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东区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智能问答 简体 | 繁体
索 引 号: hedongquhd0101/2021-0000279 公开目录: 历年报告
成文日期: 1995-04-17 发布日期: 1995-04-17
发布机构: 河东区政府办公室
颜廷瑞同志在临沂市河东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1995-04-17 点击次数:
【文字大小:

政府工作报告

在临沂市河东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1995年4月14日)

区长颜廷瑞

各位代表:

河东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区政府领导班子。这是各位代表和全区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新当选的区政府领导成员,向各位代表和大会主席团以及为本次大会辛勤服务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关于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

河东区共辖12个乡镇,475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总面积730.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万亩。近几年来,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在省、地和原临沂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一工作大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团结奋斗,真抓实干,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较强。1994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13.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53.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8亿元,工业总产值46亿元。财政收入3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2元。

二是农业基础比较稳固。粮食生产面积大,产量高,平均播亩单产380公斤,总产3.247亿公斤。畜牧业发展迅速,1994年,畜牧业产值达2.9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农副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全区现有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560家,初步形成了食品、肉类、蔬菜、果品、白柳条等几大类生产加工经营体系。通过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黄淮海平原开发,全区粮田灌溉面积达70%以上,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三是乡镇企业形成规模优势。全区共有乡镇企业24932处,从业人员151236人。其中,乡镇办109处,村办661处,联户办2991处,个体办21171处,形成了建材、食品、五金、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几大类生产经营体系。1994年,全区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55家,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33家,3000万元以上的8家。沂滨水泥厂、柠檬酸厂不但进入了全省百强乡镇企业,而且跨入了“全国1000家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行列。

四是第三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1994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03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2.9%。全区共有供销经营网点310个,城乡集贸市场42处,专业批发市场3处。1994年,集贸市场成交额达2.83亿元。金融机构比较健全,保证了经济建设的需要。五是外经外贸开始起步。全区共兴办“三资”企业13家,合同利用外资767.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2.6万美元。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外贸出口已形成一定规模。1994年,全区出口交货额达2.4亿元,出口品种100多个。

六是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94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1.5亿元。平均每百户拥有自行车197辆,黑白电视机81.9台,彩电3.9台,电冰箱1.9台,人均住房面积24.4平方米。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较快的发展。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为全区经济发展与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对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和关心、支持全区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自河东区筹建工作开始以来,在市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紧紧把握撤市设区的历史机遇,牢固树立了“热爱河东、扎根河东、志愿为河东奉献”的思想观念,以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工作热情,顺利地完成了搬迁安摊任务,克服了各方面的暂时困难,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表现了很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政治素质。目前,全区各项工作运转正常,广大干部职工情绪高涨,劲头十足,信心百倍,为振兴河东经济、繁荣河东的各项事业开了个好头。

新区初创,百业待兴;宏伟大业,百事待举。开发河东、建设河东、振兴河东的历史重任已落到了我们的肩上,需要我们去开拓,需要我们去拼搏。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区情,把握区情,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从目前情况看,全区经济实力较强,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次撤市设区又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利条件。概括地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就是机遇。从大的方面讲,国际上有一个和平安定的政治环境,国内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再加上中央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和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确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为我们发展经济指明了方向,这是人人都占有的天时。从我区的实际来讲,新区设立,为全区的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所谓地利,就是优势。从自然条件看,我区土地宽阔,土质肥沃;沂沭河纵贯全区两侧,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农田基本建设具有一定的基础,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从所处的地理位置看,我区紧靠临沂城,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区址位于南北交通大通道的枢纽地位。205、206、327三条国道和羊临、岚济二条省道与区乡公路纵横交叉,四通八达,兖石铁路横穿东西,临沂飞机场正在恢复扩建;东面与石臼、岚山、连云港三个港口靠近。可以说,陆、海、空优势俱全。通信便利,全区各乡镇已全部安装了程控电话,装机总容量7700门,并开办了无线寻呼、移动电话、邮政快件传递等业务,可直通国内、国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所谓人和,就是团结。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人干的。“人心齐,泰山移”。这次撤市设区,省委、省政府和市委、行署对我们非常关心和支持,区和乡镇都有一个事业心强、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和一支“热爱河东、扎根河东、愿为河东奉献”的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的干部队伍,全区58万人民有一种不甘落后、竞相进取、立志振兴河东、改变河东面貌的强烈愿望。可以说,全区上下心和气顺、顺心顺劲,形成了一种发展河东、振兴河东的强大合力。

在分析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要正视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就目前我区的现状来看,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经济总量相对薄弱,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城市建设白手起家,区属工业基本空白,财政状况比较困难,区直机关办公和生活条件较差。这些困难和不利因素对河东区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克服和解决。

二、明确任务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努力开创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撤市设区揭开了河东区发展的第一页。如何构筑新的发展蓝图,创造新的业绩,实现经济腾飞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结合全区的实际,区委提出了“团结奋进,励精图治,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的总体思路。制定了“九五”发展规划,到2000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4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22亿元,农业总产值18亿元;固定资产累计投资47亿元;财政收入超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90元。这一宏伟的目标靠我们去奋斗,靠我们去实现。本届政府决心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动员各行各业同心干,一切围绕经济转,大胆解放思想,实施政策启动、市场牵动、改革推动、科技引动、能人带动战略,努力促进全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今年是全面完成“八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实现“九五”规划打基础的一年。如何做好今年的工作,走好河东区振兴的第一步至关重要。

围绕实现“九五”奋斗目标,1995年全区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城市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社会稳定和队伍建设为保证,稳定提高农业,加速发展工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全面发展第三产业,搞活流通服务,强化科技进步,努力实现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995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15.65亿元,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长10%,第二产业增长20%,第三产业增长25%;工农业总产值69亿元,增长28%;农业总产值9亿元,增长15%;工业总产值60亿元,增长30%;粮食总产3.257亿公斤,增长0.3%;财政收入3564万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5.28亿元,增长20%;消费品零售总额1.73亿元,增长15%;出口商品收购值3.5亿元,增长43%;农民人均纯收入1542元,增长15%;计划生育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之内。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和科技教育及其他各项社会事业都要有较快的发展。为全面完成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必须努力抓好以下工作重点:

(一)切实把农业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推动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经济发展、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基础产业,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必须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认真抓紧抓好。按照中央、省、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全区的实际,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为目的,以稳定政策、科技兴农、加大投入、强化服务为保证,狠抓粮食和畜牧两个重点,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实现农村经济全面振兴。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继续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稳定农林牧渔各业的承包关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在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积极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结构调整总的方向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努力扩大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粮食生产要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优化品种结构,加大小麦、水稻的比重,提高粮食生产质量。以间作套种、立体种植、庭院经济为途径,进一步提高经济作物的复种指数,突出抓好花生、棉花、蔬菜、瓜果、药材、白柳条、桑、食用菌的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以大力发展畜牧业为突破口,促进农、林、牧、副、渔五业的全面发展。继续发展猪、鸡、鸭,大力发展食草节粮型畜禽,加大牛、羊、兔的饲养量。适量发展一批养殖专业村、专业户,尽快形成规模优势,提高规模效益。力争畜牧业产值突破4.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围绕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巩固提高龙头企业,扶持和培育骨干企业,着力兴办创汇型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联农户,工农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农村经济新格局。以科教为先导,加快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稳定农业科技队伍,建立健全农技服务网络,下大力气抓好农业常规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努力在间作套种、模式化栽培、地膜覆盖、精少量播种、科学饲养、青贮氨化饲料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积极搞好农业高新技术特别是良种的引进、试验、培育、示范和推广普及工作,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促进生产发展。继续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和省、市有关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上级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和资金上的支援。切实用好用活农业发展基金和黄淮海平原开发、“三高”农业、龙头项目建设资金,配足配齐配套资金。坚持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搞好黄淮海平原第三期开发任务,加快葛沟灌区基建项目立项工作,搞好以汤河为重点的险工险段治理,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办事,坚决刹住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罚款之风,保护农民的利益,把农民负担严格控制在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以内。

(二)以乡镇企业为重点,加速发展工业生产,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全区的工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整个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心须作为工作的重点,强化措施,加速发展。工业生产发展的思路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加快发展、增加经济总量为原则,调整结构,强化管理,加大投入,加快技术改造,积极稳妥地发展区属企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全面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运行质量,推动全区工业快速发展。积极稳妥地发展区属工业。我区现有区属企业5家,均属“小、微、亏”企业,基础差,是全区经济的薄弱环节。新区建立,给区属工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在具体实施上,要以技术改造为重点,巩固提高现有企业,促其上规模、上水平。立足新区建立的实际,今年选择二至三个关系全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必需的重点项目,集中资金,集中力量,搞好建设,以带动区属工业的迅速发展。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大规模的原则,搞好区属工业发展的近、长期规划,逐步发展一批“大、高、新、外”项目,提高区属工业的规模、效益和整体素质,增加区属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力争到2000年区属工业产值达到20亿元、利税过2亿元。加速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区属企业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全区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下大力气抓出速度,抓出规模,抓出成效来。继续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的原则,强化措施,提高运行质量,促进现有企业最大程度的发挥效益。加快全区21个在建项目的进度,力争早日建成投产见效。制定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鼓励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乡村企业的发展。以33家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乡镇办企业为重点,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倾斜,促进这些企业更快的发展,形成规模优势,增强辐射能力。力争“九五”期间建成5个“兰陵式企业”,20个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12个乡镇的乡镇企业利税超千万元;培育50个经济强村,1000个个体私营大户。在全区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产品档次高、企业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群体。加大投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企业技术素质。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搞好企业的嫁接和改造,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加快产品引进、改造和开发,促进产品结构的优化和设备、技术的更新换代。集中精力,巩固拳头产品,改造传统产品,争创名优产品,发展出口创汇产品。对水泥、柠檬酸、食品等拳头产品,加大技改力度,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扩大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和外向度,提高经济效益。强化企业管理,不断探索现代企业管理的新路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转变经营方式,把经营决策、市场营销、质量监控、成本核算、节能降耗作为中心环节来抓。把产销率、资金周转率、销售利税率作为考核乡镇和企业的重要指标,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现代管理水平。加强对生产和重点项目的调度管理,完善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引进、交流、培养锻炼等方法,努力造就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现代企业干部队伍。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监督检查措施,搞好安全教育,最大限度地消除事故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组建企业集团为重点,以明晰产权关系为突破口,加快企业转制步伐。要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坚持改革、改组、改造相结合,打破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的界限,组建企业集团,不断提高企业的档次和竞争力。积极推进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一厂多制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对小型企业,加快实施公有民营、兼并、拍卖、租赁和风险抵押等改革的步伐,放开所有权,搞活使用权。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按照程序依法破产,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围绕企业改革,配套推动以养老和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同时积极抓好财税、金融、价格等各方面的改革,以保证整个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加快培育市场体系乡,认真做好财税金融工作,推动第三产业健康发展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对繁荣城乡市场,搞活流通,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区城乡市场比较活跃,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给城乡市场贸易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但是,市场发育仍处在起步阶段,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各种基础设施不够配套完善。必须加快制定和实施第三产业发展规划,政策扶持,合理引导,加快建设,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市场建设步伐,搞活流通,繁荣经济。以九曲批发市场为基础,以新区驻地规划建设为依托,以205、206国道和岚济公路沿线为条带,按照功能齐全、手段先进、配套完善的原则,改造旧市场,建设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培育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发展生产要素市场,以优惠条件和政策吸引区内外的资金和人才来此经商贸易。充分发挥国合商业主渠道的作用,加快城镇商业网点的建设。同时,要配套发展饮食服务、交通运输、文化娱乐等服务行业,强化城镇服务功能,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放宽政策,改善外部环境,坚持各种成分一齐上,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放宽放活,先发展后规范。在措施上,做到“三不限,三放宽”,即能发展多少就发展多少,不限比例;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不限速度;能搞多大就搞多大,不限规模。放宽经营主体,允许更多的人在更大的范围内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放宽经营范围,除国家明令禁止的活动外,其他都允许个体私营企业经营;放宽经营方式,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开展多形式经营。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组织引导。城区和乡镇驻地要依据优势,兴办私营经营工业园区,统一规划,统一供电供水,搞好配套服务,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向股份化、外向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加强对各类市场的监督检查和管理,整顿市场秩序和流通秩序。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严厉打击哄抬物价、欺行霸市、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敲诈勒索、偷税抗税漏税等不法经营行为,切实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财税工作,要根据新的财税体制的要求,在巩固和完善分税制的基础上,加大措施,加强税收征管,严格控制支出,确保全年的财政收支平衡。要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集中力量扶持部分重点骨干项目和利税大户,努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大力扶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以商业、饮食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努力培植财源,增加地方收入,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要积极组织地方收入,加强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坚持“收入从严、支出从紧”的原则,严格控制人员经费和社会集团消费,压缩各项非生产性开支。严格依法治税,抓好地方各税的征收,逐步加大对资源税、屠宰税、集贸税等零星税种的征收管理,加大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力度。切实加强税法的宣传贯彻,提高纳税意识,依法打击各种偷税、漏税、抗税、骗税等违法行为。金融工作要全方位开拓融资渠道,大力增加社会储蓄,吸纳更多的社会闲散资金用于生产建设,特别要集中资金保证重点项目建设。农业贷款要优先用于支持“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确保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供应;流动资金贷款要重点用于产品销路好、效益好、出口创汇率高和保证市场供应的企业。根据国家金融改革的要求,加快培育建立地方金融体系,建立和健全各种金融和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努力创造条件,全方位筹措资金。充分发挥各类投资公司的作用,多渠道引资融资,保证经济建设的需要。

(四)以城市规划为龙头,加快城乡建设步伐

新区初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空白,乡镇建设也要根据新的规划,重新进行调整和布局。在城市规划建设上总的指导思想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要求,以城市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加快建设步伐,尽快把河东区建设成为美丽、富饶、现代、文明的新城区。一是搞好区驻地总体规划和建设。初步设想城市建设控制区北至独树头村,南至芝麻墩,东至李公河西支,西至沂河,总控制面积35平方公里。近期规划的重点是,桃园村以南,兖石铁路以北,沭埠岭车站以西,沂河以东区域,规划面积约12平方公里。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尽快完成城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区直机关办公区的选址论证及详细规划设计,搞好沂河老桥修复的测量设计以及自来水厂的筹建工作,争取尽快投入实施。在城区的建设上,按照高起点、现代化的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充分发挥优势,在土地开发、户籍管理、招商引资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国外各行各业来搞开发建设,形成以205、206国道为轴线的商业区和工业区,以沿沂河岸为主的旅游、居住、文化教育、科技区,争取在五年内形成城市功能齐全,分区合理,设施配套完善,集办公、商贸、工业、旅游、居住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增强对全区经济的辐射能力,争取到2000年城市人口达到10万。二是加快城乡道路建设。今年集中精力完成岚济路河东段、程梅路重沟至汤河段、董泗路汤头至刘店子段、206国道汤头段、205国道梅埠段的硬化任务,以及旦赵路九曲段、郑太路太平段的路基修建,确保乡乡通油路目标的实现。同时以205、206和327国道为基本骨架,逐步修建芝麻墩经九曲斜坊至太平,梅埠经黑墩、相公、八湖至汤头,梅埠经重沟、汤河、郑旺至刘店子,后洪瑞至刘店子,柳杭头至小朱团,后道口至白墩等道路,形成区内“五纵七横”的交通网络。供电、通信、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要依据总体规划,及早完善配套。加快村镇建设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村镇建设要体现综合带动和吸纳辐射功能,按照区域经济和新城区卫星城镇的要求,确定小城镇发展的方向,形成城郊结合型、工业主导型、交通枢纽型、市场牵动型、综合开发型等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严格管理办法和措施,搞好公路沿线村庄的规划和建设,进一步改善河东的面貌。加快以乡镇驻地为中心的综合开发和旧集镇旧村庄改造步伐,继续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康屋的试点推广工作。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把资金、人才向骨干企业和小城镇聚集,不断提高小城镇的整体功能,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步伐。

(五)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提高经济素质,增强国民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必须强化措施,以扩大利用外资为重点,以增加出口创汇为主攻方向,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努力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争取年内新上“三资”项目12个,合同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00万美元,自营出口创汇达到500万美元,国外政府贷款项目1~2个,海外办企业1~2个,在“三来一补”、劳务输出等方面,争取有较大突破。要加强对外宣传和联络,努力扩大对外交流,通过各种方式,向国内外介绍河东,宣传河东,提高我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继续拓宽引资渠道,加大招商力度,在努力争取引进外资的同时,下功夫引进国内资金,实现引进外资和利用内资的有机结合。鼓励企业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大胆试行股权对外出让和拍卖,积极利用外资进行嫁接和改造,通过让股权、让利益、让市场等优惠措施,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大财团、大商社来我区进行投资贸易。加强对现有“三资”企业的管理,促其上规模、上水平,推动我区外向型经济向高深层次发展。要树立大经贸、大市场的观念,依靠我区自身优势,加强以创汇农业为主体的出口创汇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自营出口创汇意识,用足用好用活国家关于自营出口和外贸代理制等优惠政策,坚持农、工、商、技贸相结合,全方位开展对外贸易,逐步把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增强自营出口创汇能力。

(六)认真落实三大国策,切实搞好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

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三项基本国策,必须常抓不懈,抓好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要坚持“三为主”,搞好“三结合”,推行“三生”服务。强化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自觉性;加强人口计划管理,切实落实人口目标责任制,继续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并跟踪奖惩;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区、乡、村服务站室的建设,全面推行规范化管理,努力使全区的计划生育工作沿着“三为主”的轨道健康发展,全面完成今年全区计划生育率95%,晚婚率95%,晚育率95%,统计合格率95%,“三为主”合格村达到80%以上的任务。土地管理工作,继续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政策,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有效保护耕地;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规范地产市场,切实管好用好土地,发挥土地资源的最佳效益;加强政府对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实行城市规划区内政府统一征地、有偿使用,集中资金,加快城市建设及开发;建立健全土地登记和管理办法,防止土地资产流失,依法管理使用土地,严格审批手续,防止乱占、滥用耕地。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全民环保意识。认真贯彻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严格执行环保法规,落实目标责任,强化监督管理,重点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制止污染严重项目建设,努力提高环境质量。

(七)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奠基工程,科技教育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科教工作,贯彻落实“科教兴区”战略,真正把经济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认真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放活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创建“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及“科技明星县”。继续抓好“农业技术推广”、“百家企业科技项目开发”两个工程,搞好科技攻关、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项目的实施,1995年创建一个星火乡镇,一个省级星火示范企业和省级星火骨干企业,争取两个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逐步增加科技投入,健全科技网络,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才的作用。下大力推进科普工作,积极搞好人才智力引进,搞好实用技术培训,大面积推广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培植科技示范样板和生长点,带动和促进全区科技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加强基础教育,加快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断提高劳动者文化技术素质。今年9月份前,全区实现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两基一改”的工作任务,小学适龄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升学率达到98%。落实增加教育投入的各项措施,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近期内,区政府驻地建起一所中学、一所职业中专和实验小学,使其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每个乡镇建起成人教育中心和中心幼儿园,建成一批市级规范学校和2~3所省级规范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和待遇。强化德育教育,从严治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大力发展文化事业,适应城市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规划建设集放映、文艺演出、群众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积极开展“扫黄打非”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食粮。卫生事业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为中心,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的改革。以乡镇为基础,搞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大力推行合作医疗等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搞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积极开展农村改水改厕,1996年底前达到初级卫生保健规定目标。积极创造条件建设较先进的区医院、卫生防疫站和妇幼保健站,逐步提高全区人民的健康水平。发展体育事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和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围绕经济建设,我们还要积极做好人事劳动、民政、统计、审计、行政监察等工作,努力做到各项工作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八)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与法制建设,保持社会稳定

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贯穿于改革和建设的全过程,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使两个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干部群众,认真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广泛开展全区人民学习韩素云、领导干部学习孔繁森、基层干部学习王廷江的活动,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力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继续开展争创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村居、文明家庭、文明公民活动,提高全区的整体形象和文明水平,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风尚。进一步搞好国防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拥军优属和军民共建活动,巩固新形势下的军政军民关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扬民主,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加强政府与各民主党派的联系,切实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基层民主建设,重视和支持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完善村民自治组织,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制定和实施重大决策,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妥善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密切和加强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逐步把组织经济工作和管理社会事务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切实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深化法律服务工作改革,健全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大力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和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各种社会、经济问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坚持群防群治、群专结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按照“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继续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一票否决制度,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把各种刑事案件发案率控制在最低限度。适时组织专项斗争和重点整治,加大对暴力犯罪和车匪路霸、卖淫嫖娼、拐卖妇女儿童等严重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制裁各类经济犯罪行为,下决心清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大力加强农村治安工作,切实稳定农村治安秩序。进一步完善治安防范机制,加强对人民内部矛盾的疏导调处,防止矛盾激化。各级要严格执行社会治安目标管理和领导责任制,真正做到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新区设立,对首届区政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团结、高效、务实、开拓、拼搏”的工作方针,按照“树立新观念、适应新岗位、培养新作风、创造新业绩”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的自身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狠抓工作的落实,确保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学习,解放思想,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为了适应新体制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学习、学习、再学习”的重要指示,强化理论学习。进一步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学习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和措施,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水平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切从发展河东、振兴河东的要求出发,打破常规,冲出框框,大胆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敢闯敢干、敢于争先的观念,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就大胆地闯,大胆地干,不怕说三道四,敢于承担风险。努力在思想境界、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上实现新的突破,更好地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二)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新区伊始,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以新的工作姿态、新的工作作风,加倍努力地开展各项工作,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指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上来。政府全体人员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凡是有利于我区经济发展的事情,一定要坚决支持,加强服务,不能拖着不办或顶着不办。要深入工作第一线,真正铺下身子,帮助基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拖拖垮垮、互相扯皮的现象。要注重调查研究,掌握情况,着力做好上下结合的文章,把各项政策用足用活,在“活”字上多下功夫,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寻找适应我区各项工作发展的新路子、新举措。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对各项工作既不能虚报浮夸,又不能漏报瞒报,形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良好风气,决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三)严格纪律,团结协作,形成政府工作的合力。纪律是执行政策的保证,团结就是力量。政府全体工作人员要一定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和全局观念,自觉做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要建立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谅解、相互关心、相互补充的工作关系,切实做到以诚待人,以实待人,肝胆相照。对部署的工作要不折不扣、雷厉风行,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养成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作风,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努力做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思想,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做到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形成有利于全区各项工作开展的良好环境。

(四)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我区各项工作刚刚起步,生活办公条件比较艰苦,政府全体工作人员要立足我区实际,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的优良传统,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真正过几年紧日子。每办一件事情要全面考虑到区情、乡情、村情、民情的承受能力和实际效果,努力做到“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该花的一分也不能花”。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公仆意识和服务观念,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五)切实加强廉政建设,进一步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为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下大力气解决行业不正之风,使全体政府工作人员正确地对待和行使权利。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既要率先垂范、廉洁自律,又要对本单位的廉政建设高度负责。要把社会监督、群众监督、专门机构监察监督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行政监察的职能作用,严肃政纪法纪。对那些无视党纪国法、严重违法乱纪的腐败分子,无论涉及哪一级、哪个人,都要坚决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确保政府干部队伍的纯洁性,树立起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河东区的经济和社会事业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河东区的创业史已揭开了新的一页。任务光荣艰巨,前景灿烂辉煌。让我们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振兴河东的信心和决心,团结带领全区58万人民,发扬拼搏进取、迎难而上、艰苦创业的精神,在河东这块奉献的土地上,再做新文章,开创新局面。我们相信,只要全区上下勠力同心,团结实干,就一定能够战胜任何困难,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一个美丽、富饶、现代、文明的新河东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崛起于世人面前。

【下载Word】 【下载PDF】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