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edongquhd0101/2021-0000276 | 公开目录: | 历年报告 |
成文日期: | 1998-02-11 | 发布日期: | 1998-02-11 |
发布机构: | 河东区政府办公室 |
政府工作报告
在临沂市河东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1998年2月8日)
代区长王顶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建区以来政府工作的回顾
建区以来,区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区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事业发展。1997年,全区完成国民生产总值26.5亿元,比1994年增长3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3亿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19.4%、35.7%、41.3%。完成工农业总产值68.5亿元,比1994年增长1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亿元,比1994年增长54.8%;财政总收入完成6884万元,比1994年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56元,比1994年增加814元。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建区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以奔小康和建设农业强区为目标,着力于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7年农业总产值达14.5亿元,比1994年增长16.5%。粮食生产连续3年获得丰收,粮食总产稳定在32万吨。农业内部结构日趋优化,高产高效农业所占比重逐步加大,全区各类蔬菜发展到14万亩,各类经济林发展到7万亩,粮经作物种植比例由建区之初的7.5∶2.5调整为6.5∶3.5。畜牧业发展较快,畜牧产值达5.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建区之初的33%上升为40%。农业产业化开始起步,初步形成了6个专业化生产基地和5大加工经营体系,发展了20多个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造林绿化工作取得较好效果,共植树造林1.6万亩,新建林网5.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19.6%。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共兴建农田水利建设项目1860处,累计投工467万个,投资7100万元,完成了李公河疏浚、小埠东引水灌溉、沭河培堤、汤河险段加固等一大批水利工程项目,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10万多亩,改造中低产田5万多亩。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狠抓了农作物良种繁育推广工作,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实施了36项农业科技推广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农业科技水平;强化监督措施,将农民负担基本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标准以内,较好地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二)工业生产实现了速度、效益平稳增长。按照抓骨干、保重点,抓改造、促膨胀,抓管理、增效益,抓市场、促销售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积极稳妥发展区属企业,认真组织实施了“312315”骨干带动工程和“五个一百”总量膨胀工程,工业经济实现了速度、效益平稳增长。199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4亿元,比1994年增长17.3%,利税达5.65亿元,比1994年增长19%。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初步形成了建材、化工、食品、五金、机械等五大主导行业,培育了道路水泥、柠檬酸、1010抗氧剂、装载机配件、高功能电池、高档锁具、高档脱水蔬菜、巴巴里鸭食品、草柳编、工艺花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地方特色的产品。培植了一批骨干企业群体。1997年全区利税超100万元的企业达到59家,其中,超500万元的9家,超1000万元的6家。新上技改项目和新建项目286个,累计完成总投资6.8亿元,其中有18个项目投资额达1000万元以上。不断加强企业管理,有45家企业管理达标,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发展较快,建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民营经济园区,入园企业达400多家;发展了一批民营企业大户,其中固定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民营大户5家;各类经济专业村发展到43个,有32个村跨入经济强村行列。
(三)第三产业取得可喜成绩。三年来,始终把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点放在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已成为我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东郊批发城,河东大市场”的建设步伐较快,累计总投资6000多万元,新建扩建了建材、农贸、家电、农机、拆车、闲置物资交易、橡胶轮胎、钢材、五金和综合批发等十大专业市场,“东郊批发城”已具雏形。1997年全区集贸市场成交额达20亿元。依托市场带起各类生产加工专业村64个,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3000多户。市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有2处市场被评为省级文明市场,10处市场被评为市级文明市场,五金批发市场跻身于国家级专业批发市场行列。同时,劳务、科技、信息、土地、房地产等生产要素市场渐成体系,交通运输、饮食服务、商业流通等发展较快。财税工作,强化了税收征管和预算外资金管理,严格控制支出,连续3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金融事业稳定发展,1997年,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1.85亿元和8.4亿元,较好地支持了全区的经济发展。
(四)改革开放有了较大突破。农村改革,进一步稳定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体制,实行了依法转让、转包、出租、互换等土地承包形式,实现了土地要素的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股份合作制的引入,进一步启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企业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全面推进。共组建股份有限公司3家,有限责任公司7家,股份合作、合伙制企业66家,兼并、联合、租赁、拍卖31家,依法破产14家,企业改制面达到90%,共盘活存量资产1.28亿元,融通资金1.32亿元。住房、土地、保险、财税、金融等各项配套改革也取得较好成绩。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共创办外资项目23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696.4万美元,有6家企业开展了进来料加工贸易业务,有5家企业被批准为保税工厂。1997年,外贸出口总额达5.4亿元,比1994年增长80%,居全市第一位;自营出口创汇达1500万美元,比1994年增长377.7%。
(五)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建设,根据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原则,编制确定了城区总体规划、分区详细规划和部分专业规划。全民发动,多方筹资,完成了“六纵六横”全长27.8公里的城区道路路基修建任务,硬化城区道路25万平方米,形成了10平方公里的城区基本框架。投资3亿多元,兴建了行政中心办公大楼、区医院病房楼、区直高中教学楼、邮电局大楼、自来水厂等一大批办公和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其中40多个工程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共完成工程量20多万平方米。同时,狠抓了城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和建筑市场的管理,城市整体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村镇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9个乡镇驻地新一轮总体规划和部分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严格按规划要求集中进行了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城镇整体面貌大为改观。小康村和小康屋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有3个乡镇被省政府授予“新型乡镇”称号,有9个村庄被授予“明星村庄”称号。交通、电力、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硬化区乡村道路92.3公里;扩建改造了4所乡镇变电站;新增程控电话3万门,1995年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村村通电、乡乡通油路。
(六)社会政治形势进一步稳定。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进行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广泛开展了“创文明单位、建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降低。省政府授予我区“全省治安先进区”称号。大力加强了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了普法教育和全民学法活动,全面实施国家行政机关执法责任制,使全区法制建设逐步走上正常化和规范化的轨道。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了一大批信访积案,积极主动地化解了各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较好地维护了全区的稳定。
(七)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工作,共实施各类科技开发项目52项,其中取得省级科技成果奖5项,市级科技成果奖10项,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加。我区获“全国科技先进区”称号,八湖镇获省级“星火示范乡镇”称号。教育工作“两基”达标顺利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教育教学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12个乡镇全部实现了初级中等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计划生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环保工作力度加大,关停了19家小草浆造纸企业,对部分污染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土地管理工作逐步纳入了正规化、法制化轨道。文化、卫生、民政、统计、审计、兵役、人事劳动、政府法制、外事侨务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八)政府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3年来,政府全体工作人员按照“改革创新、廉洁勤奋、团结实干、高效服务”的要求,加强了自身的思想、作风、纪律和廉政建设。一是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市场经济知识,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二是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把政府工作置于党委领导和人大监督之下,定期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常委通报情况,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努力做好政府工作。三是坚持求实、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不断完善工作责任制,做到措施、责任落实;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确保了各项目标的实现。四是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变过去单一行政管理为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相结合的综合管理,特别是注意严格依法行政,提高了政府工作人员执政水平。五是加强廉政建设,密切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新区3年创业,留下了光彩的一页,这是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勤勤恳恳、忘我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开发、建设河东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协、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给予新区建设热情关心、积极支持帮助的上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3年新区建设的成绩令人鼓舞,但是我们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必须有充分的认识。经济总量不足,人均占有水平低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基础地位比较脆弱,特别是农业比较效益还较低,而且进一步提高的难度很大;工业主导地位尚不牢固,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运行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和后劲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城市功能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远远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科技含量不高,不仅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搞不好还会制约今后的经济发展。对以上困难和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相应措施,认真研究,逐步加以解决。
二、以富民强区为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和行动纲领。面对新的形势和机遇,本届政府有决心有信心,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在前三年奠定的基础上,经过五年努力,使河东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一个大发展。到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3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9亿元、20.7亿元、13.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2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7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人民群众生活实现小康并向富裕型迈进;城区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再经过两年努力,到建区10年时,河东区将初步成为美丽、富饶、现代、文明的新兴城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99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加快河东新区发展的关键一年。今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大力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进一步巩固强化农业,突出发展二、三产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速科技进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998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29.2亿元,增长10%,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7.2、13.8、8.2亿元,分别增长5%、12%、12%;工农业总产值77亿元,增长13%,其中农业总产值15.5亿元,工业总产值61.5亿元,分别增长6%和14%;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2万吨;地方财政收入5705万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5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亿元,增长16%,零售物价上涨指数控制在3%左右;外贸出口总额6亿元,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额累计达到766万美元,增长10%;自营出口创汇1700万美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2372元,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上述计划是本着实事求是、积极可靠的原则制定的,执行中力争完成得更好一些。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我们总揽全局的能力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和实现改革攻坚、稳定社会、加快发展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传统的思想观念、工作思路、经营方式与短缺经济结束后激烈的市场竞争还不能很好的适应;融资能力不强,资金严重短缺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但是,我们有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有全体人民代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有三年新区建设的坚实基础和积累的成功经验,有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饱满热情,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广大干部职工队伍,只要我们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不断改善政府工作,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目标。
(一)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总的思路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蔬菜、畜牧、林果、粮食四大主导产业,积极推进高效农业开发,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实现小康并向富裕型迈进。首先,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努力做到稳定面积,科学种植,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突出抓好蔬菜、林果和其他经济作物生产。坚持不断扩大种植规模,重点抓好冬春反季节大棚蔬菜生产,努力建设一批蔬菜生产专业村、专业户,巩固和发展生产基地。力争蔬菜种植面积达16万亩,其中冬暖式大棚蔬菜达到2万亩,使全区粮经种植比例达到6∶4。在重点发展猪、鸡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食草节粮型畜禽,加大牛、羊、兔和特种养殖的饲养量;鼓励支持发展规模养殖和养殖专业村、专业户,确保新增养殖大户600户、养殖小区4个、养殖专业村10个,努力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狠抓林网化和经济林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赏农业,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其次,加快发展产业化农业。围绕粮食、蔬菜、肉蛋、果品、工艺品等主导产品,积极壮大、发展一大批市场容量大、科技含量高、辐射能力强的农副产品深加工、精加工龙头企业,尽快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格局。今年每乡镇至少新建或嫁接改造一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扩大销售领域,带动农业产业化的更快更好发展。强化服务手段,突出抓好产前信息、产中科技、产后流通服务,逐步形成服务组织网络化、服务内容系列化、服务管理制度化。再次加快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继续认真实施“星火”、“丰收”、“攻关”等计划,积极引进农业先进技术,大力推广立体种植、科学饲养、农产品保鲜等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种、养、加等各环节的科技应用率。继续加强农业良种工程建设,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稳定科技推广队伍,落实各项政策措施,调动农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最后是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搞好农业机械化推广与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操作水平。立足旱涝保丰收,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全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的新办法,采取股份合作、拍卖、租赁等方式,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积极搞好小埠东东干渠水利工程、葛沟灌区配套建设等一系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使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质量、效益、规模上有新的突破。同时,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进一步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兴办各项公益事业,确保将农民负担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标准以内。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工业经济总量快速膨胀。发展工业经济总的要围绕“增强活力,优化结构,提高素质,膨胀总量,增产增效”开展工作。突出抓好四个方面。一是抓调整,优化结构。行业结构调整要稳定提高建材、五金业,大力发展食品、机械、化工行业,积极培植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行业。组织结构调整主要是积极引导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大力培植骨干企业,力争1998年全区有7处企业实现利税过1000万元,有2家企业实现利税过3000万元,1家企业实现利税过5000万元。产品结构调整,下大力气实施名牌战略,重点培育发展高标号水泥、化工制品、五金工具、肉制品、真空脱水蔬菜、草柳编制品、高功能电池、柠檬酸、黄酮甙加工等一批已形成规模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争取用2~3年时间,创出一批地方名牌产品。二是抓投入,增强后劲。开动脑筋,广开门路,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增加投入。199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6亿元以上。下大力气抓好技术改造,特别是对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通过引进技术、设备,有重点地进行改造,对列入区以上重点的技改项目,加快实施进度,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三是抓市场,促进销售。进一步完善销售政策,调整销售策略,加大产品销售力度。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做到以销定产,以销促产,以销扩产,产销平衡。切实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素质高、本领强、业务精的营销生力军,全方位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四是抓管理,增强素质。引导企业扎扎实实苦练内功,突出抓好成本、财务、质量和现场管理,在管理内容、方法、手段和措施等方面不断创新,推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认真抓好人才的选拔使用工作,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切实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提高企业领导素质和管理水平,逐步建立一支懂经菅、会管理、善于驾驭市场经济的企业家队伍。
(三)培育完善市场体系,带动第三产业健康发展。发挥区位优势,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带动一、二产业协调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加快“东郊批发城、河东大市场”的建设步伐,总的要求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政策鼓励、优化环境,以城区为中心,以干线公路为依托,积极发展各类批发市场。今年计划完成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新建专业市场3个,改造扩建市场6个,其中投资建设大型生猪批发市场一个。加强市场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市场综合功能,切实增强市场整体辐射能力,力争用3~5年的时间建成与临沂西郊批发城遥相呼应、优势互补、初具规模的东郊批发城。每乡镇建成一处天天市场,建成1~2处商贸小区。全年集贸市场成交额达到25亿元。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劳务、科技、信息、人才、房地产等各类生产要素市场。积极配套发展饮食服务、交通运输、文化娱乐、商贸流通、保险业等服务行业,强化城镇服务功能,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制定配套政策,吸引更多的区外人才来我区经商贸易,繁荣市场。坚持“先发展、后规范,先繁荣、后治理”,不断强化市场管理,积极创建文明市场,严厉查处非法经营、哄抬物价、欺行霸市、敲诈勒索、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不法行为,切实保护守法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搞好服务、依法管理”的原则,放手、放胆发展民营经济。广辟民营经济发展渠道,下大力气抓好民营园区建设和大户带动两个重点,确保建成民营经济园区40个以上,资产50万元以上的民营大户达到80家以上,不断增加民营经济对财政的贡献份额。积极创造条件,全面启动河东民营工业园建设,实现“三通一平”,力争入园企业达到10家以上。加大扶持力度,对重点骨干民营企业实行分级负责,重点调度,重点管理,重点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鼓励个体民营业户收购、兼并、租赁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教育他们勤劳致富,守法经营,文明经商,照章纳税。对贡献突出的个体民营企业家给予相应的政治、经济待遇。
(五)加强地方财源建设,认真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关键是“开源节流”。开源方面,突出抓好以高效农业为重点的基础财源,以骨干企业为重点的主导财源,以市场流通和民营经济为重点的新兴财源建设,努力加快我区财政总量膨胀速度,壮大总体经济实力。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严格税收政策,堵塞各种漏洞,把该收的税及时足额均衡入库。节流方面,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支出,大力压缩社会集团消费和办公费、医疗费、邮电费等开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集中财力保工资、保重点、办大事,努力实现全年财政收支平衡。强化财政监督职能,加强对预算外资金、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款的管理,努力增加各类收入。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运行机制,规范金融内部管理。加快金融网络建设,促进金融事业稳定发展,力争年末存款余额达到13.4亿元,贷款余额9.7亿元。认真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融资的新路子,努力做好做活对上争取、对外引进、对内挖潜文章,千方百计筹集更多的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为全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农村改革,进一步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切实做好土地延长承包期的工作;积极将股份合作制经济引入农、林、水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逐步建立农民自我发展、自我投入的新机制;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搞活农村流通,帮助农民解决买难、卖难问题。企业改革,紧紧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按照因企制宜、规范创新、转换机制、启动活力的要求,通过改制、改组、出售、租赁、托管、破产等方式,加快未改制企业的改制进度。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以母子公司体制为主要形式,组建四大企业集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抓好破产企业的启动工作,使破产企业尽快焕发生机与活力。规范改制企业的运行机制,落实“三改一加强”措施,巩固改制成果。尽快建立起国有、集体资产监督、运营、管理体系,确保国有、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继续推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职工养老保险等方面的配套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继续抓好住房、土地、财税、教育、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各项改革。对外开放工作,以吸引利用外资和扩大出口创汇为重点,全方位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强对外宣传联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招商洽谈活动。坚持横向外向一起抓,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的渠道和领域,重点抓好利用外资嫁接改造老企业,积极探讨利用外资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业和第三产业的新途径和新领域。抓住资产重组的机遇,实行让产权、让经营管理权、让市场的办法,吸引大企业、大集团来河东落户,建设河东、发展河东。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搞好出口产品基地建设,努力保持出口创汇在全市的领先地位。力争到2000年,培植成6个出口产品基地、7个出口龙头企业、8大出口拳头产品。充分发挥现有企业自营进出口权以及保税工厂、保税仓库的作用,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加工贸易业务。争取今年全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766万美元,自营出口创汇达到1700万美元,完成外贸出口总额6亿元人民币。
(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坚持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努力提高城市化水平。完成行政中心东路南段、生活路北段、医院前路西段等城区主要道路4万平方米的硬化任务。积极争取东红公路城区段改线工程立项,及早开工建设。配合市里搞好临沂公路二类口岸建设。推出部分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招商引资,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研究制定政策,搞好东红公路城区段商业街的开发建设,年内兴建部分具有一定规模的商贸综合服务设施。根据沂河风貌规划,加快沿河开发。完成城区主要路段和重点区域的排水设施及自来水供水管网建设。搞好城区绿化、美化,提高行政中心、城区单位和主要道路的绿化、美化档次。抓好安居工程建设,尽快解决机关干部职工的住房问题。加快规划区内旧村改造和城市住宅建设,改善区驻地村容村貌。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规划法》,杜绝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断强化建筑市场管理,严厉打击阻挠扰乱城市建设的各种违法行为,为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快村镇建设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搞好小康屋建设工作,提高农民生活居住水平。抓好旦赵路汤河段、坊洪路刘店子段、太郑路郑旺段3条断头路的硬化改造。加快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使其早日投入运行。投资2300万元,完成13000门程控电话扩容任务,努力提高综合通信能力和通信质量。
(八)围绕科技推广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积极推进科教兴区战略。高度重视科教工作,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切实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农业方面,加快“产业化、良种、新技术”3个工程的推广应用,带动农业科技的全面发展。工业方面,积极实施“工业技术创新工程”,提报一批高新技术项目,争取有6个科技项目列入市以上计划。大力发展民办、厂办科研机构,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科技服务体系。抓好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程。在巩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创建科技先进乡镇、企业活动,年内创建科技先进乡镇4个。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搞好实验小学、河东一中二期工程和职业中专教学楼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城区就学状况。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逐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认真宣传贯彻《教育法》和《教师法》,切实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九)强化社会行政管理,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按照党的十五大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积极开展“建文明城市、创文明单位、做文明市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竞争进取、蓬勃向上的良好风气。大力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破除陈规陋习,用具有时代特征、健康向上的新思想、新道德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二是切实抓好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环境保护三大基本国策的落实。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和“一票否决”制度,突出抓好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高计划生育率、晚婚晚育率和统计合格率,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进一步树立珍惜土地、节约土地的意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切实保护好耕地,保持粮田面积基本稳定。依法加强环境保护,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加强污染源的治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改善环境质量,为全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做到群专结合、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依靠各方面的力量,疏导化解矛盾,及时处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消除不安定因素,维护全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四是抓好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搞好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农村文化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扩大有线电视联网,年内网络覆盖面达到1.5万户。完成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络建站任务,实现同国际市场信息联网。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增强人民体质。切实抓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加强医药市场整顿,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提高全区人民的健康水平。同时,认真做好人事劳动、民政、统计、审计、行政监察、政府法制、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廉洁高效、高素质的政府工作队伍。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团结实干、高效服务、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转变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干事业,为促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保证。
(一)解放思想,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执政水平。政府全体工作人员要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高度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兴起一个学习的新高潮。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在全区上下形成一种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使政府工作人员思想上更加合格,政治上更加过硬,理论上更加成熟,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全区经济的大发展。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牢固树立中心意识和“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真正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干好具体工作、推动工作落实、实现经济发展上来。
(二)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切实搞好优质服务。政府全体工作人员要牢记宗旨观念,把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铺下身子,调查研究,体察民情,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密切干群关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多服务,不索取,多协调,不扯皮,开绿灯,不设卡,想基层所想,急基层所急,帮基层所需,主动热情地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工作节奏,大力提倡雷厉风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摆花架子、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把支持和促进全区经济发展作为区政府工作人员的根本任务,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三)严肃纪律,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干事业。纪律是执行政策路线的保证。政府全体工作人员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和全局观念,严肃政治纪律,自觉做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确保政令畅通。自觉站在全区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统一,不折不扣地贯彻区委、区政府的决策和部署。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思想,讲团结,讲友谊,讲协调,讲配合,全区上下一个目标,一条心,一股劲,齐心协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搞好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既坚持集体领导,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又充分发扬民主,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形成政府工作的强大合力,为民造福,为党争光。
(四)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认真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执行人大的各项决议。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中的作用,重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的桥梁作用。积极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提案,特别是对关系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全局的建议、提案,领导同志要亲自组织办理,积极采纳意见,改进政府工作。制定和实施重要决策,处理主要事务,广泛听取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各方面专家的意见,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要增强法制观念,按法办事,用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认真落实政府和部门执法责任制,严格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政府各项工作真正走上法制化轨道。
(五)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政府全体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区关于廉洁自律的一系列规定,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时时处处严格自律。领导干部更要自重、自爱、自省、自警,以身作则,廉洁奉公,清清白白做官,扎扎实实做人。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的优良传统,倡导厉行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约束,严肃政纪法纪,使政府工作人员切实做到廉洁勤政。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切实抓好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努力把政府建成改革创新、廉洁勤政、团结实干、高效服务的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河东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面临世纪之交的大好机遇,对完成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和任务,我们充满坚定的信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党的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振奋精神,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加快发展,为开创河东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新局面,圆满完成本届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把一个富裕、文明、民主、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河东带入21世纪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