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东区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智能问答 简体 | 繁体
索 引 号: hedongquhd0207/2023-0000069 公开目录: 法治政府建设
成文日期: 2023-02-14 发布日期: 2023-02-14
发布机构: 河东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河东区行政审批服务局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14 点击次数:
【文字大小:

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严格按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以及《河东区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实施方案》要求,将法治建设纳入本部门工作总体布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提高我局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现将我局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及成效

(一)依法履行主体责任,切实坚持依法审批。

制定《河东区政务服务事项动态调整制度》,对行政许可清单、权责清单、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实行动态调整,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授权、依法制权。根据《河东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认领我局118项行政许可事项,动态调整本部门权责清单,逐项编制服务指南和业务手册。印发《河东区重大行政许可合法性审查管理办法》,规范行政审批权力行使,共审查重大行政许可案件3件。分领域编制高频审批事项“零基础”模板,推动审批标准化,梳理制定128项高频事项“零基础”模板。

(二)稳步推进事项承接下放,创新推进“服务下沉”。组织区级部门单位及时承接落实上级下放的行政权力事项,2019年以来,共承接上级下放行政权力事项140多项。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行政务服务“就近办”,通过直接下放、下放实质性审核权、窗口前移等多种方式,将46项区级政务服务事项有序赋予镇街实施,高标准打造6个标杆化便民服务中心。实施政务服务下沉“驿(一)站办”工作,在全区打造45个村级政务服务驿站,推行电子政务“云公章”,加快构建覆盖全区的“三公里政务服务圈”,下沉事项平均减少办事环节20%,审批时限压缩40%以上,办理业务时限平均压缩50%,典型经验被省委《山东通讯》刊发,被省改革办作为地方改革案例上报中央改革办,“云公章”在驿站办的广泛应用被国办《电子政务工作简报》刊发。

(三)强化数据应用,大力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推出四批免证办事项清单,通过直接取消、告知承诺、部门核验、电子证照替代等方式,累计清理34个部门单位225类证明材料,涉及1469项政务服务事项证明材料。在区、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全面安装部署自助服务一体机、秒批机,开发秒批软件,实现自然人投资的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自然人独资)等4个事项“秒批秒办”;推广应用RPA技术构建业务专题数据库,认真梳理RPA事项清单,实现食品生产、药品经营、异地医保等17个审批事项4个业务系统的数据自动推送。

(四)推进平台对接,加大智能审批力度。推进一窗综合受理平台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1136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办事入口统一至“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压缩办理流程、办事环节。整合、优化了营商环境、乡村振兴、城市管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等9大特色专区,打造河东校园通、河东政务等6个拳头应用。进一步压缩办理流程、环节,推进12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由“一次办好”向“好办易办”转变。

(五)落实“证照分离”改革、“一证多址”改革。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施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四种方式严格落实涉企经营许可分类管理,降低审批难度。加强涉企登记“双告知”业务培训,通过窗口告知、电话告知等多渠道,先后为2万余家企业提供了“双告知”服务;积极开展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一证多址”改革,针对河东范围内从事食品经营的连锁企业,推出住所以外本区范围内新设经营项目相同分支机构告知承诺制度,根据承诺免于再次办理许可,相关信息载于企业总部《食品经营许可证》上。2022年,下载电子营业执照的企业数量为21023户,占本地区企业总量的占比为79.25%,使用电子营业执照进行身份认证的次数与本地区企业总量的比例为329.75%。

(六)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负面清单制度,开展了3期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问题自查自纠工作,确保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开展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清理工作3次,及时发现并推动破除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形壁垒。认真做好相关市场准入事项的信息公开和完善工作,今年以来,通过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双公示系统,公示行政许可事项39000余条,增强行政许可透明度,营造公平宽松发展环境。

(七)规范审管机制,强化审批监管无缝衔接。印发审管联动实施办法、联席会议制度,严格落实“三个一”“六个+”的审管联动新模式,落实24小时推送认领制度,形成“审批+监管”闭环工作机制,通过审管联动平台共推送、认领审批办件信息5万余条;定期召开审管联席专题会议,协同监管部门明确事项办理标准,针对疑难复杂问题建立会商机制;创新推出“信用+审批”服务模式,打造了31个信用审批场景,实施“信用+秒批”“信用+承诺”“信用+容缺受理”等便利化审批模式,建立全闭环的信用管理体系,实现“审批+监管”信用共享。

(八)推进服务事项“跨域通办”“一件事·一次办”。规范设置线下通办专窗,健全“异地互认通办”机制,进一步提升群众企业高频事项“跨域办”服务水平,全面落实132项“跨省通办”和298项“全省通办”事项,深度对接长三角区域、淮海经济区城市,持续扩大通办事项范围,已与29省290余市区(县)签订了合作协议,累计跨域办理各类业务8000余件;聚焦企业群众关心的身边事、关键事,按照企业和个人两种类型,整合形成230多个“一件事”主题服务场景,实现企业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党政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带头学法用法、研究法治工作。制定《中共河东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理论中心组2022年理论学习安排意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专题学习内容,开展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4次,主要负责人讲法治课1次,利用党课讲法1次。组织领导干部学法考法活动,开展“立标准、优服务”主题活动3次,培训学习政策文件、业务知识50余次,学习法律法规120余条,为依法审批奠定坚实基础。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公示平台,及时公开公示政务信息、审批事项,切实履行阳光审批。外聘法律顾问2名,内部选聘公职律师1名,参与单位内部重大行政许可案件合法性审查3起,确保重大行政决策、重要行政行为合理合法。开展《民法典》和《临沂市法治乡村条例》集中学习宣传活动,开展集体授课1次,发放宣传材料320份,宣传受众500余人次,典型经验被省司法厅采用推广。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参与机制,通过“吐槽找茬”、“办不成事反映”、“好差评”、“定期回访制度”等广泛收集企业群众意见建议。开展“局长直播间”3次、“政务服务体验活动”5次,今年以来共计收到意见建议7条,收到反馈5000余条,群众满意度99.99%。

三、存在不足

数据共享仍需加深,“互联网+政务服务”仍需深入推进。信息化支撑依然薄弱,信息协同共享不到位,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间的数据壁垒还不同程度存在,数据互通依然不畅,制约服务效能的进一步提升。二是事项承接压力大。下放到县区级基层就近办理,一定程度上节约企业群众办事成本,但因基层人员力量薄弱、专业素养相对较低等原因,导致部分事项承接能力不足。

四、2023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理论学习,全面提升法治思想。继续组织全局认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学习党的二十大、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及法治郑风建设精神;严格按照《河东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年度普法计划(2023年度)》,抓好普法教育宣传,组织领导干部学习法律法规,开展讲法治课、以案释法活动,提高法治意识。

(二)严格执法程序,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持续关注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立改废释情况,及时调整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及审批依据,严格规范行政审批程序,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开展“法律法规进企业、进园区”活动,有针对性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进一步通过横纵对比,减少审批环节,整合相关审批事项,提高“集成办理”办事率,不断增强企业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落实上级决策,规范依法决策程序。认真研究落实各级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按照《河东区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实施方案》要求,完善制定各类法治建设制度机制,将工作实际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切实提高依法决策水平,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四)持续改革创新,着力构筑便民服务高地。进一步按照“放管服”和“一次办好”要求,持续对标先进,提升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拓展“微审批”服务平台功能建设,加快推进“集成办”“跨域办”“免证办”“就近办”“智能办”,不断推出更多具有先进性、创新性、示范性的改革举措,推动我区营商环境再提升,让“政务服务零距离”品牌更加鲜明。


【下载Word】 【下载PDF】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