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edongquhd0112/2023-0000042 | 公开目录: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结果 |
成文日期: | 2021-09-01 | 发布日期: | 2021-09-01 |
发布机构: | 河东区农业农村局 |
许振东等代表:
您们好!首先感谢您们对河东农业农村工作的关注。
您们提出的《关于增加村集体收入渠道,创新工作方法的建议》收悉,根据我单位工作职责,现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增加村集体收入”向您们答复如下:
今年区农业农村局进一步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大力扶持经营性服务组织发展,培养有规模、有影响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截至目前已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54家,家庭农场80家,累计达到1352家。同时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大力开展村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累计培育145个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农业生产耕种收托管面积3万亩。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力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增加了村集体收入。现将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向您汇报如下。
一、坚持党建引领,分类指导抓组建
一是坚持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支持。围绕将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合作社的抱团发展、群众的能动作用等三大要素有效融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实行“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河东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指南》,对“党支部+合作社”的主要形式、村党组织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明确,进一步完善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顶层设计,从全区层面持续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开展。同时,为巩固成果,稳定推进,区农业农村局党总支以抓党建总揽全局工作,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积极动员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深入开展帮扶工作,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加强合作社党组织建设。采取单独组建、村社联建、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等方式不断扩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组织覆盖面,规范合作社党组织建设。新组建专业合作社由党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兼任理事长,对不符合党支部领办标准的专业合作社,按照“支部介入、优化整合、提升规范”的原则,进行改造转化,实行村“两委”成员与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三是大力实施“双培工程”。依托省、市、区重点人才培训项目,整合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技体系改革等人才培育示范项目。建立人才培训工作协商机制,围绕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开展区、镇、村三级专业人才骨干培训,重点以农村党员、村农技员、新型职业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作为培育对象,采取外出学习、专题培训、骨干指导、现场示范、结对帮扶等方式开展培训。激发各类人才特别是合作社从业人员学用科技、带头致富和参与富民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推动合作社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把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合作社及党支部负责人。同时,对党员实行“双重管理”,既接受所在村党支部的领导,又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的活动。
二、加强标准化制度建设,推动合作社规范提质增效
河东区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专业合作社建设,对运行一般、管理不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指导,推动合作社规范提质发展。一是严格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标准条件。明确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村党组织成员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义注册成立,村党组织书记原则上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始终坚持以村党支部为主体,发挥党支部在发展集体经济中的引领作用,确保各项工作方向不偏、主线不移,精准推进。二是加强合作社标准化的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下发了《河东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十六条》等文件通知,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组织形式、权益保障、财务管理、运营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了一套完整合作社标准化制度,规范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内部运行机制。三是推进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标准化生产。鼓励和引导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改造升级,逐步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流程,推行组织成员统一生产计划、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指导服务、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认证、统一加工销售等“六统一”标准,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四是推行党群联动,创新机制抓运营。制定下发《河东区推进党组织领创办合作社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施方案》,全面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设模式,明确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为基本形式,发挥村党支部主导作用。坚持“支部主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基本原则,围绕组织领导“合一”、经营管理“合一”、利益分配“合一”的“三合一”目标,探索制定合作社章程和监事会、理事会、成员代表大会、财务管理等制度机制,确保合作社规范运营。同时运用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成立合作社,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龙头企业+一体化农事服务平台” “土地股份合作社+乡镇联合社+特色订单种植基地”“土地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产业联盟”等新形式,有效实现村集体、群众“双增收”。五是开展专项清理,净化发展环境。围绕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建设要求,按照“清理清退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组建设立一批”的分类指导原则,对全区1300余家专业合作社运行情况进行“拉网式”核查。对无农民实际参与的“空壳社”、没有实质性生产经营活动的“休眠社”动员采取简易方式予以注销;对运行一般、管理不规范的“挂靠社”全部进行整改规范,净化了合作社发展环境。
三、加强扶持引导,推动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专班推进。为加强对党组织领创办合作社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工作的领导,区里成立由区委、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区农业农村局设立办公室,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各成员单位结合本部门的工作职责研究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促进村党组织领创办合作社工作健康发展。二是实施“头雁”提升工程,强化“带富”能力。强化对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先后组织党支部书记到枣庄市山亭区、莒南县、沂水县等地学习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先进经验做法,启发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开展村党组织书记选配改革试点,加大从专业大户、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等人员的选配力度,切实把讲政治、敢担当、能带富、会服务的优秀人才选进村级班子。三是加强资金支持,助力合作社发展。为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从2017年起,河东区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运用市场机制试行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红筹股份”工作,通过抱团发展的形式参与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村级每年在保底收益的基础上按所占股份比例进行分红。同时加大信贷支持,与省农担、省农行等开展合作,开通合作社贷款“绿色通道”,推行“鲁担强村贷”项目,截至目前,全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累计贷款近100万元。四是做活产业文章,因村施策抓发展。围绕全区高效瓜菜、特色林果、现代种业、畜禽养殖以及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引导各镇村因村制宜创办不同特色的产业合作社。将村集体和群众通过股份合作紧紧扭在一起,以“股”连心、连利、连责,改变了群众单打独斗的“分割型”致富模式,激活增值村集体资产,同时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将合作社打造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主阵地,释放最优产业动能。
河东区农业农村局
2021年9月1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河东区农业农村局 8381993