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edongquhd0108/2025-0000041 | 公开目录: | 部门计划 |
成文日期: | 2025-02-20 | 发布日期: | 2025-02-20 |
发布机构: | 河东区财政局 |
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全区财税部门坚决贯彻区委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相关决议,迎难而上、积极作为,扎实抓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狠抓组织收入,财政保障平稳运行。今年以来,在企业效益持续下滑、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去年同期高基数等多重压力下,财税部门积极对上争取政策资金、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加强调度税收,多措并举深挖税源。收入方面。建立健全财税部门协作机制,定期与税务部门会商分析研判财税收入形势,强化税源监控和收入征管,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全年税收收入完成15.04亿元,税收占比80%,高于全市县区8.1个百分点,收入质量位于全市县区第3。对上争取方面。密切关注上级政策及专项债券资金投向动态,找准政策与区内实际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积极谋划储备项目,加强与省市主管部门衔接,千方百计争取更多支持。全年累计对上争取资金56.62亿元;积极争取特别国债、新增专项债券等政策资金支持,拓宽财政资金来源。全年争取新增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2个,债券资金12亿元;争取二十四中超长期特别国债0.5亿元、高标准农田2200万元,债券争取资金总量位居全市前列。
(二)坚持理财为民,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始终将民生作为财政保障的优先选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接续推进重点民生项目实施,2024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中民生支出达到28.21亿元,占比85.64%。一是聚焦关切、回应期盼,抓牢民生项目。2024年全区共实施交通、社保、教育、环保4类11个民生重点项目,总投资2.53亿元。二是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积极落实教育投入政策,新建、改扩建教育项目11处,足额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及生均经费,全区教育支出12.7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达38.55%。三是持续夯实社会保障基础。确保困难群众救助、居民基本养老金等各项社会保障待遇及时足额兑现。
(三)提质增效、强化约束,财政管理效能持续提升。一是优化投资评审流程,服务政府项目提质增效。认真履行职责,客观、公正完成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任务。今年将全区国企项目纳入政府投资评审,为规范评审流程,在全区印发出台《政府投资项目预结算评审受理办法》,切实做好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标控制价、过程跟踪、工程结算的审查。2024年完成各类评审项目104个,送审额31.54亿元,审定额28.47亿元,审减3.07亿元,审减率9.73%;其中,国企项目21个,送审金额20.9亿元,审定额19.18亿元,审减额1.73亿元,审减率8.27%。二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加强政府采购日常监管,在预算编制、需求管理、项目执行、资金预留上严格把关,确保政府采购工作规范运行。不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工程门槛。2024年全区完成政府采购金额为1331万元,全部授予中小微企业,实际授予规模达到100 %;全区政府采购节能、节水产品采购金额575万元,授予比重99.35%。三是完善财政纪监监督体系。进一步推动全区纪检监察监督与财会监督贯通协同,区纪委监委财政联合出台《关于推进纪检监察监督与财会监督贯通协同的实施方案》,加强财会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全年开展乡镇财经纪律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国有资产处置收入专项检查等财经纪律检查,财经秩序进一步规范。
(四)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我们始终将“三保”和债务风险防控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决兜牢“三保”底线,有效防范债务风险。一是落实化债举措,稳妥化解地方债和存量隐性债务。通过培植财源,加快土地出让进度,增加基金预算收入,做大财力基数。同时,用好再融资债券政策,推动“借新还旧、借低还高、借长还短”,争取再融资债券8.7亿元,缓解财政支出压力,压减债务余额,持续降低政府综合债务率。我们还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严控政府隐性债务,积极化解债务存量,全区共争取中央化债资金6.7亿元,化解隐性债务7.7亿元。二是有效兜牢“三保”底线。2024年,面对全区收入下行形势,我们把“三保”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把“三保”支出放在优先位置,以精准有效的措施兜牢“三保”底线,确保平稳运行,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全区财税部门坚决贯彻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服务保障建设“品质河东”为目标,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坚持底线思维,完善债务管理机制,积极稳妥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一)抓实收入和财源建设,切实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坚持依法征收与减税降费相结合,强化财税企互通协作,加强财政资源的统筹。一是加强财税协作,聚焦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积极开展欠税清理、行业评估等,有针对性地加强税收征管。二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对非税收入项目逐项研究,督促各非税执收部门摸清底数,应征尽征,确保各项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三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认真研究、抢抓机遇,充分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重大竞争性专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中央支持领域,提前部署、筹划项目,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区级重点支出纳入中央、省、市相关部门项目库,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二)坚持预算法定,提高财政资金配置质效。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要求,深化零基预算,打破支出固化格局。一是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的基本方向。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和政府规划计划目标,坚决落实预算法定原则,“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不支出”,推动财政资金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二是全力保障重点支出。按照轻重缓急做好分类保障,对刚性必保支出“应保尽保”,对国家和省市区有投入要求和具体标准的支出“尽力而为”,对国家和省市区有投入要求但无具体标准的支出“统筹保障”,对部门合理需求“量力而行”,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向重点、亟需领域聚焦聚力。三是提高编制预算水平。深化零基预算制度,围绕“破基数、控支出、促发展、守底线”,在保障基本支出的前提下,各类支出应压则压,坚决落实落细过紧日子要求,确保在财力限额内精准规范编制,确保区委重大决策部署在预算上得到有效保障,在执行中得到有效落实。
(三)树牢绩效意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完善内控制度和绩效管理体系,不断提升财政绩效管理水平。一是压实部门预算管理主体责任。完善内控和绩效管理制度,强化财务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刚性,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提高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二是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深化预算绩效管理一体化改革,将各项财政支出政策和项目全面纳入绩效管理,科学设置绩效指标,改进绩效评价工作,强化部门的支出责任和绩效意识。加强评价结果应用,对重点绩效评价结果达不到优良等次的政策和项目,压减或取消明年预算安排。
(四)强化风险防范,促进财政可持续良性运转。始终将“三保”和债务风险防控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在财政运转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坚决兜牢“三保”底线,有效防范债务风险。一是强化 “三保” 支出预算编制,坚持 “三保” 优先原则,足额编制 “三保” 支出预算,并严格按程序向同级人大提交审议批准执行,确保预算安排不留缺口。二是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严禁突破债务限额红线,逐月梳理还款计划,建立资金台账,加强统筹谋划,保障债务还本付息资金及时、足额偿还。严控政府隐性债务,压减债务余额,确保财政运行稳健。
2025年,全区财税改革发展任务繁重,做好财税工作责任重大,我们将保持昂扬斗志和务实作风,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力开创财税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实施“品质河东”发展战略,推动现代化强区建设加速前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