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edongquhdqzf/2024-0000096 | 公开目录: | 区政府年报 |
成文日期: | 2024-02-19 | 发布日期: | 2024-02-19 |
发布机构: | 河东区政府办公室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711号,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格式>的通知》(国办公开办函〔2021〕30号)等上级文件要求,发布河东区人民政府202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报告包括总体情况、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等六个部分。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统计期限从2023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止。本年度报告电子版可从河东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hedong.gov.cn/gk/zfxxgk/xxgknb.htm)下载。如对本年度报告有疑问,请与河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办公室联系(地址:河东区东夷大街1号区行政中心;邮编:276034;电话:0539-8382015,电子邮箱:tcxzfbgs@ly.shandong.cn)。
一、总体情况
2023年,河东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提升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持续深化主动公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通过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等渠道,公开信息32025条。其中,政务公开类信息30078条,动态类信息1947条,同比增长210.2%;持续做好政策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规范并下发《河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政策解读工作的通知》,2023年发布政策文件51件,配备各类形式解读材料167件。在抖音APP开展“对话新政”直播解读活动,在河东首发APP开设“政策有话说”栏目,累计直播解读政策61次,提升政策解读表现力。常态化开展在线访谈活动25期,开展在线调查9期,通过领导信箱、公众问答等方式,回应公众建言献策186条。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23期,其中群众代表列席8次,意见建议充分采纳。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优化提升社会救助、稳岗就业、养老服务等20个专栏,分栏目精确公开政策文件、办理流程、结果公示等内容,并结合工作实际动态调整。
(二)依规处理依申请公开,提升公开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依申请公开联席办理和会签办结制度,对涉及多个部门的申请事项,由区级分管领导协调限期答复,对重大疑难的申请事项,由合作的职业律师驻点协调沟通、会商研讨、全面评估,科学合理规范提升公开服务能力。2023年,全区共受理公众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83件,申请数量比去年同比上升105.6%,申请内容主要围绕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所有申请均依法依规予以答复,未发生因依申请公开提起的复议、诉讼情况。
(三)坚持政府信息管理,确保信息公开规范化。全区范围内重新梳理并编制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进一步明确特殊事项的公开时限,保证信息发布及时性,有效性。印发《河东区政府信息公开审查制度制度》,继续履行《河东区公文公开属性源头认定制度》、《河东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办理答复规范》等通知要求,确保公开内容、录入人员、审核环节全部登记在册,做到发布流程追溯可查。全面梳理现行有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开设“规范性文件”专栏集中统一公开,并且与省政府文件统一公开平台同步更新,实现一网通查。截至目前,公开行政规范性文件15件,及时清理更新继续有效、失效和废止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并及时更新目录。
(四)优化公开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推行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政府公报等平台载体的协调联动和一体化发展。今年以来,新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涉农补贴”“生态环境”等16个专题专栏,以更直观、便捷形式全方位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完善政务服务网河东平台建设,梳理上线“7+1”类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1281项,相关政策依据、办事流程均已实现线上公开。打造“1+N”政务新媒体矩阵,制定准入退出机制,全年共清理关闭账号10个,目前正在运行23个政务新媒体账号全部完成备案登记,集中培育“河东审批服务”“河东区教育和体育局”等粉丝量上万的一批优质账号,打造公开宣传新高地;依托全区53个驿(一)站,打造政务公开专区2.0版,集中归集政策解答、咨询服务功能,构建“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公开场景,实现全方位政务公开。
(五)强化公开要素保障,监督保障更加有力。根据机构设置和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指导推进全区政务公开工作;全年区政府主要领导就政务公开工作作出批示5次,分管领导作出批示4次,定期听取工作汇报,部署推进重点工作;印发《2023年政务公开工作考核方案》并纳入全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坚持“月通报+年度评估”制度,并对依申请公开、公共企事业单位等重点领域进行专项评估,推动政务公开工作提档升级;指导全区建立政务公开岗位培训机制,确保政务公开工作人员培训全覆盖,组织全区开展依申请公开、公共企事业单位等专题培训4次,定期开展知识测评,提升培训实效和公开队伍业务能力。同时,在经费保障给予一定投入的情况下,确保政务公开工作保质保量进行。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制发件数 |
本年废止件数 |
现行有效件数 |
规章 |
0 |
0 |
0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2 |
1 |
15 |
第二十条第(五)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许可 |
44927 |
||
第二十条第(六)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处罚 |
538 |
||
行政强制 |
8 |
||
第二十条第(八)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收费金额(单位:万元) |
||
行政事业性收费 |
6501.83 |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
申请人情况 |
||||||||
自然人 |
法人或其他组织 |
总计 |
|||||||
商业企业 |
科研机构 |
社会公益组织 |
法律服务机构 |
其他 |
|||||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178 |
5 |
0 |
0 |
0 |
0 |
183 |
||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1 |
0 |
0 |
0 |
0 |
0 |
1 |
||
三 、本年度办理结果 |
(一)予以公开 |
95 |
3 |
0 |
0 |
0 |
0 |
98 |
|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
40 |
0 |
0 |
0 |
0 |
0 |
40 |
||
(三)不予公开 |
1.属于国家秘密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
1 |
0 |
0 |
0 |
0 |
0 |
1 |
||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
2 |
0 |
0 |
0 |
0 |
0 |
2 |
||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四)无法提供 |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
28 |
1 |
0 |
0 |
0 |
0 |
29 |
|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
1 |
0 |
0 |
0 |
0 |
0 |
1 |
||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五)不予处理 |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 出具已获取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六)其他处理 |
1.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 正、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申请人逾期未按收费通知要求缴纳费用、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其他 |
12 |
1 |
0 |
0 |
0 |
0 |
13 |
||
(七)总计 |
179 |
5 |
0 |
0 |
0 |
0 |
184 |
||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
0 |
0 |
0 |
0 |
0 |
0 |
0 |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
行政诉讼 |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
复议后起诉 |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
5 |
0 |
0 |
0 |
5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2023年,河东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稳步推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单位没有及时优化依申请公开办理机制,答复的规范性和质量还有待提升。二是少数政务新媒体管理工作还需加强,发布信息的质量和公众关注度有待提高。三是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深度融合联动有待挖掘。
(二)改进措施
一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质量。全面梳理近年来全区政府信息公开答复纠正案件,就政府信息公开多头申请、疑难复杂申请、答复存在争议等问题开展调研、分析,进一步完善机制措施,编印指导资料,组织开展工作培训,提高基层办理能力和答复质量。二是进一步提升政务新媒体规范化建设水平。发挥政务新媒体平台优势,细化日常监管,加强政民互动,做好互动回应,广泛收集意见建议;积极发布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征迁、民生保障等群众关注关心的热点信息。三是进一步推动政务公开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数字化改革契机,加强政府信息数据库归集,建设打造一批利民惠民的数字化场景应用,推动政务公开工作精准化、高效化。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一)依申请公开信息处理费收费情况。
2023年度,未收取政府依申请公开信息处理费。
(二)落实上级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情况。
根据《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3年临沂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临政办字〔2023〕45号)要求,结合河东工作实际,印发《河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3年河东区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同步制定2023年河东区政务公开工作重点任务分解表,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全面落实要点任务。
一、聚焦主动公开带动工作提升。加快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不断完善平台功能、创新服务应用,实现政府网站资源优化融合、平台安全整合、数据互认共享、管理统筹规范、服务便捷高效。开设“助企纾困”“社会保险”“养老服务”等专题,将优化营商环境、纾困帮扶等相关信息整合细分为“减税降费”“扩大有效投资”等栏目,归集展示,全方位整合并发布相关信息。围绕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文化旅游等消费领域,围绕“消费提振年”行动落实,加大汽车团购、家电促销力度,支持吾悦广场、豪森广场举办“齐鲁美食月”等活动,进一步强化恢复和扩大消费有关政策的公开和解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营造良好公开环境。
二、加强政策解读提升公开质效。印发《关于印发河东区行政机关政策文件解读实施办法的通知》《河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政策解读工作的通知》,建立政策文件解读签批制度,从源头保障规范化。严格解 读程序,认真落实政策解读“三同步”工作机制,坚持政策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将政策解读作为文件审签的重要一环,政策文件不解读不运转、解读材料不达标不运转。深化解读内容,充分收集企业群众需求,加强对政策文件、重要会议的解读工作,提升主要负责人解读和动漫、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解读占比,采用图片图表、音频视频、卡通动漫等形式,将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百姓语言,让群众和企业看得懂、用得通,2023年累计开展图表解读65次,视频动漫解读73次,促进政府及部门政策落地落实。在政务公开体验区设置“政策解读专栏”,提供政府信息自助查阅服务,安排专人引导、讲解,倾听企业意见,回应群众关切,围绕稳岗就业、社会保障、企业开办等重点民生事项,循环播放专题解读视频,为企业、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政策服务,实现政务公开与企业、群众零距离交流沟通。
三是推动公众参与提高决策水平。年内邀请公众代表列席本级政府常务会8次,列席代表的意见发表和采纳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充分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更加科学、透明。建立健全常态化政策评价机制,通过政府开放日、征集调查、专题座谈、重点访谈、舆情监测、网络问政等方式开展实施效果评价,今年开展专题性政策评价6次,政策评价结果得到实际运用,同时对政策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转化为调整政策制定的措施。
四是强化工作培训提升公开水准。强化领导干部政务公开培训,将政务公开培训列入党员干部培训事宜,提高领导干部公开意识和水平。加大业务骨干培养力度,组织全区开展依申请公开、公共企事业单位等专题培训4次,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举办“政务公开科长上讲堂”,通过碎片化、沙龙式、常态化的讲课培训,提升全区政务公开工作实效。
(三)本年度建议、提案办理情况。
2023年,区政府系统承办人大代表建议79件,政协提案114件,所有建议、提案均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完毕,并在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情况公开平台集中公开。
(四)在政务公开方面的创新情况。
河东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规范,持续推进政务公开平台建设,深化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切实提高政策解读和回应关切能力水平,全面提升政务公开质量和实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一是聚焦政府网站,带动公开提升。加快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不断完善平台功能、创新服务应用,实现政府网站资源优化融合、平台安全整合、数据互认共享、管理统筹规范、服务便捷高效。优化提升乡村振兴、社会救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重大建设项目等16个重点领域专题专栏,集中发布政策文件、推进情况、政策解读等信息,加强信息全方位公开。
二是打造新媒体矩阵,强化宣传阵地。创新政务新媒体“2111”管理运行工作法,并按照《河东区政务新媒体管理规范要求》进行优化提升,目前,全区共有政务新媒体23个,所有账号已纳入“全国政务新媒体报送系统”备案。与第三方网络技术机构进行合作,每日将扫描监测结果全部反馈相关部门单位,确保运行安全,累计整改历史错敏信息200余条。推出“河东审批服务”精品账号,打造“数字政务门牌”公开服务,采用图文并茂“问答式”操作,将企业群众看不懂的办事指南转换为办事攻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政务服务从办事“窗口”直达群众“家门口”,有效破解群众办事“摸不清门、找不准人、跑不对路”的问题,以民生“小切口”撬动服务能力“大提升”,让政务公开更加触手可及。
三、打造解读品牌,提升解读质效。用好制度规范。印发《河东区行政机关政策文件解读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政策解读工作的通知》,建立政策文件解读签批单制定制度,做到政策文件与解读签批单、解读材料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提升解读质效。发挥“12345·河东首发”、区长信箱、政府开放日、政务新媒体互动交流版块等渠道作用,筛选群众和企业咨询反映集中的问题,采用图片图表、音频视频、卡通动漫等形式,加强政策解读力度,有效回应关切,传递政策好声音,累计开展图表解读65次,视频动漫解读73次。打造解读品牌。在抖音APP开展“对话新政”直播解读活动,在河东首发APP开设“政策有话说”栏目,在政务公开体验区设置“政策解读专栏”,结合政府开放日活动组织开展“进机关讲政策”活动。2023年,累计开展相关活动61次,其中,直播解读惠企政策28次,5101家企业实现政策直达快享。
四、畅通参与渠道,促进民主高效。深化政府开放日参与。组织全区各级各部门开展“政府开放日”活动共计40余次,256名各界代表走进政府机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有效拉近了政府和群众的距离。深化会议列席参与。为丰富政民互动方式、持续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河东区出台《河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常态化邀请社会公众代表列席区政府常务会议的通知》,常态化落实邀请利益相关方、公众代表、专家、媒体等列席政府常务会制度,开门决策,集思广益,倾听广大市民代表意见建议,推进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打造阳光、服务型政府。截至目前,市民代表列席政府常务会议8次。深化政务公开专区参与。
五、提升专区建设,完善为民服务。在全区设立多处政府信息自助查询区,配置完善电子屏、查询机、公告栏等设施设备,拓宽基层政务公开渠道,打造群众“能看到、易获取、用得上”的政务公开专区,不断提升线下政务公开便民度。一是高标准打造公开专区。以“六有一能”(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网络、有设备、有经费、能办事)为基本要求,依托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大厅打造“政务公开专区”,在政策咨询区、门户网站查询区、居民办事区通过宣讲、座谈、直播等方式进行政策解读,主动将政府各方面的政策和信息送上门,送到群众手中,让更多群众能够共享优质政务服务。二是高精度推送公开事项。按照“一级建设、三级应用”的工作思路,以政务服务二维码为载体,开发上线河东区“数字政务门牌”。通过优化提升版面设计、功能设置、展示内容,精准布设导引服务、咨询服务、帮办服务等功能专区,为企业群众提供统一的查询预约、路线规划、信息展示等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一网汇聚”。参照“淘宝式”客服模式,建立企业群众高频事项咨询“问题清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7×24小时”智能回复。截至目前,已上线23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生成材料清单160余份,设置常见问题69个。三是高密度供给政务服务。推行千员万商联系帮服,以村级驿站辐射范围为网格,整合驿站工作人员、企业秘书专班、网格员等各类群体1100余人作为营商专员,梳理辖区内市场主体17502家,按照“条块结合”模式分包帮服,形成千员万商工作格局,定期开展“一联三送一落实”活动(“一联”即走访联系市场主体,“三送”即送信息、送政策、送服务,“一落实”即依托“12345·河东首发”闭环解决市场主体问题诉求,吸纳合理化意见建议等),不断畅通政企常态化联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