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东区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智能问答 简体 | 繁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部门快讯 > 正文
文化和旅游局:“非遗+扶贫”文化扶贫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07日 来源: 点击次数:
【文字大小:

近年来,河东区从文化扶贫入手,以非遗传承转化为平台,紧紧围绕彩印花布、柳编、文墨、糖画、陶笛等传统工艺,以“钉钉子”精神积极推进“非遗+扶贫”工程,积极探索“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群众技艺创新、就近就业、增收致富,以文化“软实力”助力脱贫攻坚战,文化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建设非遗队伍,实施名匠引领工程。秉承“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制定实施《河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全区非遗文化传承人评选,目前已评出128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2人、市级12人。以各类各级非遗文化传承人队伍为依托,将其纳入全区“十百千”人才工程重点扶持,积极打造“河东名匠”团队,成立12个名匠工作坊,走村入户开展技能培训,让更多的群众掌握一技之长,累计培训贫困户200余人,带动贫困人口就近就业400余人次。河东太平彩印花布基地与山东女子学院合作,建立就业实习基地,“河东名匠”正成为引领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名片。

二是壮大文化企业,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大力开发非遗手工艺品、文创产品,成立非遗传统工艺振兴和文创产品开发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已对12个非遗项目开发出20个系列200多个品种的非遗手工艺品、文创产品,推动非遗文创企业走“公司+合作社+生产基地+形象店+线上线下+展销+市场”的路子。以“网红直播+电商服务”等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开展“非遗产品·网络推介”活动,通过网络平台推广销售非遗产品,先后开展了晋墨坊、沂蒙泥哨、河东糖画、彩印花布等专场网络推介河东,实现线上销售1000余万元。全区累计扶持发展非遗电商10家,入选“快手”平台7家,入选“抖音”平台2家。还组织非遗企业、非遗创新创业负责人参加深圳文博会、山东文博交易会等重点文化展会30余人次,扩大影响,扩大销售渠道。设立区级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在财政资金、土地征用、税收减免、金融支持等方面提供扶持,全区现有非遗文化方面的企业8家,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4亿元。

三是搭建传承平台,实施创新发展工程。搭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平台,着力推动“游非遗园、观非遗剧、尝非遗宴、品非遗酒、听非遗故事、带非遗产品”的文化旅游,精心策划非遗文创产品进景区宣传、展示、销售。在主要景区建设非遗商业街2条、非遗展馆16个,依托非遗专业人才工作坊、实训基地,新建历史文化展示室11个,村情民俗展示室47个,开展扶贫培训6期。鼓励引导非遗项目“走出去”,亮相各级展会,如龙灯扛阁荣获“中华龙舞齐鲁神威奖”等多项大奖,张明建彩印花布荣获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乡土奖”金奖,并编入中学美术教材,为乡土人才发挥作用搭建起了广阔的平台。

(文/李秀萍 审/聂金城)

【下载Word】 【下载PDF】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