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edongquhd0207/2025-0000046 | 公开目录: | 部门文件 |
成文日期: | 2024-01-24 | 发布日期: | 2024-01-24 |
发布机构: | 河东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 效力状态: | 生效中 |
文号: | 临东审服发〔2024〕2号 |
根据中共河东区委《关于选派第六批驻村第一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意见》通知要求和有关会议精神,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派驻汤河镇前张庄村第一书记入村以来,认真开展入户调查工作,重点走访了老党员和群众代表,听取群众心声、了解村情民意,并与村级、街道、派出单位讨论后,制定了两年任职规划和2024年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任职村概况
(一)基本情况
河东区汤河镇海棠社区前张庄村位于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驻地南2.5公里,全村576户,人口2610人,党支部成员3人,村委3人,党员47名,平均党员年龄56岁。全村占地面积2646亩,其中耕地面积1400亩,花卉种植800亩,村中有小企业6家,海棠、苗木、种植和杞柳是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村集体收入主要是承包项目收入。近年来投资建设了高标准温室大棚7000余平方米和海棠博览馆成为苗木培育区、物流交易区、生态观光区为一体的多功能区。村支部领办合作社一个,享受帮扶政策18户,共36人,低保户11户,共15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现役军人12人、退役军人共78人、建档立卡户5户、困难户26户,村共青团、妇联、民兵、调解等组织健全。
(二)主要特点及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前张庄村坐落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镇驻地南越约2.5公里,西距市政府25分钟车程,东距临沂高速路口19公里,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发展前景广阔。前张庄村是临沂市花沂州海棠的集中种植村,该村以海棠苗木、花卉为主导产业,年出口沂州海棠花卉2000万余株,37个品种,畅销全国26个省、市、区,远销韩国、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
3、村情民情稳定。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56岁,工作经验丰富,团结上进,凝聚力较强,在班子和群众中威信较高。村支部书记工作扎实,业务能力全面。该村民风淳朴,村里没有较明显的矛盾,村里没有信访户,村情整体比较稳定,党群干群关系融洽。
(三)主要收入
1、前张庄村种植海棠花卉历史悠久,全村共有一半以上住户种植海棠花卉,年销售海棠花6000万余元。
2、2023年村集体收入10万元,主要是村集体房屋出租和土地流转费。支出方面主要是村内电费、办公费用、村里聘用人员的工资以及环境卫生整治费用。
3、为增加集体收入,配合镇党委政府招引鑫尚农业发展公司,在我村海棠园东大棚培育,繁植日本高山杜娟花,同时为集体年增收10万元。
二、存在突出问题
经了解,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村党建工作薄弱。从党员队伍年龄结构看,党支部党员平均年龄56岁,因文化水低,在学习上受限制。近三年也未能发展预备党员。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高龄党员年老体弱,心有余而力不足,带领群众致富的实际能力减弱。中青年党员人数少,村两委和村民文化程度不高,思想比较落后,大部分村民存在得过且过思想,村两委想做事,但办法不多,缺乏整体规划和远景目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缺少突破。
(二)基础设施有待提升。村内文化建设场所不足,制约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前期村里在村内汪塘边整出一块约1300平方的地,准备新建文化广场,因不是建设用地指标,迟迟未能建成。
(三)缺乏致富带头人引领。群众眼界相对不够开阔、缺乏创业资金扶持,多数村民小农意识浓厚,满足自给自足,安于现状。
三、两年任职规划
针对前张庄村现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关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借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实现组织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按照“半年有起色,一年见成效、两年上台阶”的目标,将前张庄村建成充满发展活力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村。
(一)坚持党建引领,打造组织振兴示范点
以党建为统领,通过党建阵地提升、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创新活动形式等,加强村两委队伍建设。
1.强化党员教育管理。认真组织党员参加会议、培训学习等活动,严格会议签到、请销假制度,按照程序积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发展党员1-2名,积极培养后备干部和致富能手。
2.健全完善各项制度。以推进过硬支部建设为抓手,指导村党组织全面实施“主题党日”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督促落实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制度;以推进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切实抓好“四议两公开”、村务财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健全完善以村党组织领导为核心、充满活力的村级治理机制。
3.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公益活动,提高党组织的向心力。以村党支部为依托,不定期开展送温暖、送清凉等活动,切实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向心力。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高度重视“第一书记”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考核,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全力支持帮助第一书记任职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参与开展文化惠民系列活动。
(二)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产业振兴示范点
在海棠产业基础上,跟进做好应急产业园建设服务工作,积极为村民就业、增收提供有力支持。
1.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是摸清村级“三资”情况。协助村“两委”,重点摸清村级现已承包出去的河滩地、林地、汪塘、机动地等村集体所有的资产,理顺村级承包关系;二是拓宽村里集体增收渠道。以村集体为单位,通过开展海棠育苗销售、电商服务、社区服务等方式,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多样化,促进村级产业升级,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抗风险能力,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三是亲子研学游精品工程项目。充分挖掘村内的海棠、花卉元素以及周边的海棠博览园打造精品研学游线路,让广大中小学生在寓教于乐中体会乡愁,感知农事,同时增加村集体收入。
2.千方百计促进村民增收。一方面,做好劳务输送工作。积极为村民到产业园就业提供帮助,实现企业、群众就业信息互通,既帮助企业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又促进群众就业。另一方面,广辟群众致富门路。鼓励在家的村民立足家庭实际,投身来料加工、工艺品编织、电商经营等行业;邀请专家为村民开展培训,传授专业技术和创业技能,提高广大村民的致富能力和本领。
3.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巩固扶贫成果,防止再次返贫。
(三)发挥乡贤优势,打造人才振兴示范点
坚持“稳就业、强基础、富家乡”的原则,深入挖掘乡贤资源,大力弘扬乡贤文化。依托党代表工作室,成立乡村振兴服务团,将一心助力家乡发展的乡贤纳入进来,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围绕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激励乡贤投资兴业、返乡创业、自主择业,吸引更多的项目、资金、人才、技术回乡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四)开展文化下乡,打造文化惠民系列活动
邀请市区两级有关部门和培训机构来村文艺演出、播放电影、与区文旅局联合举办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群众的道德、文化修养,教育引导群众自觉践行文明新风。
(五)利用特色资源,打造文化振兴示范点
高度重视文化振兴的力量,深入挖掘该村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提升村庄的气质,并在此基础上对村史馆的内容进行丰富完善,着力打造海棠文化知名品牌。结合全区“强企结对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借助帮扶企业的优势和力量,通过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帮助全村打响特色海棠园林品牌,以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
如您对该政策有疑问,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咨询了解。
线上咨询:
点击“我要问”,登录山东省统一用户通行证,进入留言界面,选择相关部门后,然后开始填写咨询问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