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东区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智能问答 简体 | 繁体
索 引 号: hedongquhd0116/2022-0000117 公开目录: 部门计划
成文日期: 2022-05-06 发布日期: 2022-05-06
发布机构: 河东区卫生健康局
河东区卫生健康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2-05-06 点击次数:
【文字大小:

今年以来,全区卫生健康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11339”工作举措,以党建为统领,以“学党史办实事”为抓手,大力实施健康河东提升年工程,全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凝心聚力,全面筑实筑牢疫情防线。一是强化重点地区人员管控。对370名入境人员严格执行闭环管理,认真落实14+7防控措施;先后对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等疫情重点地区来人,开展随访检测,进行集中隔离管控。二是加强应检尽检管理。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全区单日核酸检测能力达到10000单管,混检达到10万人;对快递、药店、诊所、冷链食品等重点行业、重点人群进行定期检测,累计开展物品、环境监测及从业人员核酸检测31轮次,检测标本48.13万份。三是严格医疗机构院感防控。重点围绕发热患者管理、预检分诊制度和首诊负责制落实情况,对全区551所医疗机构进行全覆盖不间断督导检查及业务指导,对27家医疗机构进行立案处罚,关停4家卫生室和诊所。四是扎实做好疫苗接种工作。设置20处临时接种点、26支“流动接种队”,疫苗接种医务人员912人,累计完成新冠疫苗接种156.52万剂次,全市率先全面完成各年龄段疫苗接种任务。

(二)强根筑基,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一是“名院进东城工程”取得新突破。河东区第一人民医院、区精神卫生中心、区公共卫生应急中心均已开工建设。鲁南眼科医院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二是基层院室建设得到新提高。完成10处卫生院集中供暖工程;相公、汤头、八湖等3处卫生院通过“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标准验收;打造80处“中医药特色卫生室”、“省市示范标准化卫生室”。人才强基工程取得新进展。通过公开招考、人才引进等方式,大力招引专业技术人员188名,缓解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才紧缺的现状,同时区委、区政府把镇街卫生院正式在编人员的五险一金纳入财政统筹保障,进一步稳定了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三)多点发力,培育壮大医养健康产业。一是在项目建设上求实效。鲁商健康城已投入使用;同仁养老一期已投入运营;区医院医康养护中心、金秋养老体验中心、蒙恩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在基层社区医养结合上做示范标准化运营九曲护理院等医养融合试点和“智慧型居家医养社区”三官庙社区居家医养服务中心,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借鉴的基层医养融合“河东样本”,三官庙社区今年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四)精准施策,全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一是全面落实惠民实事,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68.14万份,为3900名适龄儿童建立了预防接种证,为6.44万名65岁以上老人免费进行健康查体,为农村适龄妇女免费“两癌”筛查21085例,为贫困人群免费健康查体5180人,落实“先诊疗、后付费”、门诊“两免两减半”扶贫政策,累计门诊减免3664人次;住院减免866人次。二是持续推进“万名医生下基层”活动,全区共有16支服务团队、178名医护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巡诊、义诊和业务指导,累计服务天数108天,开展培训讲座37期,培训1280人次,义诊1113人次,走访患者群众735户。

(五)凝聚合力,打赢国家卫生城复审攻坚战。2021年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查,河东作为临沂市主城区、主战场之一,领导重视、超前谋划,坚持早投入、早行动,清理积存垃圾10.8万吨,改造提升11条城区道路,硬化背街小巷183.2万平方米,粉刷墙体80.24万平方米,改造旱厕3285处,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认可度、满意度大幅提升,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验收,真正打赢了一场新时代的“孟良崮”战役。

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区卫健局将认真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努力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城乡一体、医防融合、中西并重,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为大美河东向品质河东转变提供保障,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强化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按照“七不变”“十统一”要求,组建由区第一人民医院牵头,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参与的紧密型医共体,打造相公中心卫生院、汤头中心卫生院、芝麻墩中心卫生院等3个区域医疗服务次中心。

2、将基本公共卫生、慢性病治疗、中医、康养等服务项目作为基层医疗机构重点发展方向,并打造一批特色专科。

3、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整合公共卫生等7大应用系统,打造区、镇、村公共卫生、医疗医保、医养健康一体化信息平台。

4、全力推进审计及巡查问题整改,强化医院内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健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机制,将人事管理、薪酬分配、预算管理作为重点改革方向,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交区委、区政府研究后实施。

5、持续推进基础医疗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行动,完成九曲、郑旺等2处卫生院“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达标建设,完成相公、郑旺、汤头等3处卫生院“社区医院”创建;完成50家“市级标准化村卫生”达标建设;在全区11个镇街各建1处健康驿站。

(二)推进中医药发展传承。

1、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实施中医药发展三年集中攻坚行动,统筹推进中医“名院、名科、名医”“三名工程”。

2、实施打造一批中医特色医院,树立一批中医特色专科,培养一批中医名医“三个一批”战略,具体以相公中心卫生院为依托建设河东区中医医院,8处精品国医堂(现有5处),40个“村级版”国医堂(现有110个);积极推动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培养3名沂蒙中医优才、3名师承教育继承人、3名市级基层名医,50名中医适宜技术乡医。

3、以一方制药为龙头,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大力支持南亩春耕、区级共享中药房建设,及中医药种植、生产项目。

(三)构建大医养产业格局。

1、推动医疗、养老、旅游、体育、食品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积极培育鲁商知春湖国际健康城、同仁养老、区医院医康养护中心、金秋养老体验中心、蒙恩养老、天使秋澜苑等一批医养服务品牌。

2、进一步提升九曲护理院、郑旺护理院、汤头护理院及三官庙社区、范于埠社区、褚庄社区等智慧型居家医养社区运营水平及服务能力。

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老龄补贴,完善老龄健康服务体系,基层卫生院全部设立老年医学科,做实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确保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2%。

(四)狠抓常态化疫情防控。

1、继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稳妥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力争做到“应接尽接”。

2、抓好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管理,做好随访、摸排工作,建设1000间临时隔离房间。

3、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能力,新建1处核酸实验室,确保做到“应检尽检”,筑实筑牢疫情防线。

(五)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1、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快河东区第一人民医院、河东区公共卫生应急中心、河东区精神卫生中心及刘店子、八湖、相公、芝麻墩、梅家埠醋庄分院等新建和扩建项目建设。

2、继续推动临沂市中心医院河东院区、鲁南眼科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落地,打造高端医疗集聚,基层网底坚实的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格局。

(六)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1、强化党建引领。建立党建联系点制度,对下属的14家卫生医疗机构、7家民营医疗机构进行点对点联系,实现党建和业务双督导双促进,以党建带动医疗服务提升,把医者仁心的服务精神渗透到党的建设中。

2、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制定下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活动实施方案》,规范服务流程;在各医疗机构设置行业作风建设投诉箱,公布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同时组织人员对各镇街医风医德整改进行定期督导检查,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3、配齐配强基层医疗机构领导班子。

4、持续加大基层人才招引力度,今年计划为基层医疗机构招聘专业技术人员80名,选派不低于50名医务人员到上级进修,鼓励医护人员参与继续教育和职称评聘,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七)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

1、畅通医患沟通渠道,开展出院患者随访及满意度调查工作,落实医疗卫生单位安全生产及信访维稳责任制,将“来电、来访、信访、12345、行风热线”等群众投诉情况和办结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其中针对计生专职队伍拟进行调研,提前排查存在的问题隐患。

2、落实惠民实事。面向妇幼群体落实好婚前、孕前免费检查、叶酸免费发放、产前免费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为0-6岁适龄儿童免费接种一类疫苗;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在校健康查体;面向老龄群众落实老龄优待政策,提高老龄补助,为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免费健康查体;面向贫困群体落实健康扶贫,实行“先诊疗、后付费”、门诊“两免两减半”,全力减轻贫困群体就医负担;面向慢性病患者免费健康查体,开展慢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使用的23种国家基本药物全额报销;面向基层群众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实行家庭医生签约免费问诊服务。

3、持续开展“万名医生下基层”义诊服务活动,让医护人员走进千家万户,引导群众合理就医,面对面解决百姓病痛。

【下载Word】 【下载PDF】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