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edongquhd0107/2025-0000029 | 公开目录: | 部门计划 |
成文日期: | 2025-01-06 | 发布日期: | 2025-01-06 |
发布机构: | 河东区司法局 |
今年以来,区司法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提升法治服务效能,为现代化强区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备案审查、法律援助、普法依法治理等亮点工作多次被人民网+、新华网、大众网等宣发推广。全省社区矫正工作培训班现场观摩区社区矫正中心,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工作经验在全省县(市、区)创新讲坛作典型发言。复议应诉经验做法在全市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行政复议调解文书获评全省行政复议优秀法律文书。全省中小律师事务所党建工作推进会现场观摩我区芳名律师事务所。获评全国组织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建立合作机制国家级试点通过验收。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全面依法治区统筹联动更加有效。起草《河东区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计划》等文件,制定工作台账,细化工作举措,为推进依法治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1次,区政府常务会专题学法2次,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先后7次研究部署法治建设有关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先后11次批示调度法治建设工作,有针对性的解决法治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
(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机制不断规范。抓实备案审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及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确定2件规范性文件、2件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列入年度计划,累计审查各级涉法性文件(合同协议)等206件,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1016条。抓好复议应诉。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应诉工作的几项措施》等文件,健全复议应诉工作机制,解决职责不明确、承办单位不重视、部门单位之间沟通不顺畅等问题,复议纠错率下降21.5%,行政诉讼败诉率下降13.4%。抓严行政执法监督。开展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制定《重点领域跨部门联合检查的清单》,开展监督检查、执法人员业务测试、警示教育、执法案卷评查等活动,切实转变执法队伍作风,提升执法水平。
(三)公共法律服务质效全面提升。增强普法宣传效果。打造临沂市首个普法剧团,开设“普法君”和《八湖有说法》普法微课堂,改造提升3处法治文化阵地,开展法治宣传活动569次,法治氛围日益浓厚。助力乡村振兴建设。为全区182个村(社区)培育178名“法治带头人”534名“法律明白人”,配备66名村(社区)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服务3163次,有效提高乡村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加强“法援惠民生”品牌建设,打造“半小时”服务圈,持续加大对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未成年人、农民工等群体的法律援助力度,让法律援助更有“温度”,解答法律咨询19863人次,有效地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四)维护社会稳定能力不断增强。深化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探索建立“总对总”诉前调解工作机制,创新成立政和民商事调解中心和拘留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多部门、多渠道、多元化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化解矛盾纠纷1530件。强化重点人群管控工作。加强与公检法衔接配合,完善执法衔接、信息通报、分析研判等工作。今年以来,累计接收新入矫社区矫正对象364人,目前在矫396人,全部在管在控。对全区1575名安置帮教对象(其中刑满释放人员666人,今年新增刑释人员139人)登记造册,定期核查,确保安全稳定。
二、工作打算
2025年,区司法局将进一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和司法行政工作深入有效开展。
(一)抓好法治统筹,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区上实现新提升。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专题法治讲座,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制定法治建设年度计划,持续发挥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作用,统筹推进法治建设工作落实落地。深化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工作,扎实推进党政机关领导班子专题述法。继续开展法治督察,以督察推动法治建设水平提升。压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指导普法责任单位制定普法计划和普法责任清单,确保普法工作取得实效,争取八五普法验收获得市级以上肯定。联合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等单位制作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普法短视频、音频作品在新闻网站、单位微信公众号、村居大喇叭进行循环播放,坚持开展“逢集见法”普法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二)推进依法行政,在法治政府建设上实现新提升。深入推进村(社区)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工作,整合镇街法律顾问、公职律师、村(社区)法律顾问专业力量,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实现区镇村三级审查力量共享,重点解决村(社区)审查力量不足、审查质量不高等问题。开展“提素质、大练兵、全员考”活动,每月组织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抽查考试,提升执法人员综合素质。推动完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行刑衔接”机制,落实重点会商、集中研判、案件移送等工作措施,积极争取国家级试点。加强府院联动,及时向法院了解行政诉讼案件进展情况,督促案件承办单位采取调解方式化解行政争议。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应诉工作的几项措施》的要求,加大对行政机关规范参与行政应诉的监督指导,采取案件通报、案例研讨、庭审观摩、业务培训等方式提高全区行政机关应诉水平。
(三)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在服务中心大局上实现新提升。加强同区工信局、区商务局、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等单位沟通,了解企业法律服务需求,每季度结合企业需求确定一个主题,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为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加大涉企联合检查平台使用力度,严格规范涉企检查行为,联合区纪委监委强化平台应用情况监督检查,对“有查不报”“有码不扫”等情况进行通报。动态调整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罚轻罚清单,避免“小错重罚”“类案不同罚”。开通涉企行政复议“绿色通道”,对涉企案件优先受理、快速办理,推行“涉企案件听证+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听证化解”模式,推动涉企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四)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实现新提升。制定《河东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厘清工作职责,提升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水平。依托民生保障力量下沉网格工作,积极宣传人民调解相关法律法规及“山东解纷码”小程序,提高群众知晓率。采取案例模拟调解、疑难案件分析、优秀调解案例点评等多种形式,提高人民调解员的法律素养和化解矛盾纠纷能力。制定《河东区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管理办法》,规范落实案件补贴,有效提高人民调解员工作积极性。依托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组织各行专调委会、专职人民调解员入驻调解中心,对适合调解的信访案件进行案件分析、委派调解,助力信访案件化解。探索完善商事调解工作制度和流程规范,加大政和民商事调解中心涉企纠纷调解化解力度。探索建立“调解+赋强公证”机制,对达成的调解协议,由公证机构进行“赋强公证”,推动涉企矛盾纠纷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