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东区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智能问答 简体 | 繁体
索 引 号: hedongquhd0102/2021-0000066 公开目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成文日期: 2021-03-25 发布日期: 2021-03-25
发布机构: 河东区发改局
河东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发布时间:2021-03-25 点击次数:
【文字大小: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区委“12366”发展举措,扎实开展“重点工作攻坚年”“重大项目突破年”双年行动和“横向打擂台、纵向抓攻坚”活动,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全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稳定,经济秩序恢复向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一)经济发展承压前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建立健全问题全收集、政策全落实“两张清单”,经济持续回稳向好。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3.62亿元,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34亿元,增长9.47%,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93.9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9%;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63.65亿元、434.34亿元,分别增长21%、2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53元,增长5%。企业培育成效凸显。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各项惠企政策,助力企业做大做强,255家企业达到升规标准;产值过亿元企业达46家、税收过千万元企业达53家;新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3家;佳画电子商务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证;三丰化工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永安特种装备成功入选省级单项冠军;锦鸿源生态农业获批省瞪羚企业;圣大环保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实施“四个一批”重点项目128个,入选省级重点项目13个、市级重大项目19个。建立健全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和要素跟着好项目走机制,探索推行“标准地”出让,重点项目建设提质增速,累计完成投资160亿元。抢抓国家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政策机遇,发行专项债券6.25亿元。

(二)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以“343”产业为主攻方向,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旧动能焕发生机。深入实施五金产业转型升级集中攻坚行动,加快华业鲁蓝表面科技生态示范园、金科临沂智能制造科技城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与中铸协开展战略合作,完成95家铸造企业“十化”改造提升。加速食品产业高端化发展,全力推进大林万吨智能化果蔬干燥生产线、万德福AD果蔬浓缩生产以及FD果蔬加工生产线等项目建设。有序推动建筑业升级,实现建筑业企业资质升级5家、资质企业增项27家。新动能加速成长。“四新”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45.6%,同比提高24.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26.7%,同比提高5.9个百分点。文旅融合提质增效,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东夷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入选省服务业特色小镇培育单位,入选市首批文旅网红打卡地1家、市首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2家,全年接待游客42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5亿元。双招双引成果丰硕。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创新型领军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等,持续招大引强,实施“产业链靶向招商”,成功举办“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招商引资推介会”,全年新签约项目29个,合同投资额815.2亿元。获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省重点扶持区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项目1个,引进高层次人才17名、各类外国人才21名。

(三)发展动力不断积蓄。坚持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不断厚植发展新优势。重点改革持续深化。率先完成行政审批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分类审批、综合出证”服务模式。创新“村居受理、网上审批、村居出证”审批模式,在全省率先将211项行政审批事项窗口前移到村居便民服务站。全面推行企业开办“1001”新模式,市场活力显著增强,新增市场主体3073户、同比增长28.7%。成功打造医保经办服务“下沉”、供销社“三位一体”综合改革等改革典型。佳画电子商务被确定为省版权登记示范点和文创壁饰产业标准化试点。科技创新活力增强。扎实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计划,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3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6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增省院士工作站、省级工程实验室、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各1家。浙江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成功备案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建成招生。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积极融入临沂市国家物流枢纽和省级“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局,加速临沂国际金属生态城项目建设,全年实现市场交易额525亿元,物流总额826亿元。临沂至韩国首尔国际全货机航线开通。全力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到位外资1.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城乡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坚持组团发展,统筹推进相公科创城、八湖东部商城、凤凰岭等片区开发,有序推动征收项目44个,完成征收面积548万平方米。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承办了全国第四届建筑垃圾与城市发展大会、全市城市品质提升现场会。基础设施全面提速。加快实施北京东路及北京东路桥拓宽改造,岚罗高速建成通车,完成G233大修、G205中修工程主体施工,新建扩建道路15条,实施四供两排工程5个,打通断头路3条,新建、改造提升农村道路431公里,新增集中供暖面积156万平方米。加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建5G基站442处,实现主城区5G信号全覆盖。乡村振兴全面提质。以20个重点工程、100个重点项目为抓手,扎实推动乡村振兴“三步走”。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新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10余家。获批第一批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8个村居列入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完成农村道路硬化369万平方米、改厕3.5万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4631户,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1个。开展村集体增收“清零攻坚冲刺行动”,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下自然村和5万元以下行政村实现“双清零”。

(五)工作底线守牢夯实。聚焦聚力、精准施策,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脱贫成果得到提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对全区2965户5063人已脱贫享受政策户和88户196人即时帮扶户,逐户逐人开展“回头看”,高质量通过省市评估验收。扎实做好东西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通过政府拨付、社会捐助帮扶资金160万元,消费扶贫104.6万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38天,同比增加37天,PM2.5同比改善17%。市控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完成84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扎实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抽查合格率100%。深入推进“绿满河东”行动,新增省级森林村居2个。风险防控有力有效。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打掉恶势力团伙3个,破获涉黑恶案件52起。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行动和信访工作打擂攻坚专项行动扎实开展,累计交办信访案件848件,化解690件,化解率81.4%。“金安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全区不良贷款率降至0.52%,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六)社会民生持续改善。140件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全区民生领域支出37.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2.71%。公共服务更加优质。新建、改建中小学、幼儿园39处,625个大班额实现“清零”。山师大鲁州高级中学、临沂明德实验学校等名校顺利招生。远通汽贸入选省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入库名单。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疫情常态化防控常抓不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力提升项目有序推进。放大医养健康品牌优势,大力推进区第一人民医院、区人民医院医疗康复养护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造提升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场所40个。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坚持就业优先,新增城镇就业982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救助水平持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84元、511元。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576.8万元。社会事业更加协调。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区。区综合档案馆正式启用。妇女儿童、老龄助残、民族宗教、国防动员、慈善事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还不稳固,消费恢复相对缓慢;新旧动能转换仍处于攻坚期、空窗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有待加快,新经济规模小、占比低;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足,研发投入占比亟待提升;营商环境还不够优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仍需持续用力;民生领域还存在诸多短板,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公共服务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对此,需要高度重视,采取更有力措施加快解决。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及重点任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起步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8%左右,进出口总额保持稳定增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力确保主要指标增幅全市领先,全面完成各项约束性指标。为确保以上目标顺利完成,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开创新旧动能转换新局面。全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乘势而上、产业链条拓展延伸,着力优化产业生态,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瞄准产业链终端、价值链高端,以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为重点,开展工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深入推进五金产业转型升级集中攻坚行动,加快智慧五金产业园、金科临沂智能制造科技城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铸造企业“十化”提升改造。放大现代高效农业及食品加工产业效应和品牌效应,以标准化加工为引领,支持凯佳食品、大林食品、万德福食品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健全完善建筑建材企业扶持政策,鼓励建筑企业晋升资质等级,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推动中联水泥搬迁。做大做强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综合运用财政、土地、金融、科技、人才等政策,强力攻坚领军企业培育、关键技术研发、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实现新突破。抢抓数字经济机遇,鼓励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现代产业集群。立足“抓特色、抓集群、抓龙头”发展思路,聚焦产业布局、发展方向和缺失链条,加大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力度,加快培植一批具有“链主”地位的引领型企业,重点打造九曲总部经济、凤凰岭智慧五金、八湖商贸物流、相公科教创新、汤头温泉旅游、太平高效农业等集聚度高、关联性强的产业集群。

(二)全方位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关键性作用,全方位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促进消费提质扩容。融合集成“医药养食游”等重点领域,强力推进区人民医院医疗康复养护中心、金秋阳光养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探索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方位扩大医养健康产品供给。依托润阳、万兴等直播基地,大力推广以先每模式、佳画模式为代表的无接触式服务、直播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力争实现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56亿元。统筹“商、仓、流”一体化发展,有序推动钢材市场搬迁,加快推进公铁联运物流园、吉宇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深入实施“海棠红”上市计划,推动更多企业上市挂牌。坚持以河东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汤泉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引领,全力服务沂州古城、翔宇旅游观光打卡地等项目建设,不断激发文旅市场活力。全力提速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落地“双突破”行动,聚焦项目招引、落地开工、建设进度、要素供给等关键环节,加快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全力推动美菜网纳维亚一号、墨海生命科学城、中科瑞祥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华侨城等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产业类项目落实落地,加快形成重点项目良性循环格局。聚焦重点领域,全力争取一批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省市重大项目盘子。全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鼓励企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支持企业借助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扩大出口,力争进出口总额突破60亿元。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举办好秋季五金展等展会。加快推进中瑞文旅、文创小镇等外资项目,确保全年到位外资1亿美元以上。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速尼日利亚临沂中洋工业园、安哥拉奥德工业园等项目建设。

(三)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聚焦改革创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施策,最大限度挖掘和释放发展潜能。打造高效政务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全力攻坚流程再造,持续推进一件事“一链办”主题式服务,完善告知承诺制改革工作机制,稳步推进企业注册登记等业务“跨省通办”。全面推广企业开办“1001”模式,开发使用企业开办“微审批”平台。优化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加快第二批高频民生事项上线爱山东APP河东分厅,不断提升“掌上办”能力。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设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研究院、浙江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等科创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等共建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计划,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各10家。创新实施领军人才聚集、凤凰英才升级、青年人才筑梦、人才服务精品、人才集团领航五大工程,全年遴选高层次创新人才2名、创业人才2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资本向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要领域集聚。深入推进实施股改计划,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力争培植工业总产值过50亿元企业2家。扎实开展“1+7”帮服行动、企业家培养三年行动计划,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决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

(四)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彰显中心城市发展新内涵。加大北扩南融东拓力度,加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近悦远来”现代化生态新城。提升中心城区能级。放大河东区位、产业、资源禀赋、重大平台等优势条件,积极融入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编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加快推进沂东新城、科教创新城、汤泉旅游度假区、经开区凤凰新城、八湖东部商城、太平片区等片区开发建设,稳步推动安居小区等3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加大征收力度,确保全年完成征收400万平方米以上。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实施综合交通枢纽提升行动,全力配合临沂启阳机场改扩建、北京路沂河桥及两岸立交改造、滨河东路改造提升、沂河路快速化改造等工程建设,统筹推进G518、G206改扩建工程,重点打通凤鸣街、利源街等7条断头路,全面开展机场片区、火车站片区积水点改造。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80万平方米以上。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严格落实上级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抓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扎实做好工地扬尘治理、渣土运输车辆管控、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等重点任务,确保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稳步开展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持续加快汤河流域综合治理、凤凰岭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全面推进解放东路以南片区雨污合流整治,巩固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果,确保市控断面全面达标、区控断面达标率持续提升。持续开展疑似污染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面做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

(五)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三步走”工作部署,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河东样本”。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严守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充分发挥上海蔬菜外延基地优势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开拓长三角农产品市场,不断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努力在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农产品供应基地”中走在前列。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5300户、户户通道路硬化225万平方米。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6公里,改造提升道路12条。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第一批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点状供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项试点任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扩面增量,有效盘活农村资金、资产、资源。

(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动民生福祉新提升。谋划实施9大类41项重点民生工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推动教育扩容提质。全力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6处,稳步推进临沂经济学校新校区、狄邦国际教育学校等项目建设。稳定和扩大就业。着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兜牢就业基本盘,力争城镇新增就业8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促进文体融合发展。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提高公民思想道德水平。办好第五届文旅惠民消费季。有序推动区委党校、区图书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博物馆、美术馆等规划建设,改造提升村级文化服务中心50个。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新建、改造提升村居、单位健身工程50处。提升健康河东水平。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确保疫情不出现反弹。健全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体系,确保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率达到100%。全力推进区第一人民医院、区精神卫生中心、区疾控中心等项目建设。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新建区级养老服务中心1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医保经办服务进一步下沉。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孤儿、残疾人和困难老年人等特殊群众关怀关爱,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再提高10%。加强社会治理。深入实施依法治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社会治理发展。全面做好安全生产、扫黑除恶、维稳信访等各项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021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锐意进取,为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征程,推动临沂加快“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战略性转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下载Word】 【下载PDF】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