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edongquhdqzf/2023-0000254 | 公开目录: | 临东政字 |
成文日期: | 2023-05-07 | 发布日期: | 2023-05-08 |
发布机构: | 河东区政府办公室 | 效力状态: | 生效中 |
文号: | 临东政字〔2023〕8号 |
临东政字〔2023〕8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临沂汤头温泉旅游度假区、河东经济开发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区直各部门及上级驻河东各单位:
现将《河东区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河东区人民政府
2023年5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临沂市河东区水务局
目录
前言
—、基本区情水情
(一)基本区情
(二)基本水情
二、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状情况
(二)面临的形式
(三)存在的问题
三、水网建设需求分析
(一)水网基本概念
(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四、规划思路与总体布局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规划目标
(四)规划任务
(五)总体布局
五、主要建设任务
(一)优化水资源配置网
(二)夯实水旱灾害防御网
(三)强化水生态保护修复
(四)打造数字化智慧水利网
(五)严格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六)谋划水上旅游航运及景观
六、推动河东区现代水网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安全发展
(二)推动绿色发展
(三)统筹融合发展
(四)完善体制机制
七、投资估算
八、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影响分析
(二)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突出规划引领
(三)强化要素保障
(四)加强科技支撑
前 言
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髙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十四五”时期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国家水网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2022年1月召开的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明确,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增强我国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
山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对山东现代水网建设高度重视,多次提出明确要求。2021年12月16日,李干杰书记专题主持召开山东现代水网建设专题会议,对建设现代水网有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2022年1月25日,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提出全省水网“一轴三环、七纵九横、两湖多库”的省级水网总体格局,构建山东现代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根据全省长远发展战略需要,逐步扩大省级水网延伸覆盖范围,与市县级水网互联互通,形成一体化的山东现代水网。2022年2月28日,在全省现代水网暨2022年重点水利项目建设推进视频会议上,周乃翔省长提出现代水网建设是“保安全”的紧事急事、是“惠民生”的实事好事、是“促发展”的大事要事,要加快谋划推进市县两级现代水网建设,扎实推动现代水网建设健康有序进行。
临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我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任刚书记、侯晓滨市长、张秀丽副市长多次作出批示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任刚书记在我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四水四定”是国家战略,临沂水资源优势突出,要前瞻布局建设“丰枯互济、旱涝调适、区域互补、生态涵养”的现代水网;侯晓滨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水网体系。
2022年7月26日,市委书记、市总河湖长任刚,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总河湖长侯晓滨共同签发了《临沂市总河湖长令》(第8号)——《关于加快现代水网建设助力河湖长制提标升级的实施方案》。临沂河东区现代水网是国家水网和省市级水网的延伸,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健全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主线,以骨干河道和重大引调水工程为骨架,以河湖水系连通和灌排渠系为脉络,以重点水库为节点,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调控为手段,统筹水资源配置、水旱灾害防御、水生态保护修复、数字化智慧化水利、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兼顾水景观,形成“两廊两脉,两渠两库,纵横交织”的临沂市河东区现代水网总体格局,构建河东区现代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河东区积极响应临沂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根据省政府印发的《山东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河东区水务局在深入调查研究、多方对接、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临沂河东区现代水网规划编制工作。
2022年8月,河东区水务局委托山东龙跃兴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编制《临沂河东区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近期规划水平年为2025年,中期规划水平年为2035年,远期展望至2050年。
河东西倚沂河、东临沭河、中有汤河纵贯南北,境内大小河流有30条,拥有沂河岸线59km、沭河岸线52.4km,先后建成21座橡胶坝、86道节制闸、2座小型水库。有汤河国家湿地公园、沂沭河国家湿地公园两大国家级湿地公园,形成了“三河环绕一城春、半城绿荫花醉人”的优美景观,是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和国家级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区。
原河东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介于东经118°22~118°40、北纬34°35~35°20之间,东与莒南县、临沭县毗连,西隔沂河与兰山区相望,南靠郯城县,北邻沂南县。西依沂河与临沂市区相接。于1995年建区,原河东区下辖九曲街道、相公街道、太平街道、汤头街道、凤凰岭街道、芝麻墩街道、梅家埠街道、朝阳街道、汤河镇、八湖镇、郑旺镇11个镇街、288个行政村(社区)、539个自然村,人口90万,面积834km2。
依据《临沂沂河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2021年12月),现临沂市河东区介于东经118°26′~118°40′、北纬35°09~35°20之间下辖汤头街道、汤河镇、八湖镇、郑旺镇、九曲街道、太平街道6个镇街、252个行政村(社区),人口32.6万,面积512.97km2。
图1.1-1 临沂市河东区政区地名图
河东区地处山东三大平原之一临郯苍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多为平原。河东区境内地势平坦,相对高度较小,北部为低矮丘陵区,中南部为沂沭河冲积平原,标高58~130m。
区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3.1℃,无霜期180~195天,历年最大冻土深50cm,历年平均日照小时数为2558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856.3mm,最大降水量为1449.2mm,出现在1960年,最小降水量为473.5mm,出现在1986年。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随季节变化明显,6~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3%。多年平均蒸发量1176.6mm,蒸发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变化明显,五月份的蒸发量最大为167.8mm,占全年蒸发量的14.3%,最小的一月份为36.9mm,只占全年蒸发量的3.1%。多年平均干旱指数1.37,属偏干旱区。
202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47.9亿元,同比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9亿元,同比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06.7亿元,同比增长11.1%,两年平均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24.3亿元,同比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7.6%。
河东区水系主要分属沂河水系以及沭河水系。
图1.1-2 河东区水系图
(1)沂河
沂河原名沂水,中、上游在临沂市境内,是临沂市最大的山洪河道,属于淮河流域。沂河干流南北流经沂源、沂水、沂南、兰山、河东、罗庄、兰陵、郯城8县区,在郯城县吴道口村出省,在江苏省入骆马湖;沂河下游古时原入泗河,泗河入淮河。沂河全长574km,总流域面积17325km2;山东省内河道长度287.5m(跋山水库至省界188m),流域面积10772km2,临沂水文站(西朱旺)以上流域面积10287km2。沂河干流葛沟至临沂段河道比降为0.6‰,临沂至李庄段河道比降为0.55‰;河道在沂水城至东汶河段河道宽约250~800m,临沂城区段河道宽约600~1530m,城南薛店子河道宽约980m,苏鲁边界处河道宽约700m。河东区内长度55.3km,主要支流有李公河以及直接汇入沂河的支沟。祊河口以上按20年一遇治理完成,设计洪水流量10000m3/s,祊河口以下按50年一遇治理完成,设计洪水流量16000m3/s。河道最宽处有1770m,最窄处有650m。
(2)李公河
李公河属于沂河左岸支流。源出于九曲镇柳杭头村,向南流经九曲街道、芝麻墩街道,于李家石河村注入沂河。河道长度25km,流域面积111.1km2。李公河河道断面较窄,水流流速较大,河宽一般为5~15m。河道两侧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李公河主要汇水河道为李公河东支和李公河西支,为城市的排水排涝河道。李公河西支另承接小埠东东干渠、棉厂前沟等2条支流汇流。李公河流域雨水充沛,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827.6mm,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3.9%,冬季降水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4.4%。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285.7mm,折合年径流量为3174万m3。规划防洪标准20年一遇,排涝标准5年一遇。沿线共已建拦河坝、溢流堰、拦河闸等拦河工程3座,其中拦河闸2座(李公庄拦河闸陈旧、启闭不能自如)、防倒漾闸1座。
(3)沭河
沭河发源于沂蒙山沂水县沂山南麓,向南流经山东省沂水、莒县、莒南、河东、临沭和郯城六县(区)以及江苏省徐州市的新沂市以及连云港市的东海县,至沭阳口头入新沂河。河道全长300km,其中大官庄人民胜利堰闸以上长196.3km,以下长103.7km(江苏省境内47km)。流域面积6400km2,大官庄枢纽以上流域面积4519km2,大官庄以下1881km2(江苏省境内1048km2)。沭河在大官庄处与分沂入沭水道分泄的沂河洪水汇合后,向南由人民胜利堰闸控制入老沭河,流经山东省郯城县老庄子至江苏省述阳口头入新沂河;向东由新沭河泄洪闸控制入新沭河。沭河支流大都分布在中上游,长度在10km以上的一级支流共24条。沭河河东区内长度68.3km,主要支流有汤河、汀水河、黑河、三白河等。
(4)汤河
汤河是沭河流域的一条较大支流,发源于沂南县大庄镇张家埠子村,流经沂南、河东两县(区),于河东区汤河镇于屋村东汇入沭河。汤河河道总长为57km,流域面积为470km2。汤河流域内主要有梁子沟、管仲河、葛沟灌渠等支流,其在沂南境内长度为7.8km,流经大庄镇;在河东区境内长度为49.2km,流经汤头街道、八湖镇、郑旺镇,在汤河镇汇入沭河。上游自长沟社区至汤头街道驻地段称长沟,该段长10公里。在汤头街道驻地,因有温泉水汇入,长沟以下河段被称为汤河。汤河由北向南流经河东区的汤头、八湖、相公、郑旺、汤河等街道的村居,在汤河镇进入沭河,河东区段全长约50km,平均坡度0.77‰,总流域面积342.84km2,流域人口约38万人。
主要灌溉渠道为葛沟灌区干渠、石拉渊干渠。
(1)葛沟灌区
葛沟灌区地处鲁东南,沂河中游,临沂市河东区境内。该灌区西靠沂河,东与河东区石拉渊灌区接壤,南至解白排水沟,北抵沂南、莒南两县边缘丘陵地区。灌溉面积主要分布在河东区汤头、太平、郑旺、八湖、相公、凤凰岭、九曲、芝麻墩、梅埠九个乡镇,337个自然村。灌区内人口密集,土地肥沃,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60%。设计灌溉面积31.36万亩,为大型灌区。建有总干渠一条长65km,干渠7条长142.5km,支渠42条长137.2km。
(2)石拉渊灌区
石拉渊灌区地处鲁东南,临沂市河东区境内。该灌区东靠沭河,西与河东区葛沟灌区接壤,南至彭白排水沟,北抵莒南县。
灌溉面积主要分布在河东区八湖、郑旺、相公、汤河、凤凰岭、朝阳街道六个乡镇(街道),160个自然村。灌区内人口密集,土地肥沃,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24%。设计灌溉面积16万亩。建有干渠一条长42km,支渠17条长144km。石拉渊灌区是河东区的主要粮食产区和商品粮基地,灌区内人口29.18万人,耕地面积25万亩。
(1)张家庄水库
张家庄水库位于河东区汤头街道张家庄村东北0.2km处,属沭河水系汤河支流,控制流域面积3.66km2,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2)型水库。水库于1966年11月建成蓄水,总库容26.62万m3,兴利库容11.98万m3,死库容0.26万m3。
(2)沙汀水库
沙汀水库位于沭河水系汤河支流,河东区沙汀村东0.4km处,控制流域面积3.22km2,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2)型水库。水库于1956年3月开工,1957年12月竣工,完成大坝、放水洞、溢洪道等主体工程,2019年实施除险加固,完成了主坝段背水坡草皮、排水沟、排水体;管理设施等工程。水库总库容68.5万m3,兴利库容31.16万m3,死库容3.22万m3。
(1)石拉渊拦河闸
“十三五”期间,投资3530万实施完成了沭河石拉渊拦河闸除险加固工程,改善灌溉面积16万亩,一次性蓄水量达372万m3。投资8326万元,对汤河拦河闸拆除重建,消除工程安全隐患,发挥水闸蓄水灌溉和改善生态的效能,拦蓄水量500万m3。
二、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临沂市河东区是一个农业大区,临沂市中心城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临沂市东部,沂沐河之间,分沂入术水道以北,总面积617km2,耕地面积3.96万hm2,属于淮河流域沂术河水系,沂河、沐河是河东地区的边境河流,区内有大小内河17条。河东区水务局紧紧围绕“服务民生保障发展”两条主线,以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为目标,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供水方面,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水资源改革和发展。全区水资源事业呈现出加快发展、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的良好态势。
(1)水库防洪能力
河东目前有张家庄水库、沙汀水库两座小(二)型水库,设计洪水标准20年,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总库容74.3万m3,兴利库容26万m3。
河东区河流主要有沂河、沭河、汤河、李公河四河为主干、连接大小支流,纵横全区,密如蛛网,是排涝行洪的主要通道,并对附近地下水起到补给和排泄作用。
(3)拦河闸坝防洪能力
石拉渊拦河闸位于临沂市河东区八湖镇境内,沭河干流中游,属于淮河流域。沭河发源于沂水县沂山马坡的石槽峪,是沂沭河流域贯穿鲁南苏北的大型山洪河道。沭河南流至大官庄与分沂入沭水道汇合后东经新沭河泄洪闸由新沭河东去入海,向南经人民胜利堰闸沿老沭河南下至口头入新沭河。流经沂水、莒县、莒南、河东、临沭五个县,全长300km,流域面积6400km2,其中大官庄人民胜利堰以上长及流域面积分别为196.3km、4519km2,胜利堰以下长及流域面积分别103.7km(江苏省境内47km)、1881km2(江苏省境内1048km2)。沭河支流多分布在中上游,石拉渊拦河闸以上有沭河支流40余条,闸上流域面积3332km2,建有沙沟、青峰岭、小仕阳等大、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313座。
(4)拦河闸坝蓄水能力
河东区城区李公河建有前兰墩橡胶坝、李公河防倒漾闸。前兰墩橡胶坝在经开区前兰墩村东7+240,正常蓄水位为62.4m。李公河防倒漾闸在李公河河口,正常蓄水位为60m。
临沂市河东区地处临郯苍平原,属温带季风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水系发育呈脉状分布。主要有沂河、沭河、汤河、李公河4条河流,均属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流向自北向南。
全区共有小型水库2座,总库容74万m3。现有大口井96座,蓄水量864万m3;建成农用机电井9943眼,其中已配套机电井1240眼,未配套机电井8703眼,完好率达81%;这些小型水源工程的建成,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全区灌溉面积中由小型水源工程机电井灌溉面积为4.56万亩。这些小型水源工程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尤其是在干旱年份非常有力的提高了全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当地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利保障。
小型泵站94座。全区的泵站为灌溉泵站。在94座小型泵站中,其中完好21座,占泵站总数21.8%,带病运行75座,已报废18座,总装机90台套,装机容量3451kw,总设计流量33.05m3/s。从运行期长短分类,已运行10~20年的有27座,运行20年以上的有67座。
全区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及以上的灌区1处,灌溉面积38.19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万亩(含)~30万亩的灌区1处,灌溉面积16.13万亩。共有农村供水工程5.14万处,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0.073万处,分散式供水工程5.11万处。
河东区紧抓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机遇,坚持“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用水户参与”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河东区共有104处农村供水工程,按用水水源种类分,地下水水源的100处、地表水水源的4处;按供水工程类型分,城镇管网延伸3处、联村20处、单村81处;按供水方式分,供水到户95处、集中供水点9处。
临沂市河东区2019年农村饮水安全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共涉及汤河镇、汤头街道、太平街道、凤凰岭街道、八湖镇、郑旺镇和相公街道7个乡镇(街道),供水型式为管网延伸工程,并铺设村内管网,实现户户通供水,计划提升改造340个村410081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八湖镇、郑旺镇、汤头街道和相公街道4个镇街铺设主管道、入村管道和村内管网;太平街道、凤凰岭街道、汤河镇3个镇街在现有供水主管道基础上铺设村内管网。共计铺设供水干管69km,供水支管62km,村内管道9200km,环状管网18km。工程预算总投资21312万元。
临沂市河东区地处临郯苍平原,属温带季风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水系发育呈脉状分布。主要有沂河、沭河、汤河、李公河4条河流,均属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流向自北向南。
河东区河道互联互通性不强,水体流动性较差:
区内沂、沭、汤河已得到系统治理,水系连通基础较好,但河道水系连通性较差,区内河道水量得不到保障。分散且稀疏的河流水系分布无法满足生产及生态所需的用水量;近年来河道填埋淤积,导致河道蓄水量减少,区域内河流水循环路径受阻,水流不畅,像义相河、红旗沟、李公河等的排水河道,因为缺乏活水源补给,致使河流脏污堵塞,存在断头河、盖板河。
河东区水生态退化,生存发展环境受到挤压:
一是农村水环境较差。农村面源污染仍然较重,各种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沟渠汪塘垃圾成堆、侵占严重,农业秸秆乱丢乱弃,农村防洪排涝标准普遍较低,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短板。
二是水生态理念还未深入人心。无论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城乡规划和水利基础建设,对“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发展理念,以及“空间均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理念还未得到有效的贯彻。
三是沿河景观建设比较滞后。部分河道沿岸建有小规模不连续滨水绿化带,景观效果不佳,且多存在人水争地的矛盾;农村段河道多为自然原生态模式,河道两侧多为自然生长的乡土植被,生态景观效果单一。境内河流整体生态性较差,河道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任务重。
水利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无论水利设施监控管理、水资源管理,还是防汛抗旱指挥决策、山洪地质灾害预警、水利办公自动化等信息化管理水平均比较低,远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现代水利的需求。
河东区采用信息化技术,推广基于物联网智能网络水表系统建设及其在管网预测中的应用,打造智慧水务平台。一是安装智能化水表。以提升效能为重点,打造“智慧水务”模式,安装智能化刷卡水表15万块,提高用水计量的精确度。二是实现管网漏损监测。采取“分线监管、分线控制”措施,在每条管线进水口处安装流量计实现管网的虚拟分区,利用边界点计量设备数据传输,统筹评估漏损程度,实现“以出厂水为一级计量、供水管线为二级计量、用户水表为三级计量、入户小口径水表为四级计量”的四级计量精细化监管,将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目前,经开水务建设完成监控平台及系统软件、分线监控流量点28处、阀门更新40处、远程监控大口径水表对接280块、入户水表对接25000只。三是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区财政投资500万元,委托市水发设计院设计,构建河东区信息化平台,安装远程传输系统,实现远程操作、远程监控,逐步构建“水资源调控化、水供给精细化、水管理一体化、水保障安全化”的智慧水务发展格局。
河东区建设水资源税远程监测系统,实行取用水计量,是促进水资源节约与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措施,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技术支撑,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程。河东区于2020年8月启动水资源监控系统项目,总投资180万元,依托临沂市政务云平台服务器,主建中心软件管理系统1套,安装在线监测站点174处,服务106家企业,采用双声道超声波水表,通过远程在线监控及时、准确、规范采集取用水信息,水务部门及时监控水量情况,税务机关准确比对分析纳税人申报质量,提高税款征收效率。
“十四五”期间正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河东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水资源作为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水利作为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发展支撑,面临着更高、更新的发展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两新一重”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定位为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既充分体现了水利建设作为合理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国家水安全保障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水利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020年11月3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提出要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强化河湖长制,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要求切实增强水资源供给能力,保障经济社会用水安全。城镇和工业用水方面,节水虽有潜力可挖,但节水量远小于新增发展用水需求,全社会用水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保持刚性增长。生态用水方面,结合打造国际生态城的城市目标,随着城市生态河湖整治等措施的实施,未来生态用水将有一定增长。农业用水方面,农业新增用水通过农业节水解决,实现零增长。综合分析,应加快谋划一批骨干水安全保障工程,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要求切实增强水资源管控能力与推动科学发展能力,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改革,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在区域发展、城镇化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刚性约束,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布局优化,助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围绕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方位加强工农业和城镇节水,加大中水回用力度,健全完善节水激励机制,着力推动形成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加强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健全防洪减灾安全体系,贯彻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发展总基调,结合美丽示范河湖建设要求,通过提升打造,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示范河湖,实现“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目标,使其成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河,全方位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要求完善防洪、供水、水生态等水利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提升河东水利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围绕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群防群控的防汛抗旱组织指挥体系,进一步完善现有防洪排涝体系,强化水安全保障工程联合调度,全面提升防洪减灾能力。围绕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建立健全水务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切实落实“一岗双责”,加强水务行业日常安全监管、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设管理,坚决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2019年“利奇马”台风之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刘家义书记提出了“根治水患、防治干旱”的目标,按照“兴建、提升、整治”要求,制定了三年规划方案,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2020年8月13日8:00至8月14日23:00,河东区平均降雨达93.96毫米,其中中心城区九曲街道115.6毫米、芝麻墩街道97.5毫米,均达到暴雨级别,特别是8月13日10:00~17:00,主城区降雨超过60毫米,城区主要泄洪河流李公河西支、埠东干渠、彭白河、解白河等河流均达到满水,城区多条道路积水严重。8月14日,沂河迎来了2020年第1号洪水,沂河临沂站洪峰流量达到10900m3/s。这就要求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毫不放松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积极谋划争取一批河湖安全、城市防洪领域重大政策性项目,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6.建设高起点的国家生态城
2019年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沭河两岸生态保护与开发,科学制定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序推进中心城区由“一河为轴”逐步迈向“两河时代”,国际生态城作为东进战略的关键承载地,要坚持高水平规划、以水为脉,水城融合。实施城区活水清水工程,构建河河相连、河湖相通、生态优美的水系连通网络,进一步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全面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改善水生态环境,对于城区实现“长流水、流清水”的目标,支撑临沂市走向“两河时代”的水利需求,建设高起点的国家生态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求加大河湖湿地保护修复力度,保障生态用水,打造生态河东,建设人民向往的幸福河。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深化“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全面实行河长制、湖长制。围绕持续增强生态服务功能,严格落实生态红线保护制度,加强河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动生态河湖建设,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实施生态修复,保障生态用水。
要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增强水务发展活力。围绕健全资源节约集约使用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水生态补偿制度,加快推进水价改革,建立河湖水生态保护联动机制。围绕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健全水资源产权制度,积极探索推进水市场建设,促进规范水资源交易流转。围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激发社会活力,加快水务建设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参与,缓解水务投资建设压力。
总体来看,“十四五”时期河东区仍处于“补短板、破瓶颈、增后劲、上水平、惠民生”的发展阶段。必须牢牢把握保障水安全、加大水务投入等一切有利机遇,进一步深化水务改革,创新机制,激发活力,攻坚克难,加快现代水务发展步伐,努力破解水问题,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支撑和保障。
一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河东区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3953万m3,人均水资源占用量396m3,不到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5,不到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4/5。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3%左右,年降水量的50%集中在7~8月份,最大月降水量大多集中在7月份,区内雨季较短,雨量集中,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大,春旱、夏涝严重。区内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部片区靠近沂沭汤河下游,水资源量较北部山区丰沛。
二是现状水源工程数量少、规模小,丰枯调节能力低。除沂沭河外,其余河道上建设的水源工程多为中小型,规模较小,水资源不能合理的调配和开发利用。水源单一匮乏,只能从沂沭河引水、无当家水源,河流季节性特征明显。
三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大,开发利用率低。水资源调配工程体系不完善,水资源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由于水资源年际年内及地区间分布极不均匀,相差悬殊,加之水资源浪费和水体污染较严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趋加剧。
四是用水方式粗放、效率不高。一方面,现状农业用水方式主要以渠系明渠输水为主,大多采用漫灌、畦灌的灌溉形式,2019年全区农业用水量8920万m3,占全区用水量的50%,用水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低,喷灌、滴灌、管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方式所占比重不高,农业节水工程体系尚不完善,灌溉水利用系数仍然偏低,农业节水潜力较大。另一方面,现状城市供水管网不完善,老化损坏较重,管网漏失率较大,现状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为16%。另外,取用水监测计量设施不完善,管理不精细、不到位,非常规水大多直接排放,利用率低。
区内沂、沭、汤河已得到系统治理,水系连通基础较好,但河道水系连通性较差,区内河道水量得不到保障。分散且稀疏的河流水系分布无法满足生产及生态所需的用水量;近年来河道填埋淤积,导致河道蓄水量减少,区域内河流水循环路径受阻,水流不畅,像义相河、红旗沟、李公河等的排水河道,因为缺乏活水源补给,致使河流脏污堵塞,存在断头河、盖板河。
一是农村水环境仍然较差。农村面源污染仍然较重,各种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沟渠汪塘垃圾成堆、侵占严重,农业秸秆乱丢乱弃,农村防洪排涝标准普遍较低,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短板。
二是水生态理念还未深入人心。无论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城乡规划和水利基础建设,对“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发展理念,以及“空间均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理念还未得到有效的贯彻。
三是沿河景观建设滞后问题突出。部分河道沿岸建有小规模不连续滨水绿化带,景观效果不佳,且多存在人水争地的矛盾;农村段河道多为自然原生态模式,河道两侧多为自然生长的乡土植被,生态景观效果单一。境内河流整体生态性较差,河道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任务重。
一是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部分中型灌区多年运行,灌排渠系一直得不到维修改造,工程普遍老化失修,多数灌溉排泵站带病运行,农田灌排保障程度不高。
二是“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比低。近几年来,由于耕地占用、工程老化退化等原因,呈现耕地面积数量增加,农田灌排面积不增反减的趋势,“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面积增加难度大。
三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协调,发动难、管护难,部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主体不明确,管护经费、管护责任不落实,不能正常发挥效益。
一是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不规范。许多中小型河道普遍存在乱采、乱挖、乱占现象,河道防洪设施缺乏维修,毁坏严重,河道行洪能力降低。大多“五小”水利设施产权不明晰,管护责任不落实,有人用无人管,毁坏严重。已有水利管理单位存在着管理人员数量少、年龄老化、专业构成不合理、技术人员匮乏、管养经费不足、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
二是基层服务组织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一方面乡镇水利站存在着办公设施简陋,设备不足,人员数量少、技术力量薄弱、服务能力低等问题。另一方面专业服务组织数量少,覆盖范围小,服务能力不足。村级水利员大多未得到培训,专业技能低,还远不适应农业、农村水利发展的需要。
三是水利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无论水利设施监控管理、水资源管理,还是防汛抗旱指挥决策、山洪地质灾害预警、水利办公自动化等信息化管理水平均比较低,远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现代水利的需求。
总体来看,“十四五”时期我区水利仍处于“补短板、破瓶颈、增后劲、上水平、惠民生”的发展阶段。必须牢牢把握水利发展新机遇,积极面对新挑战,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激发活力,攻坚克难,加快现代水利建设步伐,努力解决新老水问题,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支撑和保障。
三、水网建设需求分析
水网是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节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系。水网工程体系要素包括纲、目、结:“纲”是自然河道和重大引调水工程,是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目”是河湖连通工程和输配水工程;“结”是调蓄能力较强的水利枢纽工程。
图3.1-1 水网分级图
水网分为国家水网、省级水网、市级水网、县级水网四个层级。在国家水网总体框架下,省级水网以省内骨干河湖水系及重大水利基础设施为主骨架,构建与国家水网相街接的水流网络通道与调配网络;市级、县级水网是国家水网和省级水网的延伸,围绕提升城乡水利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改善城市生态格局和人居环境,以推进区域河湖水系互连互通为重点,打通水资源调配、水资源战略储备、防洪排涝(水旱灾害)、农田灌溉、农村水系生态“最后一公里”,完善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城市生态连通系统,构建水网基础通道和“毛细血管”。
根据《临沂市2020年度水资源公报》成果,河东区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770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2657亿立方米,地下水0.4236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0.0810亿立方米。现状水利工程条件下,临沂市河东区有一定量的缺水。
四、规划思路与总体布局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加快构建河东区现代水网,着力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安全利用水平,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布局建设“丰枯互济、旱涝调适、区域互补、生态涵养”的河东区现代水网,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河东区奋力在全国革命老区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1.人民至上,人水和谐。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水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供水、防洪、水生态等问题,不断提高现代水网建设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促进水网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节水优先,空间均衡。充分发挥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作用,坚持先节水后调水,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充分挖掘缺水地区节水潜力,全面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进一步优化水网布局,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网络化组合效益和整体效能,促进人口经济与水资源环境承载力、洪水风险状况相适应,推动高质量发展。
3.系统谋划,科学论证。坚持系统化、协同化、绿色化、智能化定位,统筹水资源配置、水灾害防御、水生态保护等功能,兼顾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加强各类水工程协同调度和不同层级水网协调衔接,实现全市水网“一张图”。科学论证工程任务规模及设计标准,优化工程总体布局。推动传统水利与新型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加快建造方式转变,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和运维数字化升级,提升水网绿色化智能化水平。
4.防控风险,保障安全。落实国家安全战略,树牢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把安全发展贯穿现代水网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加强水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和能力建设,提升现代水网的网络化、系统化水平,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突发水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害,实现由注重事后处置向风险防控转变、由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安全风险转变。
5.改革创新,两手发力。创新现代水网建管体制和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现代水网数字化、调度智能化、监测预警自动化,加强实体水网与数字水网相融合,提升现代水网工程科技和智慧化水平。
充分对接国家、省级、市级水网,加快构建县级水网,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明显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网智慧化水平有效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公众满意度、幸福感逐步提升。
——供水节水。到202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水平明显提高。成县域节水型社会建率。
——防洪安全。到2025年,重要河湖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重点防洪保护区、重要河段达到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重点区县和重点涝区防洪排涝能力明显提升,水旱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进一步增强,水旱灾害年损失进一步降低。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全面消除,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大幅增强。
——水生态保护。到2025年,重要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目标基本确定,管理措施全面落实,重要名录河流湖泊生态流量达标率达到90%以上,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达到Ⅲ类水,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改革创新。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依法治水管水全面提升,水利科技创新实现突破,水利现代化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基本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水利治理体制机制。
到2035年,“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临沂市河东区现代水网基本建成,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基本完善,防洪保安工程基本达标,水生态环境美丽健康,水网智能化调控全面实现,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安全可靠。水网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显著提升,水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高,城乡防洪排涝、供水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集约高效。水利基础设施网络规模效益大幅提升,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更加凸显,人口、经济、产业布局与水资源承载力基本适应。
——绿色智能。基本实现水利基础设施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全过程全周期绿色化,全市水网信息化、智慧化和精细化调度水平明显提升。
——循环通畅。县级水网与国家水网、省级水网、市级水网互联互通,河湖水系水流连通性明显提高,骨干河道及中小河流水流畅通,泄洪、排水、输水和循环利用能力增强。
——调控有序。水资源调配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区水网骨干工程联合调度、丰枯互济,有序调蓄河道径流,保障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发挥综合效益。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高质量、现代化的临沂市河东区现代水网体系,市县水网高效协同融合,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水网工程体系由“纲”、“目”、“结”三要素组成。“纲”主要是骨干河道和重大引调水工程;“目”主要是河湖连通工程和输配水工程;“结”主要是调蓄能力较强的水利枢纽工程。规划通过“强纲、织目、固结、成网”,布局建设“丰枯互济、旱涝调适、区域互补、生态涵养”的临沂河东区现代水网。
——“强纲”:加强对汤河等自然河道治理,保持河道畅通,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构建临沂河东区现代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织目”:增加河河、河库、库库之间的连通,合理调配水资源,东西互济,南北贯通,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形成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市县级水网体系,改善河湖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水资源配置保障能力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固结”:充分挖掘现有工程的调蓄能力,综合考虑防洪、生态、供水、灌溉等功能,加强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提升水资源调控和防洪调度能力,发挥工程综合功能和效益。
——“成网”:在“强纲、织目、固结”的基础上,构建“丰枯互济、旱涝调适、区域互补、生态涵养”的临沂市河东区现代水网。
临沂市河东区现代水网是国家水网、省级水网和市级水网的延伸,根据全区自然河湖分布、水资源禀赋、国民经济布局、现状水利工程等情况,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健全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主线,以骨干河道和重大引调水工程为骨架,以河湖水系连通和灌排渠系为脉络,以重点水库为节点,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调控为手段,统筹水资源配置、水旱灾害防御、水生态保护修复、数字化智慧化水利、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兼顾水上旅游航运及景观,形成“一干多支,两渠双库,三网融合”的临沂市河东区现代水网总体格局,构建临沂河东区现代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一干多支”中的一干是指汤河,多支是指汤河各支流水系。
“两渠双库”中的两渠是指葛沟总干渠、石拉渊总干渠,两库是指沙汀水库、张庄水库。
五、主要建设任务
立足临沂市河东区实际,考虑长远,积极与市级水网对接,内连外接,加快构建“布局合理、水源可靠、水质优良、城乡一体”的多水源水资源配置格局,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供水安全保障。规划实施区域水系连通、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等2大类工程。
(1)区域水系连通:李公河连通工程、河东区龙形水系恢复水系连通工程。
(2)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现代化改造:石拉渊灌区、葛沟灌区2处中型灌区进行灌溉水源、渠系工程、灌排泵站等现代化改造。
专栏1 水资源优化配置重点建设工程 |
区域水系连通:李公河西支防汛提升水系连通工程、河东区龙形水系恢复工程。 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现代化改造:石拉渊灌区、葛沟灌区2处中型灌区进行灌溉水源、渠系工程、灌排泵站等现代化改造。 |
(1)李公河连通工程
李公河北延太平段北部与葛沟干渠相衔接,通过葛沟干渠配水至该段,新建连通河道与规划路网衔接。利用北延段延伸至柳杭橡胶坝,柳杭橡胶坝常水位74m,内河常水位为69m,可开闸自流引水,该连通主要补充李公河西支北延城市段、李公河西支及干流。建设李公河西支北延排涝河道,承接上游涝水,并结合空间规划及控规,结合两侧城市绿地空间打造河道景观风貌。连通小埠东橡胶坝与李公河上游,并利用原有灌渠引沂河水至李公河,补充李公河下游,并向东补水至玉白河流域。总投资3.2亿元。
5.1-1 李公河片区连通工程布置图
(2)河东区龙形水系恢复工程图
主要是疏浚、打通过去的老河道,连通石拉渊总干和汤河,为国际生态城增加景观水系,提升沿途生态环境服务市国际生态城核心区的建设,也可给汤河供水。年引水量500万m3。工程内容为河道疏浚全长12.1km,按照2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对河槽进行扩挖,且满足河道沿线村庄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以切滩为主。堤防工程兼做管理道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沿河景观道路22km。建筑物工程:新建橡胶坝3座,溢流坝10座。总投资0.55亿元。
图5.1-2 龙形水系恢复工程布置图
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现代化改造:对中型灌区——石拉渊灌区、大型灌区——葛沟灌区,进行灌溉水源、渠系工程、灌排泵站等现代化改造。
开展骨干河道提标工程,加强中小河流治理、重要支流治理,开展重点涝区治理,构建以河道、水库、堤防、湖泊为架构的水旱灾害防御的防洪减灾体系,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加快推进实施河东区汤河东支治理、河东区汤河上游治理、河东区汤河八湖段治理。
(1)实施河东区汤河东支(梁子沟)治理工程。主要建设任务是通过实施清淤疏浚、岸坡整治、堤防加固等措施,恢复河道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提升河道水环境质量。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河道清淤疏浚11.4km,河道堤防修筑17.4km,新建橡胶坝2座、新、改建穿堤涵洞42座,新建跨河交通桥5座,接高和增设上堤坡道29条。工程估算总投资1.62亿元。
图5.2-1 汤河东支(梁子沟)治理工程布置图
(2)实施河东区汤河上游治理工程。在汤河上游一期治理工程基础上,继续对汤河上游进行治理,将河东区内汤河全段进行全面治理。治理范围为汤河长沟社区至县界,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对河道进行治理,治理长度约13km。主要内容包括河道清淤疏浚,河道堤防修筑,改建穿堤涵洞,新建跨河交通桥。工程估算总投资2.14亿元。
图5.2-2 汤河上游治理工程布置图
(3)河东区汤河八湖段治理
临沂市河东区汤河八湖段治理工程,位于河东区八湖镇,包括管仲河、鸭蛋沟和洪沟子等河道治理工程,包含清淤疏浚、岸坡整治、修筑堤防、改建阻水建筑物、新(改)建排水涵洞、修建防汛路以及景观绿化亮化工程等。工程估算总投资1.77亿元。
实施河东区柳沟治理工程。计划对柳沟15.7公里河道进行治理,主要清淤、防汛道路、沿途桥梁改建、绿化等。计划投资约8400万元,上级资金约4200万元,需区级配套约4200万元。
3.除险加固工程
实施沂河葛沟橡胶坝和汤河薛店子拦河闸除险加固工程。
(1)河东区沂河葛沟橡胶坝除险加固工程。计划对沂河葛沟橡胶坝除险加固,主要更换坝袋,加固消力池等。计划投资约2000万元,上级资金约1300万元,需区级配套约700万元。
(2)河东区汤河薛店子拦河闸除险加固工程。计划对汤河薛店子拦河闸拆除重建,主要闸室,桥梁及管理设施改建等。计划投资约6000万元,上级资金约3900万元,需区级配套约2100万元。
4.提升重点涝区排涝能力
对李公河进行综合整治,提升排涝能力。主体维修工程、河道护坡及清淤工程、管理区域提升工程、电气与自动化工程等。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实施河东区汤河东支治理、河东区汤河上游治理、河东区汤河八湖段治理。 重要支流治理:实施柳沟河河道治理工程。 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沂河葛沟橡胶坝、汤河薛店子拦河闸除险加固工程。 提升重点涝区排涝能力:对李公河进行综合整治,提升排涝能力。 |
以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核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河湖生态治理修复,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科学配置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耕作措施,扎实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以临沂市成功入围全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中央财政支持项目为契机,加快推进水环境修复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着眼于提升生态安全屏障体系质量,聚焦沂蒙山区域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区域协调,统筹陆地水面、山上山下、地上地下、上游下游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妥善处理保护和发展、整体和重点、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以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以流域生态系统修复为指导思想,突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打造区域生态高地,增强生态屏障功能,加快实施河东区沂河二滩一期生态建设工程(河湾水源-郑太路)的山水(水利)项目,远期根据国家、省部署,统筹开展相关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为核心,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不断提升监督管理和综合防治效能。以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等为重点,实施坡耕地治理、梯田整治,种植水土保持林、经果林,封育治理等措施,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加快实施河东区长虹岭区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
按国家、省部署,推进河东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工程,争取5条河流创建市级以上美丽河湖。
深入落实信息化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现代水利发展要求,突出需求导向,以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现代技术为支撑,加快构建支撑最严格水资源监控、防汛抗旱应急响应处置以及河湖、水利工程安全运行,集自动采集、高效传输、智能处理于一体的水利信息监测采集站网、传输处理网络和重点业务应用系统,推动水利现代化建设。
规划河东区水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河东区水利系统业务应用提升工程以及河东区管理设施及信息化提升工程,具体是升级完善县级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云服务、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提高系统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数据运行维护效率。
加大水务科技创新力度,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水务和智慧水务建设,以水务信息化带动水务现代化。整合水务系统内部各类信息、互联共享外部相关行业涉水数据。推进“互联网+水资源”,建设水资源综合管理体系,加强取水口水量监控、排污口水质监测、水资源调度配置、水资源应急管理等信息化建设,实现水资源动态、定量、精细管理。推进“互联网+视频监控”,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增加重要河道、水安全保障工程、堤防处的监控站点,切实提高对重要地点的实时监控能力。推进“互联网+防汛抗旱”,建设防汛抗旱指挥决策系统,实现采集信息全覆盖,水情、工情全掌握,应急通信有保障,达到科学、高效、安全防洪抗旱的状态。推进“互联网+水务服务”,建设水务微信公众平台,创新服务模式,让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务,创建以教化、怡情、体验、交流、传播为宗旨的一站式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指挥调度、水生态环境、河长制落实、工程建设等业务信息化水平和空间管理能力。对各县区实施水务信息化建设工程。
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把节水摆在优先位置,深入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地区深度节水控水,健全节水机制,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1)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把节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严格指标管控、过程管控,强化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发展行业发展规划,必须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2)细化计划用水管理。逐步完善全区用水户名录,严格计划用水量的核定和审批。
(1)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因水制宜,分区推进,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扩大节水灌溉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节水水平和用水效益;推广农艺节水技术,提高节水管理水平;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提倡适水种养模式;推动农村生活节水,加强农村节水宣传。
(2)推进工业节水减排。推进企业实施全方位节水技术改造及再生水回用改造,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化高耗水行业企业生产过程和工序用水管理,完善供用水计量体系和在线监测系统,将用水精准计量和统计作为企业节水管理的根本依据;培育遴选一批水效领跑者企业和节水标杆企业,发挥示范引领效应,推进行业企业开展水效对标达标,构建节水协同推进机制。
(3)加强城镇节水降损。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落实节水措施,扩大城市再生水利用规模,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加强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与改造,构建城镇高效水系统;科学制定和实施供水管网改造技术方案,完善供水管网检漏制度,建立精细化管理平台;持续推动公共机构节水载体建设活动,在公共建筑和居民家庭全面推广使用节水器具,深入推进公共领域节水。
(4)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加强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与改造,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改造,进一步降低供水管网漏损。推广绿色建筑节水措施,在公共建筑和居民家庭全面推广使用节水器具,深入推进公共领域节水。
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社会协同的节水工作机制,激发节水内生动力。完善节水监督机制,落实节水目标责任。探索建立节水激励机制,落实国家节水税收优惠政策。加快节水技术和设备研发,构建节水装备及产品的多元化供给体系,加大节水领域自主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节水项目建设和运营,推广合同节水管理服务模式。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将节水纳入国民素质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内容,向全民普及节水知识;建立完善节水教育基地,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
大力挖掘区内古代及近现代兴水治水的水利历史文化,不断丰富水利历史文化内涵。组织开展水库、河道、桥梁、梯田、渡槽、水井等水利设施和水利遗迹普查。组织开展治水英模人物和水利建设见证者搜寻行动,记录整理我区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积极推动水文化馆、水博物馆、水利纪念馆、水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项目建设,制作水利历史文化展示片,开发互动参与型项目。深入开展水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依托民间水文化遗产,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涉水民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及传统节日,开展节水、爱水、护水、亲水等方面的水文化宣传活动。
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创建是贯彻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两山论”的具体举措。扎实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结合地域、河(湖)情、文化等实际,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严格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科学合理规划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任务,分批分级推进实施。有序推动开展好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山东省美丽幸福河湖评定办法》《山东省美丽幸福河湖达标基准》为标准,按照“全面系统、因地制宜、重点突出、数字建设、注重实效”的原则,有序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主动衔接打造乡村振兴工程,拿出切实措施,加强综合整治,加速推动农村美丽幸福河湖创建活动,实现人水和谐共生,切实增强农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水利风情园是突出水及水利工程特色,以文化传承为基点,交通畅通为基础,旅游资源为条件,生态文明为要素,观光体验为形式,品牌营销为手段,品质生活为目的的新农村新业态。河东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理念,突出水特色,做足水文章,探索建设一批适合自身基础,符合市场需求,体现个性特质的水利风情小镇、村、园,打造生态旅游新品牌,着力培育发展以水为主体的水利风情特色旅游,真正把河库汪塘变为陶冶性情的好去处,把水利风情小镇、村、园变为水利服务业发展的载体,为加快全区水利服务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河东区内有龙园、立晨生态农业水利风情园,更有太平水电站、汤头水电站、西朱汪渡槽、长虹岭渡槽等重点保护水利设施遗迹。恒大水世界和高科农业项目落户临沂,将有力带动文旅新业态,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推动精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自然水景观保护,结合防洪、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新建滨水景观、湿地公园及滨水旅游设施,维护河湖亲水岸线。深入挖掘具有特色的水文化,以水文化为依托,打造生态休闲旅游新标杆,依托临沂特色东夷文化、红色文化,结合人文典故、神话传说创作一批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丰富水工程文化元素和内涵,科学规划、合理打造不同类型水景观,将水文化内涵与元素同水工程建设有机结合,挖掘滨水资源的内在关联,赋予主题,形成四条水上旅游路线,串联滨水核心景点,盘活文旅资源,带给游客不同的游赏感受与游憩体验,提升临沂滨水旅游接待水平。
六、推动河东区现代水网高质量发展
根据临沂市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障水安全的需求,结合临沂市水网建设,统筹规划市县水网建设,坚持高标准、高水平,推动水网安全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实现河东区现代水网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1.提升水安全保障标准。加强水网工程高标准建设,对已建工程进行适当改造,系统提高水网的整体安全性。针对气候变化影响和防洪安全保障需求,复核流域区域防洪能力,分析洪涝灾害风险,优化防洪区划,对沿河城镇级别、人口规模等保护对象重要性提升或新增防洪任务的河段,合理提高防洪安全保障标准和防洪工程标准。以提高城乡供水保证率为核心,有效应对特大干旱、水污染事件等供水风险,提升城乡供水安全标准和保障水平。
2.加强水安全风险防控。以水资源、防洪、水生态等风险防控为重点,健全水网工程安全防护制度,加强工程安全风险识别,建立风险排查、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等全链条管控机制,确保水网工程运行安全。加强水网统一调度和水工程联合调度,发挥水网运行整体效能,增强系统安全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制定完善水网建设和运行管理风险应急预案,防范化解突发水安全事件,及时消除安全风险隐患。
1.强化水资源承载力刚性约束。充分考虑流域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合理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对水资源超载区,要加强用水需求侧管理,大力推动各领域节水,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合理规划建设引调水工程,增加水源补给,退减挤占的河道生态水量,压减地下水超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充分考虑河流水系、水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等影响,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上地下,统筹相关区域用水需求,合理确定可调出水量,为构建水网提
供水源支撑。
2.建设生态水网工程。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水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全过程,优化水网工程布局和建设方案,严格执行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落实国土空间管控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河道治理、堤防加固、引调水、调蓄水源等水网工程建设,要注重生态保护,采取生态友好型建设方案、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因地制宜对已建设水网工程实施生态化改造,推动小水电绿色转型升级,建设绿色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加强水网生态调度,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水生生物多样性。
1.强化省级水网与国家水网的互联互通。依托国家跨流域调水骨干工程,建设完善省级水网,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和供水保障程度,逐步降低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加强洪水资源化利用,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统筹调配水资源,增强河湖水动力。
2.有序推进市县级水网协同融合。依托国家水网和省级水网的调控作用,优化市县河湖水系布局,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打通防洪排涝和水资源调配“最后一公里”,提升城乡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开展城市水系连通,留足城市河湖生态空间和防洪排涝空间,推进再生水利用网络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支持城市供水管网向乡村延伸,完善灌排体系,提高农村水安全保障能力。
3.推进水网与内河航运融合发展。加强水网与水运通道的统筹,结合重大引调水工程、流域综合规划,科学论证和有序推进内河航运发展。
1.创新水网建设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投建运营一体化的建设管理模式。在加大政府投资基础上,支持社会资本采取股权合作、PPP等方式参与水网建设运营。
2.完善水网调度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区域综合水价改革,推行市县主客水区域同价制度,推进工程标准化管理,探索实行工程管养分离,促进工程管理专业化、标准化、物业化。
七、投资估算
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围绕落实国家、省、市、区发展战略和水安全保障重点工作安排。临沂市河东区现代水网建设规划项目总投资为20.91亿元。其中:水资源优化配置建设项目总投资4.04亿元,防洪减灾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7.31亿元,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项目总投资1.60亿元,数字化智慧化现代水网建设项目总投资1.50亿元,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设项目总投资6.10亿元,旅游航运及景观建设项目总投资0.35亿元。
表7.1-1 临沂市河东区现代水网建设规划项目投资估算表
项目类型 |
估算总投资(亿元) |
水资源优化配置建设工程 |
4.04 |
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工程 |
7.31 |
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工程 |
1.60 |
数字化智慧化现代水网建设工程 |
1.50 |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设项目 |
6.10 |
旅游航运及杲观建设项目 |
0.35 |
合计 |
20.91 |
本规划属于水利发展规划,按规定编写环境影响篇章,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三线一单”优化项目布局。规划实施后可进一步提升全市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水平,有效改善水生态环境。规划实施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可以避免或减缓,规划总体而言在环境方面是可行的。
规划的实施将有效提高全市的防洪标准,为全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对社会经济和人群健康等社会因素具有显著的有利影响;对地表水环境、地下水水质、陆生生物、水生生物以及珍稀动物等环境要素具有较显著的有利影响;对改善水土流失、水文情况,水环境和水生态等的现状,具有一定的有利影响。
规划实施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防洪工程、水资源配置工程、水源工程和水系连通等工程的建设运行及移民安置等影响,但工程的后续治理工作会减少工程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严格落实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后,规划实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总体可控。
1.水资源。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应限制深层地下水开发,以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2.水环境。规划就水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建立饮用水水源区管理机构、城市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措施。在各项工程措施的实施过程中,要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三同时”制度,以确保水环境保护措施发挥作用。对于输水渠道,特别是有饮用水功能的输水渠道,要依照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对入河排污口实施严格的管理,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以确保调水水质和饮用水安全。对于水闸,要根据所在河道的水文、水质情况,研究制定防污减污的调度方案。
3.土地资源。在不影响工程目标前提下,下阶段进一步优化规划方案,重点对水库工程的选址、规模作进一步的比选和优化,尽量减少占用土地资源。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按照国家和地方省市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合理补偿。调整种植结构,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临时占地区取(弃)土场及时采取回填覆土、土地平整、施肥等措施予以恢复耕种,或采取绿化措施进行植被恢复。执行国家《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结合防洪规划,提高土地防洪调度标准、发展灌溉,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土地质量,调整和补充基本农田数量。对污染超标底泥采取必要的填埋覆土或防渗等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污染土壤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和耕地。
4.生态环境。规划就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制定生态保护规划和制度、配置维持河湖生态需水量、实施生态用水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等工程和管理措施。规划实施过程中,要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生态用水管理,保证各河流、湖泊的生态用水量。进一步加强闸坝调度对河流、河口生态的影响研究,充分利用水利工程改善水生态的有益方面,合理调度闸坝,保护水生生态。
5.经济社会。规划涉及新增移民及移民后续帮扶工作。在新建水库工程中,应尽可能降低水库的征地和移民拆迁水位,减少移民安置数量。移民安置规划应贯彻“开发性移民”的方针,以农业安置为基础,结合安置区的自然特点和自然资源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多渠道、多门路安置移民。移民安置区应保证其环境容量,防止人口超载。后续帮扶工作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到脱贫不摘责,改善移民的居住环境及生活水平。
6.文物。对已查明的受工程影响的文物,在工程开工前,按照有关文物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处置,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文物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在施工工程中,要求施工人员若发现疑似文物,应立即停工,并报告有关部门,待得到复工通知后方可继续施工。
九、保障措施
临沂市河东区水利建设任务重、改革难度大、管理要求高。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加大政策支持,扩大公众参与,保障水网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加强党对水网建设工作的领导,统筹推动全区水网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强化协调督导,确保各项任务顺利推进。河东区党委、政府对本辖区水网建设工作负总责,要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合力推进河东区现代水网建设。
科学编制河东区现代水网建设行动计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切实发挥河东区规划战略导向和引领约束作用,对接市级区域水网规划并与之有机衔接,确保发展方向、目标指标、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协调统一、全面落实。规划中涉及的沂沐河直管范围内项目的方案论证须经淮委同意后方可实施。
强化水利建设项目与土地、资金、环境等要素统筹和精准对接。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全面推行市场化融资运作模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网建设,统筹解决资金问题。各级水网建设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预留水利基础设施发展空间,保障现代水网建设顺利实施。
积极开展水网建设重大问题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运用系统论、网络技术等理论方法,提高水网统筹规划、系统设计、建设施工、联合调度等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水平。加快水利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水利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先进信息化技术,提高重大水利工程智能化管理和决策水平,为河东区现代水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如您对该政策有疑问,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咨询了解。
线上咨询:
点击“我要问”,登录山东省统一用户通行证,进入留言界面,选择相关部门后,然后开始填写咨询问政内容。
线下咨询:
政策起草单位:河东区水务局
政策联系人:刘继磊
现场解答地址:河东区凤凰大街与兰亭路交汇处
联系电话:0539-293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