,即南部商业中心区和北部包括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商业副中心、医疗等在内的综合服务中心区;“双轴”,即沿南京东路建设的文化轴线和沿东兴路建设的商业轴线;“双廊”,即贯穿新区南北,沿智圣路、智诚路两条纵向结构性绿色长廊。提升城区经济总量,发展城市经济,重点加快健康产业、总部经济、电子商务、体育休闲、金融业、商业等六大业态。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完善道路等市政公用配套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打造宜商宜居城市环境,利用滨河优美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重点推进滨河沿线商业、酒店、餐饮、休闲娱乐、商务办公等项目建设,塑造优美的滨河天际线景观,全力打造一个与临沂北城新区交相辉映的现代化新城。
临沂汤泉旅游度假区:充分发挥对外交通优势、沂河和汤河的生态环境优势、温泉充沛的资源优势,建构“一城三轴两带三区”的空间结构。“一城”指汤头街道城区,分为古城温泉片区、新城综合片区和四个居住片区。“三轴”指观唐街(汶泗路)、书圣路产业发展轴和玉平连接线对外发展轴。观唐街产业轴,东西向空间拓展轴,使滨河温泉产业带、古城温泉片区、新城综合片区、旅游产品加工仓储产业带有机串联;书圣路(S227)产业轴,南北向空间拓展轴,把滨河温泉产业带、新城综合片区、居住片区等联系起来;玉平连接线对外发展轴,将汤头街城区和东侧长深高速出入口、西侧京沪高速出入口紧密联系在一起。“两带”指沂河和汤河这两条绿带水系形成的城市生态廊道;沂河景观风貌带,城市西侧重要的生态绿带和廊道,在滨水区布置水上游乐设施,建设成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敞空间;汤河景观风貌带,两岸结合城市温泉旅游度假设施的布置,建设具有“汉唐”风貌特色的休闲游乐空间。“三区”指北部生态农业观光区、中部温泉旅游产业区、南部旅游产品加工区;生态农业观光区,挖掘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的功能价值,培育都市农业休闲旅游品牌;温泉旅游产业区(主题旅游区),重点发展新兴的温泉旅游、休闲产业,提升温泉旅游品质;旅游产品加工区,发挥温泉旅游的极化效应,加强旅游相关产品的开发,拉长产业链,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临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根据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要求,优化“两轴三带五片”总体布局,着重发展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都市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打造空间布局科学、地域特色鲜明、产业特点突出、农旅高效融合的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两轴”指纵贯南北的东外环和横贯东西的长深高速连接线两条主轴,“三带”指沂河、沭河、汤河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五片”指汤头先导区、都市农业体验区、八湖片区、汤河片区和郑旺片区五大片区。汤头先导区主要建设园区公共服务中心、产学研综合体、低碳农业产业示范区、现代农业展示示范区、农业休闲观光等功能区;都市农业体验区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大主体功能,打造现代农业、景观园林、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居住“五位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八湖片区围绕万亩荷塘产业优势,以延伸蔬菜产业链为目的,结合城镇建设、观光旅游等,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区;汤河片区围绕汤河沂州海棠产业和汤河湿地,建设集花木品种培育研发、科技示范带动、生产销售、观光休闲旅游“四位一体”的综合型花卉苗木产业聚集地;郑旺片区围绕郑旺镇传统粮食生产优势和环境条件,以稳粮高产、提质增效为目的,规划建设稻麦良种繁育及高效种植示范基地、万亩富硒优质稻米种植基地、循环稻麦标准生产示范基地、优质稻麦标准化规模生产基地。
紧紧抓住临沂市建设地区中心城市重大战略机遇,围绕承接临沂城区三分之一人口的目标,积极承担核心区功能,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品位,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一)构建城镇化空间布局
按照“五区托一城”的发展战略,将中心城区、示范镇(重点镇)、小城镇、农村新型社区作为着力点,通过轴线集聚、极化带动,加快构建“四级联动”的现代城镇体系。
图4-1河东区“十三五”城镇体系结构布局
构建两条发展带,加速对接区域发展。依托G206、S227、胶新铁路构建南北发展带,北向连通潍坊、青岛,加强与青潍日城镇群的贸易物资交换,南向对接新沂、邳州,加强与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徐州的产业对话与协作;依托S342、兖石铁路、南疏港公路、北疏港公路构建东西发展带,向东承接临港区、日照、连云港的物资贸易和产业拓展需求,联结蓝色半岛经济核心区,向西联动鲁南城镇带和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与济宁、枣庄共同协作。
划分城乡空间,因地制宜实现新型城镇化。将河东全域以镇街(园区)为单位划分为城市紧密带动区、社区集中统筹区两类城乡空间发展区,各个片区基于自身的差异性与特色,采取不同的乡村服务设施配置、公共交通配置、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生态保护、农业发展模式。
构建核心圈层,发挥引领作用。发挥核心圈层对河东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引领作用。将九曲街道、河东工业园区、太平街道、凤凰岭街道、相公街道作为中心城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打造新型城镇体系的“核心圈层”,承担高端生产性服务功能、核心商贸服务功能和技术密集型本土企业培育功能。
(二)做大做强核心圈层
紧密结合临沂城市建设“北上东进”的发展战略,优化提升“五区托一城”发展格局,推动形成“组团式、网络化、生态型”紧凑高效的城区功能布局。
九曲街道。运用“城市更新”理念,进一步明确“现代高端休闲居住区、公共服务中心区”的功能定位,加大拆迁改造、综合整治力度,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提高城市空间利用价值。加快滨河区域的开发建设,打造一批标识性重点区域。
河东工业园区。重点发展通勤航空、快递物流、飞行培训、飞机维修、大飞机改装等高端航空产业。
凤凰岭街道。突出发展城市经济、临空经济,全面融入中心城区,打造商贸带动型城镇。
相公街道。不断壮大工业经济,配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工业主导、商贸带动型城镇。
太平街道。着力发展都市农业体验区,将街道驻地建成以生态农业、休闲居住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贸服务功能的新型城区。
(三)引导小城镇健康发展
实施“强镇富民”工程,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加快培植特色产业,建设一批工业主导型、商贸带动型、现代农业型、生态旅游型小城镇。
大力提升重点镇的综合竞争力。将国家重点镇、省级示范镇郑旺镇和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汤头街道打造为区域副中心,进一步扩大城镇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活力。郑旺镇以打造临港产业发展轴上的“滨水生态卫星城”为目标,按照“规划引领、产业强镇、生态立镇”的发展要求,突出城建、项目、园区、民生等工作重点,加快建成居住中心、产业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和社会服务中心,建设现代化生态小城镇。汤头街道围绕发展健康养老、主题游乐、旅游会展、文化创意、体育休闲等温泉综合性服务产业,打造城市休闲目的地和健康养生产业区。
整合发展中心城镇。整体提升中心城镇的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中心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规划八湖镇、汤河镇为中心城镇。按照农高区整体布局规划,八湖镇依托万亩荷塘和有机果蔬种植,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采摘、脱水蔬菜加工,打造工业主导型城镇;汤河镇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种植和高产、高效、优质品种,加强沭河、汤河沿岸的绿带和景观打造,配套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型城镇。
专栏 “十三五”各镇街(园区)发展规划 |
||||||||||||||||||||||||||||||||||||||||||||
表4-1 “十三五”时期镇街(园区)产业定位及重点任务
|
(四)强化美丽乡村建设
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促进乡村集约发展。立足合村并居后的村庄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设“多村迁建、集中居住型”、“多村分置、一体管理型”、“单体完善、长期保留型”等不同类型的农村新型社区。以经济强村、交通枢纽村等为中心村,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培植发展生态高效的特色优势产业,吸引和辐射带动周边村一体发展、渐进融合,逐步形成配套完善、生态宜居的农村新型社区。对文化底蕴厚重、民俗风情浓郁、乡村风光秀美的历史文化村、红色文化村、生态优美村,要遵循“不拆房、不迁村、保护性利用”的指导方针,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特色风貌、长期保留、单体完善”的农村新型社区。结合“幸福家园”五年建设计划推进工作,力争到2020年末,建成3000人以上、具备城镇功能的农村新型社区50个。
传承乡村文脉,建设风情乡村。进一步加强区域乡村规划体系建设和乡村风貌保护,着力突出地域特色,融入文化元素,建设民俗浓郁、环境整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沂蒙风情乡村。因地制宜确定特色风格,实施村镇改貌工程。对生态优美村、民俗风情村、历史文化名村的建筑风貌进行保护性整修,带动和实施大片区村庄改貌,整片区打造沂蒙风情乡村新亮点。开展“沂蒙传统村落”普查、认定和命名工作,对具备条件的要积极向上推荐,争取认定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大力实施“乡村记忆”工程,更好的建设、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文化乡镇、村落、民居和乡村博物馆。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整洁乡村。坚持农村生态文明,环境整治先行,深入实施“双五双连”工程,夯实生态文明乡村基础。对长期保留村,按照单体完善型社区的建设要求,实施“五化提升”工程;对集中居住型社区,实施气上楼、水治污、暖入户、饮水达标、垃圾处理物业化“五项配套”工程。到2020年末,全区村庄“五化”基本达标率达到100%,高标准达标率达到75%;全区建成“五项配套”的集中居住型农村新社区20个。实施“美丽村庄连片”工程、“优美线路连线”工程,将美丽乡村建设和路域环境整治有机结合,以全域视野建设美丽休闲乡村示范片区,全面推进硬化路、电、有线电视、宽带、自来水、燃气、排水排污管道“七个村村通”,通过连线扩面,实现规模化连片整治。到2020年末,至少建成3到5片规划科学、设施完善的都市型、城郊型美丽乡村示范片区。
二、稳步推进人口市民化
推进符合条件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落实无户口人员落户政策,创立户籍奖励挂钩机制。以居住证作为享受城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主要凭证,劳动就业、子女入学、住房保障、保险政策等与户口脱钩,仅仅保留户籍管理“证明公民身份”功能。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接受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普惠性学前教育。建立全区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并轨工作,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参加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当地医疗救助等制度。
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服务管理。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推行社会化服务管理模式,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参与城镇发展建设,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依法享有民主权利。
三、健全住房保障供应制度
坚持分类指导、示范带动、梯次推进、共同发展的思路,推动全区住房保障工作健康发展,切实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
健全保障性住房制度。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建立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三房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在解决无房大学毕业生和其他引进人才住房问题基础上,逐步改善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稳定增加商品住房供应,大力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推进住房供应主体多元化,满足市场多样化住房需求。适当放宽保障性住房供应对象认定条件和覆盖范围。扩大公积金覆盖范围,逐步涵盖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群。鼓励金融机构为新建农业转移人口集体公寓的企业单位提供低息长期银行贷款或公积金贷款。
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城市棚户区改造力度,到2017年完成棚户区改造14115户,到2020年完成棚户区改造20000户。加大公租房建设力度,鼓励社会单位、投资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持有、运营公共租赁住房。到2017年完成1000套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到2020年力争完成2000套。加快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积极对上争取扩大经济适用房申请覆盖面,争取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申请范围。
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同步,建设文化强区,弘扬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时期沂蒙精神,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巩固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推动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区图书馆、文化中心的公共服务、免费开放能力。提升镇级文化设施水平,健全镇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大力推进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工程,夯实基层文化设施基础。丰富文化演出内容,继续稳步推进送电影到基层、送戏曲下乡文化惠民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充分挖掘、传承和利用东夷文化、凤凰岭文化、红色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编纂河东文化系,推动凤凰岭文化遗址、祝丘城遗址、泉上屯遗址文化公园、传统古镇名村等的规划建设。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领域,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推进文化产业提档升级,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充分挖掘东夷文化、凤凰文化、红色文化、商贸文化等文化资源,发展以媒体传播、印刷出版、书画工艺品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壮大市场主体,培育一批有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印刷出版产业园。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军民融合发展,发挥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纪念馆红色教育资源优势,加强国防教育基地建设。促进五金机械、食品加工等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做好双拥共建工作,促进军政军民团结。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要求,不断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优化均衡城乡供排水、热力、燃气、环卫等市政设施配置,进一步提升全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一、完善综合交通网络
加快快速通道建设。优化升级区域快速交通,打造快速路网。完善区域交通干线建设,进一步加密、升级河东区与周边地区联系的国道、省道等干线交通网络,重点实施G206改建、S342路面改造、南疏港公路、北疏港公路、中环北线长春路、东线联邦路、东外环北延等工程。建设市中心城区至河东区快速通道,改造提升现有连通道路及跨河交通道路,加强市中心城区各主要功能组团至河东区的交通连接。建设河东城区至各镇街、园区快速通道,以206国道和342省道为主线,依托现有道路,增强城区与各镇街、园区之间的联系。
完善提升城区路网。完善城区内部交通次干道,扩大路网容量,提高通行能力,“十三五”期间全面打通城区“断头路”、“卡脖子路”。到2020年末,城区形成以滨河东路、温泉路、东外环、汤河滨河大道、沭河滨河大道、北京东路、南京东路、人民大街、凤凰大街等主干道构成的快速交通骨架,以陶然路、孝友路、李公街、正阳路等路网构成的内部交通次干道,不断丰富交通网络,城区人均道路面积30平方米,路网密度1.47公里/平方公里。
改造提升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县道,大修改造乡道,全面建设村道,实现内联路网、外畅出口、干支结合的农村公路网络布局。镇街、园区之间规划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00公里,镇村和村居之间规划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202公里。
图4-2 河东区“十三五”道路交通规划
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与城镇新型社区建设规划相对接,满足其对公共交通的需求。加快完善城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合理布局公交停靠站点,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设置,提高镇街、社区居民出行的便捷性。促进公共交通与铁路、航空等客运方式的有效衔接,适时开通机场快线班车,满足人员出行需求。
二、均衡市政设施配置
切实保障饮水安全。启动实施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工程,积极探索公司化管理模式,合理布局区域供水设施,打破城乡、村庄界限,成片规划实施,完善供水管网,促进集中连片供水。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服务。到2017年,铺设供水管道55公里,切实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全面提升集中供热能力。积极适应城区北扩东进的趋势和需求,实施“温暖河东”工程,以集中供热为主体,积极探索地源热泵等多方式供热,不断提高供热水平。“十三五”期间,敷设供热主管网40公里、支管网16公里,其中新增主管网10公里、支管网6公里。到2020年末,实现集中供热面积约500万平方米。
全面提升燃气供应水平。在全面实现城区管道燃气全覆盖的基础上,初步实现天然气“社区通、村村通”、城乡天然气同网同价。推进车辆“油改气”,发展交通、工业、商业、居民用户,提高燃气利用率。规划新建天然气加气站子站2家,新增天然气管网(中压)100公里,新增用气量4000万立方米。到2020年末,城区气化率达到96%。
优化配置污水处理设施。大力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改造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农村社区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规划新建汤头街道、郑旺镇、八湖镇等镇街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管网20公里,雨水管网107.4公里。力争到2020年末,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以上。
优化配置城乡环卫设施。制定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优化中心城区垃圾中转站布局,加强村镇垃圾中转站建设,改造环卫基础设施,完善“户集、村收、镇区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提升改造垃圾收集站,增加垃圾转运清理设备,提高机械化作业率,提升完善公厕基础设施,合理布置垃圾桶(箱)等环卫设施。到2020年末,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电力、通讯、给排水、供热、燃气等地下管网建设,加快城市各类管网改造,在重点区域逐步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全面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探索和创新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模式。城市新建道路、新区、各类园区和集中连片的旧城改造,逐步推行综合管廊模式建设地下管网。
专栏 “十三五”协调发展重点项目 |
u住房保障:汤头棚户区改造、凤凰社区棚户区改造、河东工业园区棚户区改造、城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等 u文化服务:河东区美术馆、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体育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改造提升,乡村记忆工程,祝丘故城遗址公园、凤凰岭遗址公园、河东区地质遗迹保护、“龙灯扛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场馆建设工程等 u交通网络:G206改建工程、北京东路改造工程、陶然路沂河大桥、南京路沂河大桥、郑太路沂河大桥、西安路沂河大桥、陶然东路高架桥、沭河滨河大道、汤河滨河大道、人民大街东延、金雀山东路东延、南疏港大道(凤凰大道)、北疏港大道、南京东路东延、西安路东延、长春路、杭州路、澳门路、联邦路,河东公交换乘中心等 u市政设施:葛沟水厂、沭河水厂,城乡电网升级改造、滨河220kV变电站110kV配出工程、八湖110kV变电站建设项目、于埠110kV输变电工程,河东区城区集中供热工程,河东区天然气管道及加气站建设,河东区第二消防站,汤头污水处理厂、郑旺镇污水处理厂、八湖镇污水处理厂,汤泉垃圾处理厂,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等 |
坚持生态立区、绿色惠民,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提高能源、土地、水资源等利用效率,构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把河东建设成为碧水蓝天、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努力打造“生态新城宜居河东”品牌。
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明确河东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四类主体功能区的面积、边界范围以及功能定位,并根据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开发与保护的政策和绩效评价,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
专栏 “十三五”河东区国土空间开发规划 |
||||||||||||||||||||
图5-1 “十三五”河东区主体功能区划分 |
||||||||||||||||||||
表5-1 河东区国土空间分级管制要点一览表
|
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全面划定土地生态红线、水生态红线、林生态红线、大气生态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等五条红线,建立生态红线数据库,并与各镇街(园区)进行对接,让红线落地。规划建立生态红线管控台账管理系统,确保基本生态功能供给。
加强国土空间开发管控。严格控制生态“底线”的保障条件,防止生态环境恶化,保护区域生态结构,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加强空间分级、分类开发管制,针对发展差异,通过制定标准、政策倾斜、基础设施引导等措施,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实现区域全面发展。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深化工业节能。加强结构节能,认真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大力发展低能耗节约型产业。加强技术节能,推广低碳技术、节能关键技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高耗低效设备,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节能管理水平,完善能耗统计体系,广泛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引入市场机制,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提高农村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家电普及率,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建筑节能,重点抓好新建建筑节能设计和施工,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善建筑节能闭合管理模式和协作联动机制,加强对节能施工关键环节监管,提高节能标准执行率和工程质量。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提高农用地质量,稳定耕地面积。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不断提高基本农田质量,继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努力提升基本农田和中低产田的生产能力。加大农业用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力度,千方百计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动态平衡。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按照工业项目投资强度与用地规划控制指标,严格核实用地规模,提高工业项目用地投入产出率。科学规划工业区土地使用方向,引导工业企业项目向工业区集中。坚持以项目定用地,加强项目跟踪管理,防止出现土地闲置。对城区和各类开发区闲置土地,以用为先、分类处置,通过有偿收回、以收促建、协商共建、项目嫁接等方式盘活土地。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用地标准管理,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农业节水,以葛沟灌区、石拉渊灌区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为重点,完善农田灌排体系,推广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加强标准化渠道建设,搞好渠道防渗,推广管道输水灌溉,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强化工业节水,大力推广工业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节水效率,逐步推进节水型工业示范园区和节水技术改造示范工程建设,带动全行业节水。推进生活节水,全面推广节水器具,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物禁止使用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继续推进城镇供水管网改造、管理和维护,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实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控制用水总量,合理调整城市用水价格,试行阶梯式水价,完善监督管理体制。
保护与修复土地生态。严格“禁止开发区”管理,禁止在生态功能区开展一切与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将基本农田保护与生态功能区建设结合起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管理水平。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建立污染土壤风险评估和环境现场评估制度,开展土壤污染全方位评价,实行土壤分区控制、利用和保护。
修复与建设水生态。加快生态湿地建设,打造一批特色生态水景观。以建设大沂河、大沭河湿地保护区为重点目标,加快推进李公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汤河人工湿地工程及茅茨沟多级生态塘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工程。规划建设沂河河湾水源工程、茶山橡胶坝等项目,通过沿沂河、沭河、汤河等主干河流梯次建设闸坝,打造湿地公园,最大限度地保障河道生态用水要求,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保护湿地重要资源。
建设林生态。坚持产业兴林,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形成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局面,走出一条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新型林业产业化之路。加强沿路、沿河和城郊森林系统以及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建设。深化林业改革,完善各项配套改革措施,引导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
强化大气污染治理。进一步加强工业废气污染治理。冶金、水泥、建陶等重点行业企业,全面配套建设烟气脱硫、脱硝、除尘设施。规模以上排放工业废气的企业全部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关停并转超标排放无法治理达标的企业。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加大高排放、“黄标车”和低速载货车的淘汰力度,推广燃气大公交和纯电动公交车,倡导市民绿色出行。全面推行机动车尾气定点检测委托制度,依法强制报废尾气排放不达标且无法修复的机动车。加强城市建筑扬尘、道路扬尘防治,实施围墙遮挡、密封运输、车轮冲洗、湿式清扫等措施,减轻城市建设管理扬尘污染。构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动机制,强化环境应急保障,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建立和形成环境质量监控、污染源监控的预警、应急联动机制。
加强水污染防治。构建水污染防治体系,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实施企业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严格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治污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城区废污水收集和处理,新建道路配套建设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两套管道系统,镇街(园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采取能源、生态、生化等方式,对农村畜禽规模养殖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控制污染。重点推进汤河全流域综合生态治理、沭河生态治理、河东区域沂沭河联网生态治理。
综合治理固体废物污染。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区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构建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推广使用固废综合利用技术,不断提高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加强对涉危企业的监督管理,完善危险废物收集、转移、处置制度。到2020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均达100%。
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同步配套建设粪污无害化综合处理设施,防止地下水污染。加快农村改水改厕进程,防止生活污水和垃圾直接排入河道和沟渠。探索防治农药、化肥、农膜污染的有效方式,促进农用化学品的合理使用。加强农药和化肥使用的环境安全监督管理,在重点区域组织农药残留指标和化肥流失状况的监测和控制。“十三五”期末,全区9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生态文明乡村标准。
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探索以水权管理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初始水权分配制度与水权交易市场制度,确定各用水单位用水指标,建设水权交易市场制度,制定出台关于水权的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实施意见,出让水资源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培育和规划水交易市场。着力推进建立分类水价制度,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企业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
启动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准确核定每个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科学合理分配总量指标。依托现有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成立排污权储备与交易中心,承担排污权交易的信息提供、交易服务、业务技术指导等工作。推动排污权交易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探索建立节能量交易制度。在《山东省节能量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指导下,探索节能量交易管理办法。搞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核算、评估,探索交易方式。
积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严格落实上级有关部署要求,积极推动全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专业化、产业化,创新污染治理模式,提高污染治理水平,促进企业稳定达标,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专栏 “十三五”绿色发展重点项目 |
u生态环护:李公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三期及提升改造工程、汤河国家级湿地公园、祝丘河人工湿地、九曲李公河湿地公园、沂河河湾水源工程、茶山橡胶坝、石拉渊橡胶坝等 u资源节约:刘店子片小农水建设和八湖片(八湖、五湖)小农水工程、河东区葛沟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汤头办事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八湖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河东区秸秆切碎还田项目、临沂森诺特再生塑料年产10吨再生塑料纤维项目、临沂清宇环境有限公司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等 u重点集聚区:河东环保产业示范园 |
进一步解放思想,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创造便利化、法治化的开放环境,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进改革、促进发展。
结合临沂市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目标,紧紧抓住临沂机场扩建和国际航空口岸、货机航线开通的机遇,将临沂机场发展为集空铁路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构建便捷畅通开放通道。
加强机场口岸开放。全力推进航空物流区和国际航空快件监管中心建设,完成临沂机场改扩建工程,开行货运包机航线,增开国际和地区航线,建设国家一类航空口岸。积极争取设立空港保税区,加快融入“一带一路”、中韩自贸区发展战略。
畅通陆路国际贸易通道。依托临沂北站,积极拓展临新欧、临满欧等快速货运通道运载能力,对接西部沿边口岸开放城市,继续开通更多快速货运通道,畅通陆路国际贸易通道,建设公铁联运物流园区,继续开通一批新的货运班列,尽快形成连接“一带一路”的铁路物流网络。
形成多式联运中心。合理规划选址,形成陆路、高铁、港口、铁路等交通方式为一体的多式联运中心,打造便捷高效的区域综合物流枢纽。着力发展临港物流,完善通港基础设施,大力引进仓储物流项目,培育临港物流新业态。
积极培育外贸主体,深入优化外贸结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贸出口骨干企业,引导推动企业从代理转向自营、内贸转向内外贸并举,逐步做大做强。扶持广大外贸出口中小企业,发挥其体制、机制优势,形成良好的外贸出口企业队伍结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在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的基础上,大力扶持“三自三高”产品出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优化市场结构,在巩固日韩、欧洲、北美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开拓成长性好、潜力大的新兴市场,特别是东盟市场、拉非市场及金砖国家市场等。优化贸易方式,做强一般贸易、提升加工贸易、发展境外加工贸易等。鼓励进口资源性物资、先进技术装备来提升我区产业层次。
推进出口名牌行动,积极实施国际认证。提升出口商品质量、档次和创新要素比重,扩大机电、脱水蔬菜、电池出口,加快自主出口品牌和境外自主营销网络建设。全力实现品牌兴贸,积极引导企业创建省、市出口名牌,争取更多企业被列入省、市出口名牌行列。鼓励企业赴境外注册商标,加强品牌战略的推进和品牌建设,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管理及产品等各类认证,建设国际化认证体系,提供认证信息服务,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深化招商导向,提升招商质量。坚持“招大引强选优”方针,引进高质量的外资项目。发挥我区产业优势,积极推进产业招商,努力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跨国公司的投资,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优势产业的国际化水平,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实力。加快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工作,引导和鼓励外资投向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并形成一定规模的集聚效应,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支撑。“十三五”期间,引进招商引资项目300个以上,实际到位区外资金500亿元以上。
加大引才引技,提升产业层次。坚持人才强区,把招才引智作为实现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重点引进国家“万人计划”、“泰山学者”或相当层次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通过项目引进带动人才引进,重点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高层次人才密集地区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充分发挥“五区”产业功能区作用,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参与全区重点产业发展项目,构建“人才+产业”发展模式,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发展平台。到2017年末,实现引进国家“万人计划”、“泰山学者”或相当层次的领军人才10名,引进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的创新创业人才50名,引进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500名。到2020年末,力争实现引进国家“万人计划”、“泰山学者”或相当层次的领军人才20名,引进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的创新创业人才100名,引进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1000名,先进适用技术引进实现新突破。
鼓励境外加工贸易,推动产业链外延。大力推动境外加工贸易的发展,以我区优势产业为重点,促进五金、纺织等行业生产能力转移,加快产业链向境外延伸,探索建立境外工业园区和相对集中的加工区域,建立境外生产加工基地,促进产品原产地多元化。
跟进境外资源市场,拓展开发领域。根据国家鼓励境外投资的国别地区政策,优先选择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有优惠政策和双边关系友好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开发利用境外资源,重点选择资源丰富的俄罗斯、澳洲、北欧、非洲和拉美等国家和地区,争取在矿产资源、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有所突破。
抓住有利发展时机,推动企业赴境外投资合作。加强对国内外的产业研究、分析,正确定位区内企业在国际、国内产业的地位,帮助企业增强“走出去”的意识;收集整理境外投资方面的信息,创造条件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咨询、办理审批手续服务。组织有实力的企业参加各类经济合作洽谈会,为企业创造经济合作机会,推动企业赴境外投资合作,提升企业境外投资层次和企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五金展、海棠节、草莓节、航空嘉年华等会展、节庆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宽与国内外客商的交流合作渠道。到2020年末,全区对外投资总额突破5000万美元。
继续以体系化理念推动民生发展,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省定贫困村为脱贫攻坚重点,兼顾非重点贫困村集中攻坚,确保与全市、全省同步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到2017年实现基本脱贫,到2018年实现全面脱贫,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超过GDP增幅、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加强向贫困户的“输血”力量。继续深入开展全区机关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活动,确保全区所有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实现机关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发挥“第一书记”带动扶贫作用,以“第一书记”为主体组建驻村工作队(组),深入贫困村开展定点帮扶,确保行业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落实到村。发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采取“企业+基地+贫困户”、“农民合作组织+贫困户”等形式,着力解决零散贫困户自身解决不了的发展难题。致富能人引领助脱贫,发挥致富能人在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
提高贫困户的“造血”能力。持续培育产业扶贫项目,扶持贫困户大力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可持续的蔬菜、食用菌、果品等特色种植业和牛、羊等草食畜牧养殖业;推进发展粮油、畜禽、蔬菜、果品等精深加工产业,增强贫困户的致富能力;健全乡村商品服务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实现贫困村商业网点线上线下全覆盖;扶持有条件的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集中培育农家乐、采摘园、家庭农场等旅游实体。持续提升贫困户的致富能力,为贫困户提供职业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实现培训转移一人、脱贫致富一家,切实帮助贫困户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持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保障机制;扎实推进金融扶贫工作,解决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实现政府、银行、企业、贫困户“四方共赢”。
提升贫困镇村基础条件。优先调整项目布局和资金投向,在专项规划制订、项目立项、资金争取等方面向贫困镇村倾斜,加大支持力度,合力改善贫困镇村的发展环境,推动贫困区域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实现通硬化路、通电、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通宽带、通燃气、通排水排污管道等“七通”和有致富项目、有教育保障、有社会保障、有办公安居房、有旱涝保收田、有卫生室服务、有卫生保洁制度、有文化健身场所、有良好生态环境、有就业保障等“十有”。
健全兜底扶贫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形成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同步提高、“两线合一”工作机制,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实行政策性兜底脱贫,兜住民生底线。对困境儿童、高龄和失能老人、重度和贫困残疾人等特困群体,健全福利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继续推动城市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等底线民生保障水平的提升,确保实现“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同步加大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到村到户精准扶贫,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实施教育优先发展再提升工程,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强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设教育强区。
全面巩固义务教育。以改善农村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为重点,继续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提高办学质量,逐步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到2020年末,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5处,市级规范化学校11处,确保全区小学阶段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99%,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8%,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师资队伍、教育质量达到较高水平的均衡。
普及提升高中教育。通过规范化建设、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等手段,提高普通高中学校管理水平、教师素质、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和教育质量。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到2020年末,基本实现普及高中教育,高中阶段升学率达90%以上。
普惠发展学前教育。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立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资源充足、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基本覆盖。到2020年末,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5%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分别占到总数的90%以上,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条件标准幼儿园占总数的85%以上。
积极发展职业教育。规划建设现代职业教育集聚区,鼓励支持各类职业院校搬迁集聚,积极吸引国内职教机构入驻办学,逐步新建10家职业学院(校)。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市级、区级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支持重点职业院校联合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到2020年,力争培养专业人才能力达1万人。
实施就业创业工程,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思路,以全民创业为引领,健全政策扶持,鼓励创业带动,加强培训提升,稳步提高就业人数和质量。
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建成启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完善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规范提升区进城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强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外来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和就业综合服务。全面推进镇街(园区)、村居(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打造“半小时公共就业服务圈”和“数字就业社区”,形成区、镇(街)、村(社区)“三位一体”、“三级联动”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实施“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三年规划”,依托全区定点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和转岗培训以及创业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切实提高职业培训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统筹重点群体就业。实施“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工程”,引导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发挥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带动示范作用,鼓励大学生入园创业,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规范毕业生就业见习。统筹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困难群体、退役军人和被征地农民就业。到2020年末,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000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31000人。
持续推动全民创业。实施全民创业工程,组织全民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着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健全创业政策、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大体系,组建创业指导专家库或志愿团、创业项目资源库和开辟创业孵化基地。“十三五”期间,新增省、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区各1处,创业带动就业5000人。
完善就业创业体制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健全就业创业政策落实情况跟踪问效机制。完善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用足用好就业创业扶持资金。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求职信息库和岗位需求信息库。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健全就业援助机制,强化创业指导服务。全面落实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构建失业动态监测、预测预警、预防调控“三位一体”的失业预防机制,及时研究制定失业应急预案,维护就业形势稳定。
实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目标,优化医疗健康服务,促进健康行为,营造健康环境,构建满足居民多元健康需求的健康服务体系,着力建设“健康河东”。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各类医院建设,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大病不出区”的目标。加快镇街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每个镇办好1所标准化建设的卫生院,确保城区有一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村卫生室服务功能,加强对现有村卫生室的管理,实现“小病不出镇村”的目标。到2020年末,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达到标准化水平。
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构建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疫情监测网络,提高疾控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控制重大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加强系统管理和健康促进,有效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高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率,加强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监护,减少重病、大病的发生。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施以取消药品加成、药品零差率销售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优化结构布局,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招聘力度,通过外出进修、培训、对口支援、继续医学教育等形式培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采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方式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完成在岗乡村医生培训任务。
促进健康饮食安全化。完善农产品源头的安全监管,加强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安全监管,推进蔬菜、水果、肉蛋奶、饮品、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检测,倡导食用绿色食品。加强全区餐饮业食品卫生等级管理,提高卫生优良率。
深入开展健康文体活动。开展全民健身,每个社区、行政村建设一处群众健身场所,在公共休闲和锻炼场所设置体育运动量的标识,组织好全民健身系列活动。
实施社会保障工程,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救助福利体系,形成覆盖全民、整合城乡、均衡协调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巩固深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整合成果,实现城乡养老、医疗全覆盖。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适时制定更加科学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积极做好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与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衔接。全面推行付费总额控制,健全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实现按额度补偿制度平稳运行。完善社会保险补贴办法,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完善预算执行约束机制。
扩大参保覆盖范围。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大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将符合条件的各类群体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私营个体及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引导和鼓励各类人员及早参保、长期参保和连续参保。提高农民工参保率,重点抓好建筑施工企业等高风险行业特别是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
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发展,规范提高优抚待遇标准。根据国家、省、市出台的社会救助相关政策、意见,制定具体的救助措施,确保社会救助的全面有效。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构建综合性社会救助平台,健全社会救助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社会救助资金长效保障机制。
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积极创造条件,持续较快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十三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地方生产总值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建立公平收入分配制度格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并重,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为重点,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完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结构和增长机制,加大向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倾斜力度。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强企业工资分配监管和指导,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劳动者以资本、技术、专利和管理等参与分配的机制,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政性收入。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建立健全农业补贴稳定增长机制,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确保农民分享流转收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扩展中获得更多收益。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深化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落实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优惠政策体系,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实施“两孩”政策,简化办事程序,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加强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建立完善流动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的区域合作机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构建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养老服务工程,统筹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区、镇、村三级养老服务机构网络化建设。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重点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大力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建设。加快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构建以信息化为手段、以服务实体为支撑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打造2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发挥温泉、生态等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高端养老服务产业。
推动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相结合。推动中医药与养老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优势。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鼓励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推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等之间的转诊与合作。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
促进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城乡、区域妇女、儿童及残疾人事业协调发展。发挥福彩公益金引导作用,支持集体、社团、外资、个人等共同兴办社会福利机构,建立健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通过保障妇女经济发展、参与决策和管理、教育、法律、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权益,促进妇女全面发展。通过维护儿童健康、教育、福利及法律等权益,促进儿童优先发展。通过保障残疾人社会保障、健康、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等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专栏 “十三五”城乡公共服务体系重点项目 |
u教育事业:临沂市体育运动学校新校区、河东实验学校(教育学区)、临沂二十四中学南校区、临沂二十四中学东校区、汤河中学、相公中学、郑旺中学、太平中学、凤凰岭中学、葛沟中学、八湖中学、临沂奥德实验小学、临沂第九实验小学、汤头街道中心小学、八湖镇中心小学、郑旺镇中心小学、相公街道中心小学等 u就业创业:民生创业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 u医疗卫生:凤凰岭卫生院、郑旺医院卫生综合服务楼建设等 u新型养老:凤凰岭街道敬老院建设、八湖敬老院改造提升、河东区爱心养护院、郑旺镇老年公寓建设、凤凰新城养老公寓、河东如家老年公寓、福寿缘养老养生公寓、临沂同仁老年托养中心(二期)、日本中医药大学养老项目等 |
积极组织实施本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引导各类社会资源,合理调控配置公共资源,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委研究经济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重大政策、定期分析经济形势、推动任务落实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健全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和决策目标、责任分工、监督检查的工作落实机制,确保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健全完善“三严三实”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持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推进“法治河东”建设。坚持法治思维、法治理念,运用法治方式处理问题。加强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和社会规范建设,保障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严格公正实施法律,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深入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增强司法公信力。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健全普法和依法治理体系,进一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深化“平安河东”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激发社会活力。健全利益表达、协调、保护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严密防范、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严格依法治理,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水平,强化问责机制,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保障体系,提升综合应急处置能力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加强规划衔接。各镇街(园区)、部门要认真贯彻本规划的战略意图和主要任务,在制定专项规划、计划、政策时加强衔接,完善规划衔接机制。逐步推进“多规融合”,确保各级各类规划与规划纲要在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
推动目标任务落实。对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进行分解,明确牵头部门和工作责任,作为对各镇街(园区)、部门落实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各镇街(园区)、部门要深化细化落实计划,提高规划执行力,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加强重大项目谋划与实施。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作用,把加快投资增长和优化投资结构作为实现新跨越目标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持续开展“重大(重点)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围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要领域,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高起点、高水平谋划一批事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切实增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开拓投资增长的新领域,建立重大项目库动态更新机制。完善投融资平台,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确保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投资目标。
健全监测评估制度。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科学评估和跟踪分析,全面推进规划年度监测和中期评估工作。创新评估方式,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绩效考评制度,按照预期性、约束性指标的不同要求,对规划目标、重点任务、建设项目等实行分类评价考核,提高规划实施的约束性。坚持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加强宣传力度,增加规划透明度和民主参与度。经评估或其他原因需要对本规划进行修订时,需报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扩大公众参与监督。进一步整合政府部门信息资源,着力推进规划实施的信息公开,广泛征求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健全政府与企业、市民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群众社团作用,提高规划实施的民主化和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