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小小的政务服务驿站,看似空间有限,实则是服务触角的无限延伸。在临沂市河东区,当地通过设立政务服务驿站,将政务服务窗口前移,把原本需“跨层级、跑远路”的高频事项,精准输送至企业、群众的“家门口”。东李湖驿站梳理出20余项“就近办”清单;龙亭驿站实现59项业务“指尖办”;长沟驿站推出“上门办、容缺办、代您办”的“三办”服务……如今,老年群体不必再为公交卡年审奔波,创业者在家门口就能领取营业执照,特殊群体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资格认证。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正是政务服务驿站“小空间”承载“大民生”的生动写照。
政务服务驿站是临沂市河东区持续提升行政效能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更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从“无人知晓”到“有口皆碑”,驿站的成长见证了政务服务从“被动受理”到“主动服务”的转变,从“冷冰冰”到“暖融融”的升级。近年来,临沂市河东区以“小驿站”为切入点,将政务服务延伸到基层“最后一公里”,用“小窗口”托起“大民生”,用“微服务”传递“大温暖”,成为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
以服务之“暖”,构筑政民互动“连心桥”
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河东区的政务服务驿站始终秉持“有温度的服务”理念,将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里,没有冰冷的程序壁垒,只有“蹲下身子”的耐心倾听与“手把手”的细致指导。独树头驿站的工作人员坚持提前到岗,用“提前一分钟”换来群众“少等一分钟”;龙亭驿站自创“三步教学法”,借助方言视频和NFC技术,巧妙破解“数字鸿沟”;长沟驿站的工作人员为特殊家庭跨部门积极协调,甚至自发捐款相助,让政务服务超越了单纯的流程范畴,升华为“为民情怀”的具象表达。政务服务从“管理思维”向“服务思维”的成功转型,让政民互动不再局限于“办事”的功利性连接,而是升华为“信任”与“情感”的双向奔赴。
以效能提“升”,激活营商环境“末梢循环”
政务服务驿站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便民利民上,更在于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关键的“微支点”。临沂市河东区构建起“前台受理—部门联审—远程协办—全程代办”的全流程闭环模式,成功打破政务服务“碎片化”“分散化”的旧有格局,迈向“集成化”“高效化”的全新境界。如今,营业执照实现“立等可取”,26个政务驿站累计办件量突破25万件,平均减少办事环节20%,压缩审批时限40%以上,群众满意度达100%。政务服务真正从“窗口”走进了企业群众的“心口”,营商环境的优化也不再是文件中的口号,而是企业群众能够切实感知、从中获益的具体行动。
以治理之“变”,探索基层治理“河东范式”
河东区政务服务驿站借助“服务窗口前移+数字技术赋能”的双轮驱动,构建起“扁平化、精准化、人性化、全能化”的治理新形态。在空间上,从传统的“集中大厅”转变为“分布式驿站”,实现服务“去中心化”;在时间上,从“固定办公”转变为“弹性服务”,如提前到岗、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等,有效破解群众“办事时间差”;在逻辑上,从“行政主导”转变为“需求导向”,以群众需求反推服务供给;在功能上,以打造“全能型”驿站为目标,整合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高频事项,构建“一站式”办理平台。这些创新举措不仅大幅提升了办事效率,更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务服务的便捷与智慧,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服务零距离”,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河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