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东区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智能问答 简体 | 繁体
索 引 号: hedongquhd0112/2025-0000015 公开目录: 部门计划
成文日期: 2025-01-31 发布日期: 2025-01-31
发布机构: 河东区农业农村局
河东区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5-01-31 点击次数:
【文字大小:

今年以来,河东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乡村振兴“12345”工作思路,锚定建设富美乡村目标,深入实施品质河东发展战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河东样本取得新成效。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度全省特色产业集群,全国土壤改良与产能提升技术现场观摩会、全国供销合作社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加快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会、全省兔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先后在河东召开。

一、2024年工作总结

1.全面夯实农业基础。坚守粮食安全底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9万吨以上,是全市第二大水稻种植区。今年夏粮单产、总产再次获得双提升。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新增改造提升高标农田1万亩,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29.2万亩,主要农作物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8%。

2.扎实开展“四雁工程”。以“头雁领航”为突破,引领人才集聚,强化教育培训,开展2期高素质农民培育跟踪服务暨“鸿雁”人才创新创业技能交流活动,通过专家授课、观摩考察、发言交流、研学体验形式,累计培育“鸿雁”人才4800人、高素质农民1800人。推动和引导在外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建立返乡人才数据库4700条,挖掘“归雁人才”信息100余条。利用草莓节和海棠节契机,积极宣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政策。

3.稳步推进“百千工程”。按照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4个示范村及40个整治村建设,全年累计投资5600余万元,建设各类美化、绿化、亮化等项目总个数为178项。集中开展“清脏、治乱、强基、增美”环境综合整治,推动村庄“颜值”“内涵”双提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2个省级和美乡村建成验收,全区累计打造美丽乡村81个,覆盖率47%。

4.精准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市委“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样板地”的要求,谋划建设了占地7500亩的高端食品加工产业园、4800亩的健康肉产业园,举办了河东首届食品博览会。新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7个,生猪和家禽两大屠宰产业被评为全省“十大”健康肉产业集群。

5.有序推动精深加工。拥有食品加工企业144家,规上企业62家,培育了凯佳食品、海鼎农牧两个过10亿元的链主企业。凯佳高端肉制品产业园二期、瑞发德年产6万吨高端预制菜项目建成投产。脱水蔬菜产业集群获评山东省十大影响力产业集群,凯佳食品入选中国农业企业500强。

6.创新发展循环农业。加大绿色循环示范基地创建力度,培育循环农业示范园区5家、“小而美”示范基地22个,应用“鱼藕共生”“稻蛙共养”等多种低碳高效循环农业模式。积极构建绿色发展新模式,全区规模场粪污设施配建率达到100%,新培育省级标准化养殖场1家,山东汤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评第二批省级生态农场。

7.高效推进“十大招引”。围绕粮油制品深加工、中央厨房、绿色果蔬茶加工等主导产业,招引一批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产业项目。山东丰汇肉制品项目、瑞昂食品、百盛集团正在洽谈中。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31.58亿元,到位资金5.06亿元。年内预计实现产值10亿元,新增就业1000人以上。

8.全力攻坚合作社发展。大力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扩面、提规、增效,深入推进“国企赋能”,推广“订单农业”模式。今年新注册成立支部领办合作社48家、总量达到287家,自然村覆盖率达到98.59%。目前全区合作社共有1057个,其中国家级有3个、省级有13个,预计2024年底收入过10万元的合作社达到150家以上。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短板。村庄“五堆”清理不彻底,尤其农业为主的镇街,村内房前屋后、村庄周边仍积存大量柴堆、草堆、秸秆等,成为一大“顽疾”。同时部分群众卫生意识不强,时常在房前屋后放置柴草、装修垃圾等,缺少主动清扫的习惯,导致环境脏乱。目前全区正在利用节前有利时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集中行动,327个自然村“五域同治”全覆盖。二是集体收入差距拉大。镇街层面,集体收入最高的是九曲、最低的是汤河,差了30多倍;村级方面,最高的是九曲三官庙村,去年收入4.38亿元,最低的是汤头街道安太庄村,刚过20万元,与2022年相比收入差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三、2025年工作打算

河东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推动重点工作实现新突破,全区乡村振兴工作实现新提升,持续抓好重点工作,力争“百千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食品产业产值达到125亿元、增长10%。

1.守好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做好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工作,确保全区粮食产量稳定在19.8万吨以上。加快畜牧产业转型升级,两年内规划建成3处大型肉牛养殖园、10家规模养殖场,存栏肉牛达到3万头。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新改造提升8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万亩,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抓好小麦“一喷三防”,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防范,全面提升灾害防御应急能力。

2.持续抓实“五项重点”工作。特色产业领域,协助八湖、汤头分别争创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强镇。精深加工领域,支持企业改造升级扩产能,食品产业产值达到120亿元以上。百千工程领域,完成3个片区内25年建设任务,持续优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管护水平。四雁工程领域,重点抓好合作社提规增效,优选提升3家“农民田间学校”,新培育高素质农民培育不少于160人、鸿雁人才不少于200人。循环经济领域,推广绿色种养循环模式,培养200名专业人才,扩大稻蛙、鱼菜共生面积;积极做好农膜科学使用与回收,加大秸秆、粪污综合利用力度,力争年底招引1个循环类农业项目落地河东。

3.聚焦城乡融合,实现攻坚突破。争取各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实施乡村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建设郑旺常旺街村、汤头官庄村2个省级和美乡村。深入开展“十大招引”,力争签约20个以上农业招商项目,总投资20亿元以上,到位资金4亿元以上。优化乡村生产关系,常态化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侵占挪用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整体推进清廉村居建设;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年新流转土地不少于2万亩;实施“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力争85%以上的行政村年收入过50万元。加快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推动合作社全部实体化运作,力争全区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稳定在1000家以上;抓好合作社规范提升,坚持“积极扶持、规范提升、典型引领、发展壮大”原则,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弱、小、散、空”问题。

4.全力推进项目落实,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坚持工作项目化,认真梳理谋划了16项重点工作,明确责任、细化任务,确保高效推进;同时围绕农产品加工、种植养殖、文旅融合等领域,在各个镇街谋划建设了18个重点一产项目,计划总投资35.6亿元。

【下载Word】 【下载PDF】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