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edongquhd0101/2021-0000278 | 公开目录: | 历年报告 |
成文日期: | 1996-03-26 | 发布日期: | 1996-03-26 |
发布机构: | 河东区政府办公室 |
政府工作报告
在临沂市河东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1996年3月23日)
区长颜廷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1995年工作的回顾
自1995年新区筹建以来,特别是区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的总体思路,团结带领全区58万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区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1995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2.2亿元,比1994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6.5亿、10亿和5.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完成64.84亿元,比1994年增长12.3%,其他各项任务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可以说,过去的一年,是我区在新区初建,条件差、底子薄、困难大的情况下,全区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取得了较大成绩的一年。
(一)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1995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为目的,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和基地龙头带动战略,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狠抓粮食和畜牧两个重点,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实现15.3亿元,比上年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1556元,比上年增加214元。粮食总产量达到3.02亿公斤,比上年略有提高。种植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8.6万亩,比上年增加1.4万亩,粮经比例6.4∶3.6。初步建立了农业的四大“优势基地”和六个“万亩专业化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有了新的突破,实现产值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占农业总产值的36.9%。农副产品加工业有了新的发展,新上各类农副产品加工项目70余个,新增加工能力30万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共完成各类水利工程671项,总投资1527万元。重视和加强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使农民负担加重的势头得到了遏制。
(二)工业生产发展势头良好,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
在组织工业生产中,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为动力,以实施骨干带动工程为重点,努力克服资金紧张、能源原材料大幅度涨价等困难,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拓销售市场,扎实有效地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抓投入增总量,抓技改上规模,抓管理增效益,保持了全区工业经济稳步健康的发展。199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49.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实现利税5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乡镇办工业完成产值12.84亿元,实现利税1.03亿元,产销率达到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重点骨干项目膨胀速度加快,龙头带动作用日趋显著。通过实施“312315”骨干带动工程,全区有2家企业实现利税500万元以上,有3家企业实现利税1000万元以上,其中,芝麻墩沂滨水泥厂年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全年实现利税3000万元以上,成为我区第一个“兰陵式企业”。技改投入加大,发展后劲增强。全年新上和技改项目118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个,100万元以上的项目46个,资金到位率达72%以上。乡镇办企业总资产达到8.2亿元,比年初增加1.8亿元。固定资产达4.3亿元,比年初增加0.6亿元。区属企业通过加大技改力度,强化管理措施,走出困境,初步扭转了被动局面,濒临倒闭的5家企业实现扭亏增盈,全年完成产值2013万元,实现利税80万元,分别增长72.2%和50%。“管理效益年”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区有5家企业被评为“管理示范企业”,20家企业被评为“管理达标企业”。同时,全面落实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加强了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整改力度,实现了全年生产无事故。
(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财税金融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快城乡市场建设和搞活流通、繁荣经济作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培植财源、振兴全区经济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加强专业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建设,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7%以上。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新发展个体私营户3735户、个体私营企业96家,新增从业人员1万余人。各种类型专业村达27个,全年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产值比上年增长145%,个体私营业户从业人数和注册资金的增长比例为全市第一。市场建设力度大。全年新建和扩建市场4处,总投资1753万元,集贸市场成交额达到7.6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交通运输、饮食服务、商业流通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财税工作,通过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大力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严格控制压缩各项非生产性开支等措施,地方财力有了进一步增强。全年财政收入4187万元,比上年增收887万元,增长26.9%,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金融工作,通过广开融资渠道,大力增加社会储蓄,用足用活政策,加大信贷投入,全方位支持经济建设等措施,较好地支持了全区经济的发展。1995年全区各项存款余额达到7.94亿元,贷款余额5.39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存款1200元。
(四)城乡建设起步扎实,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城市建设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要求,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克服了资金、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的困难,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编制了区驻地总体规划,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确立了依据和方向;集中财力,集中时间,全民发动,完成了城区“六纵六横”12条市政道路的路基修建,总长27.8公里,总面积103万平方米,城区道路框架已经形成;加强了规划区内的控制管理,集中治理了城区内的市容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集中建设了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区行政办公大楼、自来水厂和110伏安变电站等重点项目,正在紧张施工或筹备建设;强化了村镇规划管理,调整完善了4个乡镇、20个试点村庄的建设规划,顺利通过了村镇建设“十、百、千”检查验收,全区有3个镇被评为省新型乡镇,7个村庄被评为明星村庄;加快了城乡道路建设速度,完成了省道岚济路的拓宽改造和030线汤头段的改建工程,投资850多万元,硬化城乡道路28.9公里;投资35万元实施了户户通电工程,实现了全区户户通电;全区新增容电话3000门,区乡两级中继传输光缆化,交换机程控化,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全区村村通电话。
(五)改革活力明显增强,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
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扩大开放为重点,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努力做好改革开放这篇大文章,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村改革,继续稳定和完善了农村经济政策,狠抓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依法转包、转让、出租、互换等,基本实现了“四化”、“五统一”的合同管理模式,促进了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企业改革,以实施骨干带动工程为重点,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区乡镇办以下企业兼并41家、租赁387家、改组改造股份制企业55家,拥有总资本金6200万元;对部分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的企业,依法实施了破产,企业内在活力明显增强。财税体制改革,实行了分税制管理体制,调动了区乡两级创收的积极性。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方面,全面开展了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全年共收缴各类养老保险金646.8万元。用地制度改革开始起步,开展了政府统一预征土地试点工作,政府预征城市规划区内土地1200亩,垄断了城市规划区内土地一级市场,依法规范了地产市场,盘活了土地资产,为发挥土地效益打下了基础。对外开放工作,立足国内市场,面向国际市场,以扩大利用外资、增加外贸供货和出口创汇为重点,努力改善对外开放的软硬环境,加大招商力度,扩大对外宣传,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全年共兴办合资项目4个,追加投资项目1个,“三资”企业累计达到17家,合同利用外资额938.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80万美元,外资到位率91%。“三资”企业运转良好,自营出口创汇不断增加,年创产值9320万元,利税1024万元,自营出口创汇316.9万美元。外贸出口收购额达5亿元人民币,比1994年增长了108%,名列全市第一。梅埠柠檬酸厂在美国设立了“银洋贸易公司”,填补了我区海外投资的空白。
(六)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状况明显改善
一年来,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层层建立了社会治安领导责任制。本着“抓打击、保稳定,抓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通过春季严打、百村会战和集中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了各类刑事犯罪分子,惩治了各种扰乱社会治安的不法行为,基本清除了社会上的各种丑恶现象,社会治安状况明显改善。始终把民主与法制建设,贯穿于改革和建设的全过程,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认真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坚持重大工作向人大常委会汇报,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自觉地把政府工作置于区委、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加强同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组织工作,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认真开展普法教育和全民学法活动,全面实施国家行政机关执法责任制,使普法教育和法制建设纳入正常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守法意识和法制观念,为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七)科技、教育、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区”战略,狠抓科技进步,大力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快了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科技工作,通过深化科技服务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了区、乡、村科技服务机构,广泛开展科技推广、科技攻关、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活动,全区共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星火奖6项。八湖良种猪养殖厂被评为“省级示范企业”,我区被国家科委命名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全面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加快“两基”实施进程,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的验收,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全区用于各类教育投资6000多万元,新建教学楼26座,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新建和扩建职业技术学校2所。全区12个乡镇全部实现了初级中等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计划生育工作,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层层落实控制人口目标责任制,坚持一票否决制度严格人口计划管理,积极发挥计划生育专职队伍和各级服务网络的作用,抓基层,打基础,抓队伍,上水平,整体水平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1995年,全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4‰,计划生育率为97.6%,晚婚率为98.1%,晚育率为99%,有6个乡镇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三为主”合格乡镇。在加快经济建设和发展各项事业中,我们还进一步加强了环保、文体卫生、人事、审计、统计、信访、民政、征兵及民兵预备役、技术监督、侨务等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我们新区创业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我们经受了新区筹建、经济环境趋紧、资金缺乏、工作条件艰苦的种种考验。正是在这种困难的形势下,全区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创业,抓住一切有利机遇,克服了重重困难,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保证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较快发展,实现了“一年打基础”的奋斗目标,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全区各条战线上为开发河东、建设河东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给予我们新区建设关心、支持和帮助的上级各部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通过一年的工作实践,我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第一,必须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集中精力抓经济。加快经济发展,重要的是要思想的大解放。不然,便没有经济的大发展。为了进一步开阔眼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去年7月份,我们组织了各乡镇和区直综合部门的负责同志,去无锡、张家港参观考察。为使城建工作高起点、快起步,我们还赴胶东考察了城市建设工作。外地成功的经验给我们以深刻的震动和启示。通过考察对照先进找差距,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全区各级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立足区情和实际,迎难而上,负重拼搏,自加压力,勇于争先,在被动中找机遇,在困难中求发展,始终咬住经济不放松,从而保持了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的同步增长。第二,必须立足区情,明确发展思路,做好上级政策与河东区实际相结合的文章。新区设立后,在筹建任务重、百事待举、百业待兴的情况下,区政府经过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城市建设为重点,稳定提高农业,加快发展工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全面发展第三产业,搞活流通服务,强化科技进步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的奋斗目标。这一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立足区情和实际,突出了河东区的优势和特点,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工作上重点实施了六大带动战略。全区各级精神振奋,任务目标明确,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做到了“一切围绕经济转,一切为着经济干”,保证了全年各项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第三,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提倡健康向上、积极文明的生活方式,社会风气有了明显好转。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全面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通过推行执法责任制,提高了各级行政机关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有效地制止了各种行业不正之风,推动了机关廉政建设。通过“严打”、“百村会战”等专项斗争,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消除了各种不安定因素,保持了社会稳定,为经济和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第四,必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新区建立以来,按照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我们力求把政府工作职能转移到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上来。区政府按照求实、务实、落实、扎实的原则,加强了对部门的协调、监督、指导,要求各级各部门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思想,一切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出发,不讲条条、块块,不分系统、行业,上下同心,左右同力,工作同步,不摆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力加强了廉政建设,规范了政府部门行为,树立了政府的良好形象,较好地完成了政府承担的各项任务。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尽管我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经济总量不足,发展的步子不够快;农业投入相对较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所占比重较低;区属工业十分薄弱,乡镇企业发展不平衡,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档次低;城市建设已经起步,但资金短缺制约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致使城市功能很不完善。另一方面,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表现在我们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够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形势任务的要求,进行新区建设缺乏经验,部门管理社会、服务经济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还存在一些差距等。上述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克服和解决,以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加快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努力开创全区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决议对今后五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及2010年远景目标作出了纲领性的部署,按照决议要求,河东区制定了《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纲要确定到“九五”末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9亿元,年均递增17%;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9亿元、25亿元和15亿元,年均分别递增7%、20%、22%;财政总收入达到1亿元,年均递增20%以上;粮食总产量达到36.7万吨,年均递增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到2010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目标为: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4%;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递增9%、14%、16%;人民生活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左右;文化、教育、体育等设施配套完善;卫生保健体系健全;环境绿化、净化、美化。今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第一年,是为实现“九五”计划打基础的一年,更是我们河东区各项工作、各项事业“见成效”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全面完成“九五”计划和加快实现小康目标,都有重要影响。
根据中央、省、市要求和我区实际,今年全区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实施“六大带动战略”,坚持农业建基地,工业抓骨干,流通活市场,城建打基础,不断深化各项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坚持科教兴区,努力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促进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996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6.1亿元,年增长18%,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7.2亿元、12亿元和6.9亿元,分别增长10%、20%和21%;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8亿元,增长20%。其中农业总产值17亿元,工业总产值61亿元,分别增长10%和23%;粮食总产量31.41万吨,增长4%;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到4.6亿元,增长25%;外贸出口供货值达6亿元,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以上,增长78%;财政总收入5108万元,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1860元,增加304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城乡建设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都有新的发展。为了完成上述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必须努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奔小康为总抓手,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农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永远不可动摇的基础产业。只有首先解决好农业问题,才能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保持稳定。因此,必须强化农业的首位意识,切实加强领导,真正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摆到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认真抓紧抓好。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发展农村经济的指示精神,以奔小康为总抓手,紧紧围绕建设农业强区这一目标,建设郊区特色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畜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重点,以实现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三个稳定增长”为目的,以改革、科技、投入和服务为保证,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实现农业经济全面振兴。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按照市场农业、效益农业的要求,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努力做到稳定面积,科学种植,主攻单产,增加总产,保证粮食总产稳定增长。优化品种结构,加大小麦、水稻的比重,提高粮食质量。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作物,重点发展畜牧、林果、蔬菜生产。以间作套种、立体种植、庭院经济为途径,提高经济作物的复种指数,增产增效。把畜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点来抓,大力饲养食草节粮型畜禽,努力发展一批养殖专业村、专业户,1996年力争建成千头以上养猪场10处,万只以上养鸡养鸭场18处,各类养殖专业村130个,养殖大户4000户,以规模优势,创规模效益,促进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继续实施基地带动战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要求,突出抓好“四大优势基地”和“六个万亩专业化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加快农副产品加工龙头项目建设,今年每乡镇至少投资500万元新建或嫁接改造一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区新建各类农副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20家以上。逐步实现粮油、食品、林果、蔬菜、水产品、工艺品等几大系列生产加工经营体系。在农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外向型上下功夫,形成拳头产品,拓宽国际、国内市场,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增效。认真落实“科技兴农”措施,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下大力气实施好“种子工程”,搞好良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实行科研、生产、经营有机结合,建立良种繁育推广体系。突出抓好20万亩小麦优良品种繁育基地。良种覆盖面积要达到80%以上。积极引进农业先进技术,大力推广应用精少量播种、间作套种、模式化栽培、地膜覆盖、配方施肥、作物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等新技术、新成果,提高农业复种指数,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建立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稳定科技推广队伍,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建立科技推广责任制,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努力增加农业投入比重,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把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物质投入,作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一项主要措施来抓。凡是国家、省、市规定的投入,要确保及时到位;逐步增加各级财政支农资金的比重;加快建立财政、金融、企业、集体、农民多层次增加投入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两工”制度,增加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坚持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搞好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加快葛沟灌区基建配套工程的开发建设,搞好小埠东闸配套渠系建设和李公河治理,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10.5万亩,完成除涝面积3万亩。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措施,狠刹农村“三乱”歪风,坚决查处有关农民负担的违法违纪案件,进一步规范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兴办各项公益事业。整顿农用生产资料市场,稳定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二)以乡镇企业为重点,精心组织工业生产,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根据着眼长远发展,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今年全区工业要坚持加快发展、扩张总量的原则,坚持量的扩大和质的提高相统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广泛深入地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以提高产销率、资金运营效率、产品质量、经济效益为重点,扎扎实实地打好“抓投入上规模、抓技改上档次、抓改革增活力、抓管理增效益”四个硬仗,加速发展乡镇企业,滚动发展区属企业,全面提高工业运行质量和整体效益。加速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是买现小康目标的主力军。必须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乡镇企业不断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一是继续抓好“312315”骨干带动工程,今年新建成“兰陵式企业”1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2家,利税过500万元的企业3家,培育5家管理示范企业,培育发展经济强村30个。建立2~3个民营工业园区。二是要加大技改力度,加快技术进步。按照“四保两限一增”的要求,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千方百计广筹资金,全区新上和技改项目60个以上。今年争取每个乡镇至少选两三个产品档次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完成2000万元的资金投放任务,扩规模、增效益,迅速形成骨干群体,力争全区完成技改投资6亿元。三是要增强名牌意识,广泛开展争创名牌活动。围绕机械、建材、化工、食品等优势产业,瞄准国内外市场,抓好新产品研制和开发,尽快创出几个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有一定影响的河东地方名牌产品,进一步拓宽市场,增强竞争能力。四是要实施集团带动战略,紧紧围绕现有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以资产为纽带,以销售为龙头,运用联合、兼并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集团化经营。今年要重点围绕建材、化工、食品和五金机械等优势主导产业,组建水泥集团、机械集团、食品集团和五金集团,争取建成省级集团2家,市级集团3家,逐步形成规模优势和规模效益。五是继续认真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入手,扎扎实实地抓好基础管理、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管理、资金和营销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努力扩大产品销售,按照“增畅、停滞”的原则,搞好促销、压库、限产和扭亏增盈工作。加快培养和壮大企业家队伍,实施“能人带动”战略。今年,力争全区60%以上的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达标,有2家企业建成市级管理示范企业。积极滚动发展区属企业。要进一步加大投入,集中完成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同时进一步加大改革、改组力度,促进企业转换机制,增强活力,膨胀规模。要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抓好日化二厂1010抗氧剂、工具厂新上纸面石膏板和华星食品饮料等项目的建设,抓紧110千伏变电站基建工程的开工建设,努力形成区属企业的发展规模,确保区属企业今年实现产值效益的翻番目标。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督促检查措施,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依法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三)以市场建设为龙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认真做好财税金融工作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水平高低的事要标志。要继续发挥我区的地理、交通优势,以市场建设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按照“城乡结合、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内外衔接、统一开发、规范有序”的要求,以九曲批发市场为基础,以区驻地为依托,以国道和干线公路为条带。建设以经营建材、蔬菜、果品、副食品和粮油为主的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加快以五金市场为重点的旧市场的改造,促其上档次、上水平。大力培育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市场,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初步形成功能齐全、运行规范、灵活高效的市场体制,以优惠的条件和政策吸引区内外的人才来此经商贸易。今年争取投资2000万元以上、新建和改造各类专业批发市场10个以上,每个乡镇都要把乡镇驻地大集改建成有专用场地的“天天集”,有条件的乡镇要新建1~2个专业批发市场,逐步形成我区有产业依托、有适度规模、有较强吸引力和辐射力的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树立大商业、大流通的观念,加快商业网点建设和商办工业的发展。积极配套发展商贸、交通运输、文化娱乐等服务行业,强化城镇服务功能,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更好地为生产、生活服务。严格控制物价,加强对各类市场的监督检查和管理。严厉查处非法经营,坚决打击哄抬物价、欺行霸市、敲诈勒索、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不法行为,切实保护守法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继续放宽政策,放开经营,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各种成分一齐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重点抓好个体大户、私营企业和专业村、工业园区的兴办,今年争取建成民营经济园区13个,新增个体工商户3000户,新建民营企业50家,各类专业大户1000户,每乡镇各类专业村3~5个。积极吸引农民带资进城(镇)务工经商,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向股份化、外向化、集团化方向发展。财税工作,要根据新的财税制度的要求,调整理财思路,加强财源建设。继续执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严格收支管理,力求财政平衡。继续严格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抓好中央和地方各税的征收,对应收税款全部足额收缴上来。抓紧抓好控制支出工作,继续实行“零基预算”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各部门的支出预算,严格控制社会集团消费。进一步强化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改进基金的征管工作。在财源建设上,重点扶持支柱财源,坚定不移地走以投入促发展的路子。增强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农业商品化程度,努力培植基础财源。支持、培植作为新兴后续财源的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加大财政收入的增长后劲。金融工作,要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全方位开拓融资渠道,吸纳更多的社会闲散资金,用于经济建设,特别要集中资金保重点项目。根据国家金融改革的要求,按照行政区划和经济发展需要,加快各类银行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建设,健全各种金融和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加强管理,融通资金,优化投向,支持经济建设。
(四)以全方位开放为导向,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必然要求。必须强化措施,以利用外资和扩大出口创汇为基本导向,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努力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争取年内兴办合资项目8个,合同利用外资额达到1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500万美元以上;外贸出口争取达到6亿元人民币;“三资”企业自营出口达到500万美元;政府贷款项目2个,贷款金额400万美元以上;对外加工装配和承包劳务工作,争取有所突破。继续加强对外宣传联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形式的招商会、洽谈会,努力扩大对外联络的范围。吸引国外大财团、大公司投资。在利用外资方面,要把企业技术改造、农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等放在优先位置。大胆地利用外资进行嫁接改造,实行产权转让、股份转让和以市场换资金、换技术的政策,高起点、高标准地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进行联合开发,优化我区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努力争取引进外资的同时,下功夫引进国内资金,实现引进外资和利用内资的有机结合。要切实加强对现有“三资”企业的管理,促其上规模、上水平,推动我区外向型经济向高层次发展。要抓住国家政策调整的时机,积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开发出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和高出口创汇率的“四高”产品,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创汇。要着力培植以水泥为主的建材产品和以食品、蔬菜、果品、工艺品等为主的农副产品系列,尽快形成自己的出口主导产品和拳头产品。进一步增强自营出口创汇意识,用足用好国家赋予企业的自营出口权等优惠政策,逐步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增强企业的出口创汇能力,提高我区利用外资的实际效果。
(五)以城市规划、建设为重点,加快城乡建设步伐,改善投资环境
今年的城市工作,要继续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要求,以城市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加快建设步伐。在规划和建设方面,要加强《城市规划法》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城市意识、规划意识。同时,出台城市规划管理的各项法规,使我区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正规化、法制化的轨道。积极争取市里早日编制出台河东区分区规划,以利于河东城区的开发建设;完成区驻地商业街南段的详细规划,争取尽快开发建设。搞好安居小区的规划设计、立项、审批等工作,争取完成3万平方米的综合开发任务。加快行政中心建设步伐,争取提前完成建设和搬迁任务,并搞好行政中心广场的美化及周围的规划、绿化。在市政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搞好城区内四段片石路的主车道硬化和两条副道的硬化;加快区自来水厂的建设,力争今年5月底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完成东红公路西侧医院以南至沂河高低桥路段和临汤路西段排水方涵建设,积极争取沂河老桥修复的立项及开工建设。搞好城区防洪排水体系建设和区驻地的绿化、美化。在村镇建设方面,继续开展村镇建设“十、百、千”活动,实施小城镇建设“百新”工程方案。争取年内搞好2~3个新型乡镇和14个小康村试点。加快乡镇驻地的综合开发及城镇化建设步伐,以优惠的政策、有效的办法,吸引人才向小城镇聚集,吸引资金投向小城镇的开发建设,不断提高其整体功能,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公路建设,今年要集中力量完成327国道芝麻墩至重沟段的拓宽改造工程,抓好临汤路、郑太路衔接硬化工作,完成临东路路基拓宽任务,提高区乡道路硬化率、综合好路率,形成区境内高等级公路网络。
(六)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各项改革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突破。我们必须围绕这一目标,充分利用好我区被列为市级综合改革试点县(区)的政策,加大各项改革力度,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内容的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化进程。建立多形式、多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村经济集约化水平和经济效益,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积极推行以产权为纽带的股份合作制,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建立农村合作基金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突出抓好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搞活资产、建立新的机制为目的,区别情况,进行改组、改制、改造,实现企业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资产的优化组合。重点在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上做文章,特别是对小型企业和特困、亏损企业,通过采取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拍卖、兼并、联合、破产等措施,促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依托现有龙头骨干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形成规模优势,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同时要认真搞好财税、金融、社会养老保险、住房、医疗等各项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七)实施“科教兴区”战略,认真落实三大国策,加快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步伐
高度重视科教工作,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切实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技工作,要认真贯彻《科技进步法》和《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组织实施好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丰收计划和重大科技推广计划。1996年全区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项,争取培养10个科技示范点,每个乡镇培养5个科技示范点,努力加大科技投入。逐步在乡镇建立科委,抓好各类学会、协会和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的发展工作,建立健全技术服务站或科技试验队(场),抓好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大幅度提高全区的科技水平。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好《义务教育法》,加强基础教育。1996年,全区小学、初中入学率保持在100%,小学、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和2%以内。努力提高学前儿童入园率,力争创办4所市级一类幼儿园。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步伐。在提高原有两所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前提下,尽快新建一所区直高中。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多培养、快培养各类建设人才,尽快创建一处职业中专和职教中心。抓好教育费附加的征管工作,实行“乡征区管乡用”。落实《教师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德育教育,从严治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卫生工作突出“改进医疗手段,充实基层队伍,健全卫生防疫网络”三个重点,加快区医院建设步伐,搞好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医疗水平,努力实现20世纪末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认真落实《全民健身纲要》,深入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不断增强人民体质。围绕迎战全市首届运动会积极工作,力争好成绩。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是我国三大基本国策,要始终不渝地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工作要坚持“三为主”,推行“三结合”,搞好“三生”服务。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突出抓好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和系列化服务,保证今年全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以内,计划生育率、晚婚晚育率、统计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三为主”合格乡镇达到100%。要强化土地管理和资源开发监管,依法管理土地市场,搞好土地开发。实行政府统一征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切实保护好耕地。认真搞好环境保护,坚持“三同步”方针,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格控制新上污染项目,突出抓好重点污染源的综合治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和生态环境。围绕经济建设,我们还要积极做好人事劳动、民政、统计、审计、行政监察等各项工作,争取各方面的工作都有新的进展。
(八)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要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伦理道德教育,大力提高全区人民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要重视农村文化建设,破除封建迷信,克服陈规陋习,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城乡文化阵地,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进一步净化社会环境,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不断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广泛开展拥军优属和军民共建活动,巩固新形势下的军政军民团结。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抓好社会治安集中整治,稳定农村治安秩序。坚决打击市霸、村霸、街霸和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流氓犯罪团伙,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坚持一票否决制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把各类刑事案件发案率控制在最低限度。依法制裁经济犯罪行为,下决心清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严格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依靠群众,加强防范,有效地制止犯罪,真正做到“为官一方,保一方平安”。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强对人民内部矛盾的疏导调处,高度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及时处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化解矛盾,促进团结,保持社会稳定。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我们新的历史责任。要把我们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全面实现预期的奋斗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转变职能,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促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一)加强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加快发展意识
政府全体工作人员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的要求,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和掌握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法律知识,进一步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牢固树立起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旗帜鲜明地跟党走,干社会主义,做到思想上合格,政治上过硬。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加快发展意识,使自己的思想水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敢于“闯、创、冒、试”,做好上级指示精神与河东实际相结合的文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转变政府职能,树立高效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指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上来,把求实、务实、扎实精神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政府全体人员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凡是有利于我区经济发展的事情,一定要坚决支持,搞好服务,雷厉风行,马上就办,不准拖着不办,更不准顶着不办。要深入群众,深入经济建设第一线,真正铺下身子,帮助基层分析问题、解决困难,努力为基层和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工作要讲实效,狠抓落实,看准了的事情要百折不挠,一抓到底。力戒空谈、做表面文章、摆花架子的形式主义作风。坚决克服文过饰非、浮夸虚报、欺上瞒下等恶劣作风,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增强时效观念,严肃政纪,严格政令,做到议必决,决必行,行必果,努力提高办事效率。
(三)严格纪律,加强团结,增强政府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政府全体工作人员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和全局观念,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确保政令畅通,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思想,对部署的工作不折不扣,坚决落实,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讲团结,讲协调,讲配合,处理好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关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齐心协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形成和谐、统一、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关心、互相谅解、互相支持的关系,形成政府工作的强大合力,为民造福,为党争光。
(四)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努力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要认真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执行人大的各项决议。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中的作用,重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的桥梁作用。注意听取人民政协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提案,特别是对关系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全局的建议、提案,领导同志要亲自组织办理。制定和实施重要决策,处理重要事务,要广泛听取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五)加强廉政勤政建设,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政府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和区委的规定,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时时处处严格自律。领导干部更要做到自重、自爱、自省、自警,在各方面以身作则。要把社会监督、群众监督、专门机构监察监督结合起来,强化监督约束机制,严肃政纪法纪,以制度保证政府工作人员的清正廉洁。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加大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力度,务求在廉政建设的各个方面取得新成效。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努力把政府建设成为清正廉洁、勤政为民、高效服务、群众信赖的人民政府。
四、关于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说明
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是新区设立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中长期规划。草案形成后,经过反复的研究讨论修改,形成了现在的讨论稿,已印发各位代表,请一并审议。“九五”时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是加快我区经济发展、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时期,编制好“九五”规划,科学的描绘出我区未来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对于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实现到2010年把我区建成富饶、现代、文明的新河东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省、市已经明确提出了未来15年的主要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为河东区纲要(草案)的制定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新区建立一年来,全区人民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围绕“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尽快把河东区建设成为现代文明富饶的新城区,不仅是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望。这一切,为制定纲要(草案),确定并实现“九五”期间及未来15年的奋斗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指导思想上,纲要(草案)立足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突出了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一工作大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促进两个根本转变为动力,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围绕这一指导思想,确立了纲要(草案)制定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即规划要体现出中央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省、市关于制定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既着眼于长远,又立足河东区实际,做好结合的文章;目标的制定力求既有科学性、可行性,又要起到振奋精神,鼓舞斗志的作用;规划目标符合区委、区政府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奔小康为总抓手,确定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大多数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与具体工作目标有所区别。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纲要(草案)在编制过程中,着重考虑和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必须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发展是硬道理,今后15年是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也是我区能否实现小康目标和到2010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是新建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与先进县区相比,差距较大,必须加快发展步伐,全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的振兴,赶上或超过先进地区。这不仅是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全区人民的迫切愿望。因此,纲要(草案)确定了略高于全市水平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是符合我区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和要求的,只要我们全区上下抢抓机遇,励精图治,同心同德,加快发展,保持这一较高的发展速度是可能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必须以实现两个转变为动力。纲要(草案)紧紧围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抓住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研究和确定我区的发展战略重点,以实现我区经济工作质和量的共同提高。实现两个转变,尤其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然带来生产力的重新布局,市场的重新划分,资源的重新配置,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和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一、二、三产业的关系,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使其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为此,今后15年,特别是“九五”期间,必须着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通过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努力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
(三)必须以着力解决好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为重点。根据今后15年总体发展思路和区委、区政府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部署要求,纲要(草案)确定了今后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8大工作任务,即以加快基础设施为支撑,改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环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加快农业的发展;以提高效益为中心,提高工业的整体水平;以区位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全方位开放为导向,提高经济外向度;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为重点,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以实现小康目标为总抓手,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上述8大任务,是事关我区改革与发展大局的关键所在,未来的15年,必须以这八大任务为重点,明确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政策措施,努力完成上述任务,全面实现今后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
(四)必须以“九五”计划为前提。纲要(草案)是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规划目标特别是“九五”以后的计划指标总体上是预测性、指导性的,着重提出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措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纲要(草案)的重点放在“九五”计划部分。“九五”计划的奋斗目标,是在“八五”计划的基础上的继续和发展,是实现未来15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和前提。纲要(草案)重点确定“九五”期间的计划指标、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措施等,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是近一个时期内全区努力实现的奋斗目标,也是为实现到2010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全部计划目标,既保持连续性,又突出阶段和重点,与国家、省、市制定的规划纲要保持一致,体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的特点。纲要(草案)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省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与我区实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为了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纲要(草案)强调必须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实务实,开拓进取,抓住新机遇,创造新优势,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六大带动战略,积极促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努力推动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胜利跨入了“九五”时期,加快河东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小康目标,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振奋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目标,为建设美丽、富饶、现代、文明的新河东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