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东区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智能问答 简体 | 繁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 > 在线访谈 > 正文
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贺连献访谈:坚持创新驱动,释放发展活力,助力河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0日 来源: 点击次数:
【文字大小:

区政府网站: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6月到我省视察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请问区科技局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了哪些工作?

贺连献:近年来,区科技局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各项工作的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新旧动能转换和国际生态城建设机遇,全力落实区委区政府“1358”、“11339”等发展举措,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科教创新中心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

一、“政产学研金服用”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初步建立

一是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充分发挥《河东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培育及奖励办法》《河东区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实施办法》《关于创新推行区级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完善科技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增强企业自主创能力;二是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转变理念,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发挥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职能,实现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的根本转变。积极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鼓励我区服务机构向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全区科技服务类机构从无到有,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不断增强;三是产学研合作程度不断深化。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优势,为企业牵线搭桥,加强与院校研所的交流合作,收集整理产业、企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和需求,全区产学研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四是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在全区形成了创业投资集聚活跃、商业银行信贷支撑有力、社会资本投入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金融对科技创新创业的助推作用不断增强。

二、创新主体培育和项目申报工作跨越式推进

一是积极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立足“343”产业规划,在全区范围内梳理出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骨干企业50余家并纳入高企培育库,不断壮大我区高新技术企业储备力量。经过多年培植与申报,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由2018年的19家发展壮大到现在的39家,初步形成了食品深加工、新材料、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高新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高企培育计划成效显著;二是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发展。以学研平台、产研平台和产学研联盟等为载体,探索建立各类创新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信用机制、责任机制、统筹协调机制。鼓励科技类社会组织围绕创新服务进行多方协作、资源整合和网络延伸,不断提升创新服务能力;三是积极做好平台建设、项目申报工作。近年来,不断加强对平台和项目对上争取力度,累计获得国家、省、市科技项目经费支持5000余万元,“高效生物基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绿色创制及产业化”、“双孢蘑菇菌种生产自动化与栽培精准化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被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并顺利实施。

三、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领域作用

一是大力实施农业科技项目。围绕粮食种植、蔬菜水果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级的科技计划和项目。以瑞泽农业、同德农业等省重点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引导和带动了一批科技型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成长;二是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整合全区27名科技特派员,组建2支科技服务队, 通过合理分工,实现了对全区40个省定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为农民提供了形式多样的“三农”政策宣讲、农业科技知识普及等服务;三是加强农科驿站建设。充分发挥农科驿站的集聚效应,围绕优质水稻、有机蔬菜、食用菌、不老莓等农产品,努力打造具有河东特色的农业生产品牌,延长农业生产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区政府网站:近年来,校地之间科技合作日益成为科技合作领域的热点,请问区科技局在推动校地科技合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贺连献:近年来,区科技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构建全区创新生态系统为依托,积极推动校地合作,持续加强与各地高校院所的对接、合作力度和广度,力争使更多高校智力资源向我区倾斜。

一是共建合作创新平台。以平台建设为基础,先后同北京中科创享集团、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科技创新协作关系,共建科技创新平台;积极鼓励辖区企业到高等院校开展技术对接、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等活动,密切交流与合作关系;连续2年与山东大学合办“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训专班,累计培训学员150余人,为全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人才基础。

二是创新产学研合作形式。积极为企业和高校搭建桥梁,鼓励企业与各类高校积极开展联动,引导高校专家到区内调研考察、发布成果。全力支持企业拓展国际间科技创新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跨国创新投资、并购,赴境外设立研发中心,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鼓励我区相关机构承办各类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展览会等,拓展各类国际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河东区科技创新影响力。

三是鼓励人才和技术的双向流动。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招引中的主体作用,加大对“高、精、尖、缺”人才的柔性引进力度,力争通过人才引进,每年组建3-5个高端人才团队;探索人才科技“飞地”建设。面向北上广深、长三角、珠三角等科技发达地区,争取布局设立一批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等,探索设立区域创新创业共同体和协同创新中心,一体推进科技与人才合作计划,支持“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动先进技术向我区转移转化。

区政府网站: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请问区科技局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贺连献:一是加强作风建设。开展集中廉政谈话和个别谈心谈话,提醒职工干部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坚持正风肃纪,观看各级曝光的典型案例视频,加强各项规定、制度的学习,驰而不息深化作风建设。治理“庸懒散”,实行定岗定责,完善系统内部绩效考核方案,将考核结果与个人奖惩挂钩。

二是优化服务方式。严格落实一次告知、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完善服务流程,在科技项目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成果登记等工作中,最大限度地简化手续,压缩审批时限,让办事群众“少跑路”,做到最大限度方便群众。

三是推动科技政策落实。加大向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宣传国家、省、市、区科技政策力度,推动各类科技激励奖励政策落实,让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政策资金支持。2021年我区对在科技创新领域作出贡献企业予以表彰奖励,兑现奖励金额达到1800余万元。

四是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以现有中科(临沂)创新园、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临沂研究院等平台为抓手,成功举办了“山大学者沂蒙行”等科技成果对接会,为企业、专家、相关院校等主体牵线搭桥,充当“科技红娘”,促成了友谊机械、三禾生物质等十多家企业与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

区政府网站:在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科技创新被提到了新的高度。请问区科技局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工作?

贺连献:一、持续巩固“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

积极引导企业围绕自身发展需求,通过科技培训、科技服务等方式,提升资源整合、研发组织、战略管理等能力。鼓励企业建设高水平企业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建立自主技术创新体系。

推动产学研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发展。以学研平台、产研平台和产学研联盟等为载体,探索建立各类创新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信用机制、责任机制、统筹协调机制。引导企业通过共建研发机构、组织合作研发等方式,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推动产学研各方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开展合作,加快创新集群发展。

大力发展科技类民办非企业、社团、基金会等科技类社会组织。鼓励科技类社会组织围绕创新服务进行多方协作、资源整合和网络延伸,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探索后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机制,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政府与市场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各类群体和组织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服务。

完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鼓励形成创业投资集聚活跃、商业银行信贷支撑有力、社会资本投入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充分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创业的助推作用。探索运用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功能,畅通科技金融服务链,促进金融机构与科技创新企业有效对接。

二、加快人才引进培养,建立人才融合创新机制

健全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完善平台+人才+项目一体化机制。以贯彻落实市人才新政22条和区招才引智18条为抓手,严格落实对人才引育、创新团队的扶持或奖励,不打折扣,及时落实,足额兑现。

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加大“高精尖缺”人才柔性引进力度,力争通过人才引进,每年组建3-5个高端人才团队,总结推广引智激励机制,采用股权激励、科技项目销售分成、一次性创新重奖、荣誉奖励等方式,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

探索人才科技“飞地”建设。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重点面向北上广深、长三角、珠三角等科技发达地区,争取布局设立一批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等,探索设立区域创新创业共同体和协同创新中心,一体推进科技与人才合作计划,支持“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动先进技术向我区转移转化,打造对外科技合作的桥头堡。

三、提升科技创新开放协同水平

加强与山东大学的科技创新协同。将河东区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作为一部分融入到山东大学创新生态系统整体构建中,使更多的山东大学智力资源向我区倾斜,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融合。支持山东大学在河东区建设“山东大学创新生态大数据实验室”,研发河东区科技图谱、经济图谱,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平台,并力争申报省级科技进步奖。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结合我区自身需求,依托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临沂研究院、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加强与国外高水平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间的科技创新合作。支持外资企业承接我区政府科研项目。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跨国创新投资、并购,赴境外设立研发中心,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鼓励相关机构承办各类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展览会等,丰富与拓展各类国际交流活动,进一步河东区科技创新影响力。

【下载Word】 【下载PDF】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