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东区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智能问答 简体 | 繁体
索 引 号: hedongquhd0104/2021-0000208 公开目录: 专项规划
成文日期: 2021-11-05 发布日期: 2021-11-05
发布机构: 河东区教体局
河东区“十四五”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
发布时间:2021-11-05 点击次数:
【文字大小:

全民健身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人们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为推动我区全民健身事业深入发展,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国办发〔2019〕40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逐步完善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提升体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全区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全区全面发展和文明进步。

二、“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果

“十三五”时期我区体育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一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共投资3.7亿元完成了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区体育公园;投资760余万元完成全区9个镇街(园区)“两个一”(灯光篮球场、多功能运动场)及健身房建设;全区261个行政村(社区)健身设施全覆盖,安装健身器材5882件,全区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2.0平方米,城市社区建成15分钟健身圈。每年举办各类健身活动100多场次,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0%以上。各类体育社团发展到21家,社会指导员1900名,全区全民健身站点达到300个以上,国民体质监测达标率达到90%。二是竞技体育水平得到提升。临沂市第六届运动会,我区少儿组获得金牌85枚,总分第四名;普通组获得总分423分,名列全市第三。大力开展校园足球、篮球运动,15处中小学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4处中小学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河东区被省体育局授予“山东省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先进单位”,被市体育局授予“临沂市第七、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先进单位”;百里沂河挑战赛被省体育局和山东广播电视台评为“群众身边最具活力的健身赛事活动”的赛事。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年龄多样化的体育健身需求,城乡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明显增强,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2%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以上,城市社区建成10分钟健身圈;60%的社区建立体育指导站,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2000人;建成国民体质监测站8处,国民体质测定合格率达到92%。健康素质主要指标位居全市前列,让全民健身在倡导健康生活、凝聚人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四、主要任务

(一)大力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弘扬健康新理念,把身心健康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充分认识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全面小康的内在联系。开辟专栏、设立专题讲座、制作宣传片、健身项目教学片等方式,引导发挥体育健身对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作用。广泛开展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全民健身志愿者“五进”系列活动,传递“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天天健身、天天快乐”的全民健身理念,展示全区全民健身优秀成果和居民良好的精神风貌,努力提高居民科学健身素养,推广体育文化。

(二)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城乡居民体育生活。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丰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组织好区级全民健身运动会和各类人群综合性赛事,围绕元旦、端午、全民健身日(月)等重要时间节点,策划组织形式多样、新颖活泼的主题健身活动;组织参加全省“百千万三大赛”(百县篮球、千人乒乓球、万人象棋)。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积极开展打造河东区特色体育活动;着力推动足球、游泳等运动项目的开展,大力推广普及广场舞、健身跑(走)、骑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攀岩、马术、冰雪、电子竞技、极限运动等时尚体育运动项目,扶持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秧歌、龙舟等民族民俗传统项目。不断拓展我区全民健身运动项目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和开展。

(三)深化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加快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进程。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向独立法人组织转变,推动其向社会化、法治化、高效化发展,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扶持和壮大体育社会组织,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增强服务功能,提升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逐步建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网络。

进一步建立健区、镇街、社区三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加强体育总会作为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建设,带动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60%的社区建立体育指导站,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到2025年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2000人。不断创新社区体育服务内容和形式,深入推进体育社团“1+”工程(每成立1个区级法人单项体育协会,年度组织开展一定数量活动,政府将以购买公共服务方式,予以活动经费支持),探索实现社区体育组织“1+5”模式(“1”指的是每个社区配备1名社区体育管理员,“5”是指每个社区结合居民活动项目特点,建立5个体育社会组织,其中须包含老年人体育组织与社会体育指导员站),通过“1+5”模式,打通社区体育“神经末梢”,让社区体育组织“建起来”,社区体育资源“活起来”,社区体育健身 “动起来”。

(四)科学布局,实现便民体育设施全覆盖。建设布局合理、规模适当、项目齐全、互为补充、面向大众的区、镇街、社区(行政村)三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网络,城市社区建成10分钟健身圈。严格执行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已建成居住区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或现有场地设施未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因地制宜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到2025年,我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米以上。

结合“三个一工程”,有效扩大增量资源。在镇街、社区(行政村)建有健身站(点)基础上,拓展健身场地、完善设施功能及无障碍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将适合老龄人活动的乒乓球、羽毛球、门球、健身操等项目列为建设内容,满足老龄人及特殊人群的健身需求。在社区(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鼓励、支持镇街建设室内使用面积累计在500平方米以上,室外有1500平方米以上健身广场的小型多功能活动中心。加快实施体育健身设施提升工程,健身路径建设重点推动向多功能、智能化发展,在有条件的公园、广场规划建设体育健身活动场地,重点打造区体育公园、滨河健身广场、依云花海公园、正直汽车主题公园等综合性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实现体育公园化、体育园林化、体育景观化、公园体育化。

落实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政策,确保公共体育设施和具备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和教学的情况下,全部向公众开放。各种经营性的体育健身场所,对老年人、残疾人和青少年等实行优惠或者在规定时段免费开放。

(五)提升群众科学健身指导水平。深入开展国民体质监测,积极完善区、镇街两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监测站建设,建成镇街国民体质监测站8处,探索国民体质监测站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合作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模式,加快“体医结合”进程,通过运动干预,把防病关口前移,积极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发挥体育健身运动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病后康复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亚健康人群、病兆人群、病症人群、康复人群回归健康,提高全区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国民体质测定合格率达到92%。

(六) 强化全民健身发展重点,着力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重点人群、项目发展。

1、把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将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到2025年,力争创建20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挥好学校、家庭、协会俱乐部三方面作用,培养青少年体育爱好,使每名学生从小养成1-2项能伴随其成长、终身受益的体育爱好。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积极发挥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等青少年体育品牌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增强青少年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培养锻炼兴趣,形成终身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

2、加大老年人体育服务供给。加强各级老年体育协会和多种类型的老年体育组织建设,加强老年人科学健身指导。每年开展适合老年人的单项比赛或健身表演活动。

3、加强对特殊人群体育服务力度。发挥残疾人体育组织作用,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开展“残疾人健身示范点”建设,建立残疾人体育重点项目训练基地。加大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社区矫正人员等人群体育服务供给。

4、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工作有效开展。发挥各级工会的作用,切实加强职工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导有条件的单位建立和完善各级职工体育协会、俱乐部、健身团队,加大对职工体育骨干的培训力度。实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间操制度。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职工体育健身展示和竞赛活动。

5、加快发展足球运动。实现社会足球的广泛普及,着力加大足球场地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小型、多样化的足球场地。积极倡导和组织行业、社区、企业、残疾人、中老年等社会各方面开展五人制、七人制等形式多样的民间足球活动。推动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深入开展。完善常态化、纵横贯通的中小学足球联赛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发展群众体育的工作机制。完善政府主导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全民健身事业的领导,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事业的组织领导机构,做好宏观管理、政策制度设定、资源整合分配、工作监督评估和协调跨部门调动工作。要制订好本地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并做好任务分工和监督检查;要切实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重点工作纳入政府考核范围,把政府支持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保持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投入力度,确保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完善部门协同机制。政府各部门要按照放手发展群众体育工作思路和工作分工,制定工作规划、落实工作任务,完善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区教育和体育局为实施全民健身的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协调和综合评估工作,并依据《山东省全民健身条例》(第十三条)参与居民住宅小区全民健身设施的竣工验收。发改、住建、国土部门完善规划与土地政策,要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体育用地。加强全民健身与精神文明、社区服务、公共文化、健康、卫生、养老、旅游等行业的融合发展,统筹谋划全民健身重大项目,构建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基层公共服务载体。

(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全民健身综合性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全民健身财政经费的投入。体育部门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消费补贴等途径,支持群众健身消费。加大对基层健身组织和健身赛事活动的购买比重;建立多元化投资渠道。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推动财税等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引导公众对全民健身事业进行资助捐赠。社会力量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区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全民健身事业的公益性捐赠,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部分,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按政策规定的比例税前扣除;强化全民健身的政策和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学习、宣传、贯彻体育法律、法规的力度,依法保障公民的体育健身权利,确保举办全民健身活动的安全。完善健身消费政策,将加快全民健身产业与消费发展纳入体育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政策体系;加强全民健身宣传,各类媒体要运用多种宣传手段,传播体育文化。

六、组织实施

(一)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估制度和评价体系。建立全民健身科学评价体系。把全民健身评价指标纳入健康河东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内容中,将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纳入全区基本公共服务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保障内容加以落实。进一步明确全民健身发展的核心指标、评价标准和测评方法,为衡量我区全民健身发展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完善全民健身评估制度。采用多层级、多主体、多方位的方式对全民健身发展水平进行立体评估。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和社会满意度调查,对重点目标和重大项目的实施进度进行专项评估。定期反映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统筹推进全民健身工程职责落实情况、财政资金保障情况、基本公共服务达标水平等情况。到2025年,区、镇街要对《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本级人民政府。

(二)完善督查和奖惩机制。加强对《河东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实施情况的督查。对全民健身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适时进行表彰,对未落实到位的对照政府责任清单进行问责。

【下载Word】 【下载PDF】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